一、雨幕中的启程与南岳的忠魂震撼
2025年5月17日,骤雨如注,我和来全国各地的朋友一行踏上了前往南岳衡山的研学征途。车队在雨幕中破浪前行。罗荣桓纪念馆的庄重学习后,我们带着敬仰与沉思,驱车直奔南岳。车轮滚滚,碾过积水,雨刮器在车窗上勾勒出坚定的弧线,为这场探寻忠魂的旅程奏响激昂的序曲。抵达南岳,雨歇云散,山峦如洗,更显青翠欲滴。
换乘专车,我再次感受到此行的非凡意义。当“天下南岳”的牌坊在雾气中缓缓显露,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然而,真正震撼我心灵的,是下午在南岳游干班旧址的意外发现。站在那青砖灰瓦的古朴建筑前,我惊愕不已。这里,竟是毛泽东曾深入考察农民运动、提出“枪杆子对枪杆子”理论的神圣之地!同行乡友的激情讲解,带我穿越时空,重返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毛泽东堂妹毛泽建在此埋藏秘密文件的惊险瞬间,更让我心潮汹涌,热血沸腾。然而,当“”专业“”解说员机械地复述历史事件时,我深感遗憾。南岳的文旅宣传,怎能忽视这般厚重的革命历史,让这段忠魂岁月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我反复咀嚼此行的矛盾:为何一个曾为南岳拍摄专题片、写过无数报道的新闻人,竟对游干班旧址一无所知?为何导游对革命历史的解读如此浮于表面?翻阅手机里存储的南岳宣传资料,满目皆是“寿比南山”的祈福文化和祝融峰云海的美图,而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及的“南岳农民自卫军讲习所”,却连百度百科都语焉不详。
位于衡阳市区的湘南学联作为湘南地区学生组织的领导机构,是湘南24县学生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革命运动的中心,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播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夏明翰、蒋先云、黄静源、曾中生、陈为人、伍云甫、张际春、何宝珍、关仲廉、毛泽建、江华、黄克诚、唐天际等,可外地游客对此知之甚少!
这不禁让我对衡阳对红色文化的忽视和对逐利主义的重视感到深深的忧虑。
二、洛夫文学艺术馆的反思:懦夫之影与文化之殇
研学之旅本应在此圆满落幕,然而,回到衡阳后,网上浏览关于衡阳的信息,一篇篇关于“洛夫文学艺术馆”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我陷入沉思。洛夫,一个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与共产党为敌的文学青年,其人生轨迹与文学成就竟被如此美化,甚至被奉为精神偶像。这不禁让我对当前文化导向的偏颇深感忧虑。洛夫的种种身份与背景,让我对他的“贡献”产生严重质疑。在国家解放前夕,他选择逃离,投身国民党反动派;金门炮战期间,他作为国军前线新闻联络官,写下充满争议的诗歌;越战期间,为美军提供翻译服务;1996年,洛夫选择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并定居于此。
对家乡衡南毫无实际贡献。这样的人,何以成为政府部门大树特树要我们学习楷模?他的文学作品,如代表作《漂木》《石室之死亡》,虽被某些评论家吹捧为朦胧诗的典范,但其中流露的立场、观点与内涵,却与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
洛夫文学艺术馆的建立与宣传,更是对政治、党史、军史等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公然漠视。这种对政府财政的巨额投入,以及对民众情感的肆意误导,无疑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对民意的无情践踏。洛夫之名,与“懦夫”同音,他的行为举止,不正是懦夫二字的真实写照吗?我们怎能为一个“懦夫”鼓掌喝彩,让其在文化的殿堂中肆意妄为?
三、正道与传承:铭记忠魂,坚守底线
更令我震惊的是,衡阳当前正大力宣传“衡阳1944”这一历史事件,而相关电影却被禁播。原因竟是电影中将方先觉这一投降分子宣传成了民族英雄。这不禁让我对衡阳的文化宣传产生了更大的质疑。方先觉作为投降分子,其行为与英雄二字相去甚远,怎能将其奉为楷模?这种对历史人物的歪曲和美化,无疑是对历史的严重不负责任,也是对民众情感的肆意误导。南岳衡山的红色记忆,让我深切感受到忠魂的震撼与力量。然而,衡阳对红色文化的忽视和对逐利主义的重视,却让我深感痛心。
洛夫文学艺术馆的建立,以及《援军明日到达》电影被禁播、方先觉被错误宣传为民族英雄等事件,更是让我对衡阳的文化导向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值得欣慰的是,随行导游虽不专业,却愿在批评中修正认知。当指责导游的那位乡友指出"蒋介石在南岳召开的四次军事会议,前三次是积极抗战,第四次已露消极迹象"时,她认真记下要点,手机屏保上的南岳雪景图在暮色中泛着微光。这让我想起忠烈祠享堂前的香炉——历史认知的偏差,或许正需要这般点滴的纠偏来涤荡。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贡献的英雄人物成为我们永恒的榜样。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审慎的态度,不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坚守底线、尊重历史、尊重民意,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衡南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方,必须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应该为那些真正扎根基层、爱党爱国爱军的本土艺术家建立文艺馆,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与宣传的窗口。这才是文化的正道,也是所有人都会为之欢呼、点赞的壮举。绝不能让一个“懦夫”的阴影,以及一个歪曲的历史事件,玷污了我们文化的纯洁与崇高。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文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让红色基因在衡阳大地上代代相传。
作者:陈敏;来源:湖南之窗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