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魏岳江:战场无人化,AI教育娃娃化,军地联合培养人才智能化
点击:  作者:魏岳江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5-17 14:02:46

 

 

近年来,在世界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和军事行动冲突中,无人机属“穆桂英挂帅”阵阵少不下,甚至有时还出其不意地扭转战场的不利态势,以较小的伤亡、代价获得较大的战果。

 

俄乌冲突实战表明,交战双方的无人机(无人机蜂群)成为常态化攻击武器,且其效费比低、体积小、减少战斗人员伤亡,有时候还可以实施远程(奔袭)精确打击,甚至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目的。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无人驾驶飞行器最活跃的使用者、制造商和研发者。尽管乌克兰已经没有海军,但却使用武装无人驾驶飞行器深入俄境内实施攻击,新研发的无人水面舰艇摧毁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舰艇和军事支援舰(报道说约为俄罗斯黑海舰队一半的力量),使乌克兰在无人水面舰艇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继伊朗成立全球首支师级无人机部队后,乌克兰、俄罗斯2024年先后宣布成立无人武器系统新兵种,美国海军陆战队2025331日发表声明称成立攻击无人机小组,英国、法国国、韩国等正在筹划成立无人武器系统部队,西班牙国防部将投资4000万欧元组建首支无人机部队,印度接收首批种类多样的蜂群无人机系统,土耳其第一艘配备电子战系统的无人艇入役土耳其海军。

 

战场需要何种人才就培养何种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这一基础型工程。教育是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的孵化器,人工智能、数字科技是教育的助推器。人工智能领域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加快发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

 

中小学、普通高中、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

 

一、AI教育从娃娃抓起,中小学应加强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2024年高考有一道作文题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这一作文题目一出炉,就马上引发各界运用AI去答题的联想,甚至于许多公号还把AI考生答题作文内容推送,刷屏朋友圈。

 

的确,我们在迎来从小玩手机,尤其是疫情三年居家线上学习、老师群内指尖留作业、视频授课的少年、青年的同时,也即将迎接从小与AI运用打交道少年、青年,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社会。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就必须及早启动普及这方面教育。在教育强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指引下,人才的科学素养教育成为了现代化人才建设的必选项。在浙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共识。在举办的2023数字教育大会上,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进一步加强研究,持续一体推进相关资源数字化、数据共享化、合作多元化,深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实际上,作为国内最早在中小学生中试水人工智能教育的省份之一,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内容早已出现在浙江中小学的课本上。2004年,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就已出现在浙江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本中。小学初中的信息科技课本中出现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时间要晚几年,但也有十余年。

 

中国浙江AI教育从娃娃抓起,引起国外广泛关注和热议。国外媒体2023318日报道,在中国东部省份浙江省,人工智能(AI)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报道说,中小学科学、数学等学科,都将大篇幅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新科目将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因为信息技术已成为浙江省高考内容之一。报道称,浙江是阿里巴巴、吉利和海康威视等商业巨头的所在地。报道指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还包括向几十所领先的高校注入大量资金,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在中小学加强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从青少年开始抓人工智能培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种下一颗颗探索的种子,是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大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能够夯实人工智能人才的战略储备,尽快弥补人才缺口,为未来战场无人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门人才,但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能培养学生会用、善用、妙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二、地方高校与科研机构、互联网龙头企业、研究基地联合培养智能化数字化人才

 

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培养数智人才就要建立智能院校,倒逼高校一级学科的设置重新调整,完善AI、数字科技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走开高校与科研机构、互联网龙头企业、研究基地联合培养数智人才之路。

 

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122名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已入校。校方已同百度公司签署了人工智能专业合作办学协议,与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国家软件测评中心共同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铺开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开放办学之路。201736日,江苏省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842日,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指出,35所高校获批设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8511日,天津南开大学发布文件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8516日,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举行了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我国将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03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北京大学新增了生物信息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两个备案本科专业;清华大学新增了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两个备案本科专业。据统计,各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人工智能”等专业出现频次最高,新增该专业的学校数均在100所以上。名单上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均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足见其火爆。

 

2022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有9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为新增备案专业中数量最多的专业,其次是智能制造工程,53所高校新增了该专业。

 

三、适应军事人才培养需要,军队院校要发挥培养智能化数字化人才的龙头作用

 

俄乌冲突中双方组建无人武器系统部队并投入实战运用,在作战理念、装备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我军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对我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无人作战系统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我军应加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院校教育、部队培训、实战锻炼等多种途径,培养既懂军事指挥又懂无人技术的复合指挥人才,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025515日,据新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军兵种结构布局调整和军事人才培养需要,近日,中央军委决定,调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兵种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等3所院校,均为高等教育院校,面向社会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陆军兵种大学以陆军装甲兵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为基础组建,校本部位于安徽合肥;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以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为基础组建,校本部位于湖北武汉;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以陆军勤务学院、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本部及所属汽车士官学校为基础组建,校本部位于重庆。3所新组建院校招生专业、招生数量等信息,后续结合年度招生计划适时发布。

 

(作者:魏岳江,在人民网、中华网和三剑客等新媒体平台有专栏、曾被媒体称之为国际观察员、特约评论员、特邀评论员、特邀撰稿人;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