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有一位博士生,当时在做我的助教。这位博士生是教育学专业的,跟我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关系。做助教只是协助一下收作业等方面的工作。在一个学期临近结束的时候,他对我提起他要做的博士论文。他说,他想写一个加拿大的一个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的分析和评价,他看了不少这位教育学家写的著作和文章,觉得这位教育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他说,如果要他写这样的论文,只有对这位教育学家的高度的评价与赞扬。他觉得这样写不太对劲,但他又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写才是对的。
在与这位博士生短短的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如何去批判。在学术上,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批判就总是一味地批评,甚至是一味地否定。然而实际上,在学术上的批判主要是对某本著作,某人的思想进行全面地、完整地、客观地做一个评估,既看到其中的可取之处,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这位博士生,对于他要写的这位学者,只看到他思想当中正确的方面,却看不到其中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批判,什么是批判的思维,也更不懂得什么是批判。
这样的情况,不止在这位博士生那里是存在的,我还在其他一些研究生那里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问起他们所读的书,或者所了解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对这些著作,对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他们都会说,他们说得都很对呀。再问他们发现了这些人或者这些著作存在什么缺陷,或者存在什么问题,他们都说这些著作和人物没有什么缺陷,也没有什么问题。研究生们如果总是处于这样的状态,真的是太糟糕了。
当时我对那位博士生说,现在都在提倡创新。你虽然是做教育学方面研究的,也需要在你的博士论文中有所创新。如果你没有创新,只是一味地赞赏这位学者,那么你的论文将一文不值。他听了有点惶惑,我接着说,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挑毛病。你会不会挑毛病? 再伟大的著作,再伟大的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缺陷,或者都有自身的毛病。你能不能把他们存在的这些毛病给挑出来? 如果你挑不出来毛病,只能说明你真的还不懂得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要知道,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因为创新都是对前人所存在缺陷展开批判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新的独创的思想。
当然,挑毛病只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挑毛病还不能完全等同于批判。但是如果连挑毛病都不会,那就差得太远了。不会挑毛病不行,只会挑毛病也不行。批判是需要科学思维的劳动。
在马克思的年轻时代,当时德国(主要是普鲁士)的哲学都在推崇黑格尔哲学。当时的学者,那时的学生,都很信黑格尔那一套。然而,在黑格尔离世之后,这些信奉黑格尔的人们就开始分化了,一些人坚持黑格尔哲学观点中保守的一面,即要坚决维护普鲁士的专制制度,这一派被称为老年黑格尔派。另一些人,更喜欢黑格尔哲学观点中具有辩证法的那一面,即带有一定革命性的那一面,这一派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也更倾向于青年黑格尔派。
然而,在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思考之后,当然,也是马克思考察了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之后,开始对黑格尔哲学体系本身产生了质疑。虽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充满着一定的活力,对年轻人也有一定吸引的魅力,但是黑格尔哲学存在的根本问题就在于这是以头着地,而不是以脚着地的。以头着地就是以思维先行,以他所谓的绝对观念先行。黑格尔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是反唯物主义的。这是黑格尔哲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即使是所谓的青年黑格尔派,虽然更倾向于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那一面,但是他们所谈论的辩证法更多的是在观念中的,而不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包括不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这样的辩证法被马克思称为茶杯里的风暴。在黑格尔之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登上了德国哲学的舞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直接向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想提出挑战。马克思与恩格斯也就很坚定地站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一边。
但是,马克思在研究费尔巴哈哲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费尔巴哈思想的缺陷,一个缺陷是他的唯物主义并不彻底。在对社会领域的认识上,费尔巴哈还残存着相当严重的唯心主义思想。在费尔巴哈的自然观上,他能够坚持他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涉及到社会历史观的时候,费尔巴哈就又重新回到唯心主义的立场之上。他看到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所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这种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方式当然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阶级矛盾,从而也就使费尔巴哈陷入困境。他的思想的另一个缺陷是费尔巴哈不懂得实践的意义。所以费尔巴哈在批判唯心主义的时候,也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唯心主义最致命的弱点。
马克思创立了带有辩证法性质的、同时也是最坚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正是建立在马克思对前人不断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离不开对实践的深入参与。实践是理论和思想产生的重要来源。我们的研究生们,要想具备这种科学的批判性思维,同样也离不开对实践的参与。除了参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之外,对于专业之外的其他社会性实践,也都有在一定条件下参与这类实践的必要。
具备批判性思维,离不开辩证法的方法。对于前人的思想成果,既要看到这些成果中可能存在的积极意义或者进步意义,也要看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局限性。任何时代的思想都会受到当时那个时代所带来的局限性。这是根本无法避免的。这种局限性也是后来的人们对其进行批判的起点,以及比较重要的接受批判的内容,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出发点。
在我们的世界上,也存在着某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思想和观念。对于这一类思想与观念的批判,不仅仅要指出其错误本质的所在,还要尽力找出产生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要抓住其错误的本质,揭露其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和作用。通过对这些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思想的批判,让我们的人民受到警示,保持必要的警惕,而且争取对这些错误的东西进行坚决的斗争,不能让它们来危害和侵蚀我们的人民。
批判与质疑,是创新活动的第一步。批判一个旧世界,就是为了要开创一个新世界。对之前的任何思维成果的批判,都将有利于新思维的产生。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 走向深蓝,中国海洋油气开发迈入“超深水时代”
2025-03-27•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