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曹展:如何构建技术创新与价格策略的动态平衡机制
点击:  作者:曹展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4-10 15:15:32

 

 一、技术革新引领的价格变革:由“成本精简”至“生态重塑”

 

“价格屠夫”的本质,绝非浅薄的价格削减行为,而是通过技术创新的强劲动力,深度重构产业链的成本架构。以宇树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卓越突破为例,该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电机、控制器等核心组件的非凡能力,成功将原本高达五十万元以上的产品售价,锐减至九万九千元,且性能表现依旧卓越。其核心技术路径涵盖:以电驱动系统革新液压驱动、将四足机器人技术巧妙迁移至人形机器人领域,以及凭借规模化生产大幅降低边际成本。这一系列举措有力证明,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能够有效削减生产成本;而低价策略的实施,又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市场所获取的丰厚收益,反过来又能为技术研发提供充足资金。

 

在大模型领域,同样呈现出类似的逻辑脉络。火山引擎的豆包大模型,通过预训练算法与缓存技术的精妙优化,将百万tokens的处理成本惊人地降至每单位0.16元,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一。阿里云则凭借算法的持续迭代,将推理成本每年削减十倍之多,有力推动AI应用从“试验探索阶段”迈入“价值创造阶段”。这些生动案例无不表明,技术革新所驱动的成本优化,才是可持续价格策略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而非单纯的市场营销噱头。

 

二、价格战潜藏的危机:短期利益与长期困境

 

然而,若价格战脱离技术的有力支撑,极有可能引发行业生态的严重失衡。以人形机器人市场为例,当2025年步入“百机大战”的激烈阶段,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推出低至八万八千元的产品,但其性能仅能满足简单的搬运需求,这直接导致市场对低价产品的质量信任度大幅下滑。这种“伪价格屠夫”现象,深刻暴露出三大核心矛盾:

 

技术成熟度严重不足: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AI感知等关键技术领域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过早的降价行为可能会过度透支市场的热切期待;

 

应用场景极为有限:当前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消费级市场尚未发育成熟,单纯的低价策略难以有效激发真实的市场需求;

 

产业链依赖风险凸显:若过度依赖外部供应链(如英伟达GPU),成本控制将严重受制于人,缺乏自主性。

 

在大模型行业,价格战同样饱受争议。李开复曾尖锐指出,部分厂商采取“亏损换市场”的策略,可能会重蹈共享经济的覆辙,最终因技术实力的欠缺而黯然退出竞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模型市场八成的营收来自B端用户,而这些企业用户更为关注的是模型的效果,而非价格因素。因此,盲目的降价行为可能会模糊技术价值的核心定位,得不偿失。

 

三、构建动态平衡的策略:技术、市场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要实现技术创新与价格策略的完美平衡,需从以下维度着手,构建协同共生的机制:

 

1. 技术分层与市场分阶段渗透策略

 

企业需根据技术的成熟度,精准划分市场的不同阶段。例如,宇树科技在早期阶段,通过机器狗(单价万元级)的成功推出,有效验证了技术实力并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待人形机器人技术趋于成熟后,再适时推出低价产品,实现从专业市场向大众市场的稳步扩张。特斯拉则计划在2026年量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依托规模化生产将成本降至两万美元,这一战略路径高度依赖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迁移与工厂自动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2. 开源生态与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打造

 

在大模型领域,可通过开源社区这一平台,有效降低技术门槛;同时,聚焦垂直场景,精心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月之暗面的Kimi通过创新的“打赏”功能,积极探索C端市场的变现模式;而百川智能则专注于“超级模型+超级应用”的双轮驱动战略,巧妙避开与大厂的直接价格竞争。这种策略既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的内卷现象,又通过生态协作的方式,有效分摊了研发成本。

 

3. 政策引导与产业链协同机制的完善

 

政府需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设立专项基金,大力支持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如国产GPU的替代);或通过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将降价所获得的收益,积极投入技术创新领域。此外,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综合平台(如机器人产业联盟),能够加速技术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转化进程,提升转化效率。

 

四、未来展望:由“价格颠覆”迈向“价值创造”

 

技术转型期的平衡点,其本质在于将价格优势成功转化为技术护城河。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曾预言,未来五年,人形机器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但其能否取得成功,将高度依赖于AI大模型、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同样,大模型厂商若能在多模态、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低价策略将自然升级为“技术普惠”,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最终,唯有那些既能通过技术创新大幅降低成本,又能以技术升级重新定义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平衡游戏中脱颖而出,赢得最终的胜利。正如火山引擎总裁谭待所言:“降价绝非目的,而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唯有秉持这一理念,“价格屠夫”才能真正成为推动技术民主化进程的行业领袖,引领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曹展;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