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陈先义:他在挑战人民群众容忍的底线
点击:  作者:陈先义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4-17 08:42:25

 

1.jpg

关于河北三河把街头招牌改变颜色的问题讨论,渐渐深入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个什么小付书记实在是把个人审美强加给大众审美,是一种典型的为官者的任性。果真是这样吗?果真是审美范畴的问题吗?恐怕问题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请听这另一位三河人对书记话语的解读。他说:红色代表火,比较火热,会让人亢奋,人来到这里会感觉烦躁,我们要去掉那种燥热的年代;而蓝色太俗,也不允许用,不能把市场变成农村大集。他还说:我们要打造国际化,书记说了,不允许有红,要脱燥脱俗。

2.jpg

红色让人烦躁,是这位书记集中要表达的意思。所以,三河不仅动了街头的各种红底的招牌,而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各种红色宣传广告标志,甚至连我们最为庄重的国徽标志,也都被改变了颜色。这就不是什么审美意义的讨论了。


3.jpg

【这是被改变颜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广告牌】

7.jpg

【这是公安警徽包括国徽标志都被改变颜色】


是个中国人谁不知道,红红火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标志色。你看,我们共产党的党旗、共和国的国旗,我们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我们青少年的团旗、队旗,我们的根据地叫红色根据地,我们的后代叫红色接班人,我们表现民族传统代表中国色彩的叫中国红,红色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那种不甘屈服、英勇向前的一种象征和精神力量。由此看来,三河市起决定作用的这帮人就不是什么审美的问题,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说,这些人生来就对红色有仇恨心理。那个解读者已经非常清晰地说出了他们这些人的内心世界,要告别那个“年代”。他们要告别的是什么年代?说穿了,就是那个充满蓬勃朝气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红年代,告别那个人民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充满激情的伟大年代。这与前些年一些反动公知公开张扬的“告别革命论”如出一辙。


 “付三河”,我们毫不怀疑他是在试探人民大众的容忍底线。他说的什么蓝与黑不过是打的掩护而已,他意在说红,他心眼里就是要“去红化”。为什么敢这么做?首先这家伙在固安任职时已经有类似的行为,组织上当时没有对他采取措施,于是在三河又故技重演,不过这次更加大胆而已。他为什么敢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个时期以来,对那些“去红化”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毫无政治警觉,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山东某地、湖南望城对毛主席塑像动手脚的行为,社会反响那么强烈,结果都是不了了之。江苏联通那个侮辱革命先烈的事件,几乎全民公愤,也是不了了之。这些无疑给某些人造成一种错觉,就是“去红化”是上边默许的。于是像“付三河”这样的投机主义者,便开始试探着再往前走一步,干脆公开“去红化”。他以为自己别出心裁这么一做,欣赏他信任他的那些什么上级就可以给他提个一官半职。这样一种投机心理,不能说“付三河”就没有,否则就不会有这种令广大民众恶心愤慨的极其下作的行为。


6.jpg


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难道各级领导对此可以置若罔闻,利用手中权力为所欲为吗?这件事给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一个深刻教训,就是对那些不断张扬“去红化”,甚至不惜戴“绿帽子”的行为,我们党和政府不能听之任之!如此下去,只能害党、害国家,损害干群关系,损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动摇社会主义红色政权。改变颜色绝非小事,大事化小后患无穷,必须对“去红化”倾向坚决采取“零容忍”态度。这次对“付三河”只是免职,广大民众并不满意,应该有更加切实管用的杀一儆百的有效措施。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