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历史人文 > 英烈保护 > 阅读信息
陈先义:青杠坡那一仗,留下一个守墓人
点击:  作者:陈先义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5-04-11 08:30:17

 

1.jpg


赤水河边,在一个被叫做青杠坡的地方,我们沿着整齐的石阶拾级而上,来到高耸云天的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


在英雄碑前,我与朱德元帅的外孙刘武等老革命家老红军的后裔留影纪念,并鞠躬缅怀。要知道,当年朱德元帅不顾毛主席的劝阻,端起枪来直接上阵冲锋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青杠坡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2.jpg


给我们做解说的姑娘,是一个姓何的红军后人,姑娘年岁不大,她的爷爷就是青杠坡战斗的亲历者。她把青杠坡之战,在四面环山的青杠坡战场旧址,给我们讲得绘声绘色,如同让我们到了真实的战场。


青杠坡,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决定北上向四川进军途中的第一仗。当时,中革军委准备把攻占土城作为北渡长江的第一步。但是意想不到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北上受阻,一师及红九军团在各自前进方向也分别受阻。这意味着红军北上入川的大门被川军死死封堵了。在情况危急之下,中革军委果断决定,以红一、红九军团各一部阻击由赤水、官渡南进之敌,而后集中主力歼灭被我诱进青杠坡的的敌人,通过打一场歼灭战,解除尾追敌人,而后再奋力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因为情报有误,敌人比之预料的力量在成倍增长,而红军弹药却越来越少,伤亡越来越大。直至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都直接上了第一线指挥。在情况危急关头,中革军委就在土城的街头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主动撤出战斗,改从土城西渡赤水进入川南再寻找机会。这就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渡赤水。就此,红军四渡赤水拉开了序幕。


3.jpg


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行的第一次大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军事领导集体指挥的一次关键性战斗。这场战斗虽然未能达到歼灭尾追之敌的目的,没能实现北上渡江的计划,但因为中革军委的果断决定,保存了有生力量,改变了作战方向,摆脱了尾追之敌,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至为精彩的战争篇章。


4.jpg


青杠坡战斗打得极为艰苦,敌我双方都遭受重大伤亡。给我们做解说的小何姑娘,她的爷爷何木林,作为中央红军的战士,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负重伤留在了土城的,从此成为土城的一个普通居民。那是在青杠坡的敌我激烈交战中,何木林左腿被子弹打穿,失血过多昏死过去。直到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逐渐苏醒过来,此时大部队已经转移。


当拣子弹壳的两个孩子发现何木林还有微弱的气息,就赶紧告诉了村上大人。乡亲们何木林背到青岗坡一个山洞里赶紧起来。晚上的时候就悄悄地给他送点吃的和草药。在土城乡亲们的悉心照料下,何木林最后终于痊愈,他很想追找自己的部队,但是此时,红军已在毛主席领下四渡赤水,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已经北上爬雪山过草地了何木林无可奈何,只有留在了青杠坡。但是留下来又何尝容易?敌人天天在查找散失的红军,抓到即杀头。何木林是江西会昌人,只要一开口便就暴露了身份,就会让人识破。


于是,这位红军战士,只有扮着一个聋哑人,每天拣破烂度日,无论谁问,就是一个乱比划的聋哑人。没有想到,这一假扮聋哑人,一下就是14年。在离青岗坡5公里的土城街上,他开始是给地主做聋哑长工。晚上的时候,他就睡在破庙14年后,新中国成立,他慢慢开口说话,万万没有想到,当他再想说话时,却真的不会说话了,长时间的闭口,声带和语言功能已经退化。直到1954年,在家人的耐心帮助训练下,他才又重新恢复了语言功能。恢复了语言功能后,他主动报名,当上了关于青杠坡战斗的义务宣讲员,成为为战友们守墓的一位参战红军。这一下,便成为他直到终老的职业。来参观的人他去讲,县里镇里学校里他去讲,一遍又一遍地向社会宣讲红军的故事,宣讲青杠坡的故事。


5.jpg


何木林的身份被政府在五十年代后期确认后,当地知道他是一名老红军,便千方百计在生活上照顾他。按政府文件规定,按规定每月补助他196元的伤残抚恤金,在那个年代,196元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让人们惊讶的是,这一位生活很不宽裕的老红军,直到去世,从来不要不领这笔本该享受的伤残抚恤金。按照他的话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现在国家还有各种困难,自己不能再给国家添任何负担,否则便愧对死去的战友。


1962年,国家有关方面出台政策,对红军老兵每人发一个公费医疗证。但是,让人们惊讶的是,这个公费医疗证,直到他离开人间,居然依然是一个空白本,也就是他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他对儿女们说:公费医疗不就是看病不用花钱嘛,能够活下来,比起牺牲的战友要算幸运得多,不能给国家添半点麻烦了。


6.jpg


1970年,政府考虑他是一名老红军,决定给他的孩子安排一份工作,也好照顾他的生活所需。何木林说不行,不能特殊,如果一定要安排的话,那就安排一个国家最为需要、也是最为艰苦的地方。最后在他的建议下,他的儿子当了贵阳南山煤矿一名挖煤工人。再后来,这个儿子因为长期在相对很差的环境中工作,不幸因病早逝。


儿女们在何木林的影响下,都成为关于青杠坡战斗的义务宣讲员。何木林老人走后,他的儿媳成为青杠坡遗址的讲解员,如今,他的孙女也成为一名十分优秀的关于青杠坡战斗的宣讲者。一场特殊的战斗,留下一个守墓人,也留下一个为了宣传红军无私奉献的为社会尊敬的家庭。


7.jpg


何木林去世以前,他说有一个唯一的心愿,那就是死后一定要和他的那些或有名或无名的战友埋葬在一起。生前大家一起打仗,死后也一定要在一起。按照他的遗愿,何木林去世后,当地政府将他安葬在了青杠坡烈士陵园。


8.jpg


如今,在青杠坡烈士纪念碑右侧山头上,便是无数牺牲的红军安葬处。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何木林知道,他们都是自己的生死战友。比起他们来,何木林的确是幸运的,他不但有了名字,而且有一张相对清晰的照片。他和他上千名战友一起,共同守护着他们曾洒过热血和青春生命的土地。


9.jpg


其实,沿着赤水河边,在当年红军作战的地方,我们同样会看到不少红军烈士的安葬处。凡我们所见,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更勿庸说照片。但是在后人心中,他们都是巍然挺立的英雄,他们是真正有理想有信仰的人民英雄。


10.jpg


他们没有名字,但历史不管怎样前进发展,我们都不该忘记他们。如今,在一些人渐渐淡忘初心、淡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甚至将精致利己主义当作人生圭杲的时候,我们不妨与这些牺牲的红军做个比照,也与甘为红军终生守墓、心灵纯洁得晶莹无暇的何木林老前辈做个比照。那些满心贪欲和占有欲的人,那些一心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是否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