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期间,波兰被认为是华约集团中最薄弱的一环。相比其他国家在东欧剧变中变色,波兰早在1981年就差点江山易主。波兰的“红色”最淡有以下原因:
第一,波兰与俄国是世仇,统一工人党的外交路线民意基础最为脆弱;
第二,波兰的天主教传统十分强大,统一工人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最为脆弱;
第三,“红色波兰”短短41年历史,却发生过五次全国性大规模工人运动,统一工人党的阶级基础最为脆弱;
第四,波兰流亡政府一直坚持到冷战结束,统一工人党的政权合法性基础最为脆弱。
这四方面的政治因素叠加效应最强的年代,发生在20世纪七十年代。
波兰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发生过三次政治危机,依次是1970年的十二月危机,1976年的六月危机和1980年的七月危机。三次危机都有相应的国际背景,依次是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事件,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文件》,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这些国际背景印证了苏联和华约集团由盛转衰的全过程。苏军镇压布拉格之春时,国际社会只能抗议、无力制止苏联,显示出华约集团在1968年相对北约集团略占上风;在《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中,华约集团承认人权理念具有普世价值,北约集团默许苏联对东欧国界的变更,显示出1975年华约集团与北约集团形成均势;苏联因入侵阿富汗在国际社会四面楚歌,显示出1979年的苏联及其盟国已经走上下坡路。
瓦文萨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崛起的。
他是一名船厂电工,只有中专职业教育学历外加几年从军经历,1943年出生,领导1970年格但斯克省工人运动时年仅27岁,1980年组建并领导团结工会时年仅37岁。且不论他没有多少政治经验,仅从年龄来看,瓦文萨毫无疑问是天赋异禀的政治新星。
瓦文萨在波兰三次政治危机中的结局迥异,也显现出波兰及其支持者苏联的一路走跌。1970年十二月危机后,瓦文萨因领导格但斯克省工人运动被关了一年大狱;1976年六月危机后,瓦文萨因领导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运动仅被厂方开除;1980年七月危机后,瓦文萨参与组建并领导团结工会,成为反对派领袖,不仅团结工会被波兰政府承认合法,其本人也获得出国访问、拜见波兰籍教皇的机会,成为国际政坛新星。
在十年的政治斗争中,瓦文萨是唯一一位明确政治目标的工人领袖。他为了推翻统一工人党,频频发起罢工运动,提出诸多政治诉求。波兰局势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每次经济危机出现,就会引发罢工;每次罢工都会加重经济危机,抵消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努力。这样一来,每当经济危机加重,都会被归咎于政府无能,而不会让人想到瓦文萨破坏经济秩序。与此同时,每每加重的经济危机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政治危机。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机中,瓦文萨的政治威望越来越高。
在组织罢工的同时,瓦文萨大力开展意识形态宣传,将统一工人党描绘成民族叛徒,是依靠外敌势力上台的伪政权。他始终高举民族主义和自由民主的大旗,争取国内民心和国外支持。瓦文萨不断强调民族传统和宗教自由,激发波兰人对天主教的历史皈依情节,努力与梵蒂冈的天主教庭建立政治联系,为最终打垮统一工人党筑牢思想阵地。
在外交策略上,瓦文萨积极与美国联络,主动参与瓦解华约集团的斗争。1981年1月里根总统上台后,美国加大了对团结工会的支持力度。瓦文萨投桃报李,在当年9月主持召开了团结工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告东欧各国人民书》,宣布“我们支持那些为建立自由与独立的工会组织而踏上艰难征途的人们”。
正是这样一份文件,超越了苏联对团结工会的忍耐底线,也压垮了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的勉强维持。1981年12月,波兰政府受苏联压力,宣布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取缔团结工会。随后,瓦文萨被捕入狱。
瓦文萨的被捕没有改变苏联、波兰以及整个华约集团走向衰落的现实。1982年11月,一向愤恨团结工会的勃列日涅夫去世。雅鲁泽尔斯基趁着苏联新领导人立足未稳的时机,释放了瓦文萨。获释后的瓦文萨以被取缔的团结工会架构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工运组织“团结工联”。
瓦文萨被捕入狱而又旋即获释,再次提升了他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也坚定了西方国家支持他的决心。1983年10月,瓦文萨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瓦文萨获奖之际,正是苏联臭名昭著之时。一个月前,苏联防空军刚刚在库页岛击落了韩国客机。华约各国的政治形象被恶性株连,普遍尴尬不已。
八十年代中期,瓦文萨反苏斗争最有利的国际局势出现了。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联领导人。他在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号召东欧盟国开启改革,摇摇欲坠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带头响应。在这之后,瓦文萨带领着团结工联发起了更加凶猛的街头运动,令波兰政府无力招架。
1988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19次党代表会议宣布政治多元化。紧接着,波兰在1989年宣布政治多元化。1989年4月,波兰政府与团结工联举行“圆桌会议”,商定雅鲁泽尔斯基出任总统(为期六年),建议责任内阁制(总统虚设、总理掌握实权),由波兰公民普选国会议员,依据选举结果,由多数党选任总理、组织内阁。
1989年6月,团结工联取得大选胜利,瓦文萨派出自己的亲密战友马佐维耶茨基担任总理。当上总理的马佐维耶茨基不甘心作瓦文萨的傀儡,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两人很快发生了波兰历史上著名的争吵:
瓦文萨:“是我让你当上总理。”
马佐维耶茨基:“是的,但我是总理。”
对此,瓦文萨忍不了,他知道自己无权罢免总理,便想到另外一个办法。他撕毁了两个月前刚刚签订的圆桌协议,要求废除责任内阁制,建立总统制。
根据圆桌协议,雅鲁泽尔斯基的总统任期将持续到1995年。瓦文萨等不了那么久,组织团结工联发起新的街头运动,要求雅鲁泽尔斯基下台,提前举行总统大选。
由此观之,政治协议在瓦文萨心里不过一张随时可以撕毁的草纸。民主制度向来秉持社会契约精神,但在民主运动领袖眼里向来可有可无。
这不是瓦文萨第一次翻脸如翻书,早在1980年的七月危机期间,瓦文萨前脚代表罢工工人与厂方签署复工协议,后脚就组织起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打了波兰当局一个措手不及。或许,在他看来,为了实现“自由民主”,言而无信也是伟大的美德。毕竟,波兰当局教过他苏共的夺权历史,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2月就是这么干的。
闹了几个月,最后还是波兰红衣大主教格雷姆普来主持局面。大主教召集了第二次圆桌会议,说服雅鲁泽尔斯基辞职,提前举行大选。瓦文萨再次取得胜利。
然而,团结工联却随后发生分裂,以拥护瓦文萨为一方、拥护现任总理马佐维耶茨基为另一方的两伙人各自组织起竞选活动,闹得不可开交。好在出尔反尔并没有影响瓦文萨的政治形象,胜利者是不需要受谴责的,瓦文萨在1990年12月当选波兰总统。
瓦文萨当了五年总统,治国水平和叶利钦不相上下,1995年,他竞选连任失败,败给了前统一工人党人克瓦希涅夫斯基。克瓦希涅夫斯基是统一工人党当年的高级干部,经济专业的大学生。在他治下,波兰经济迅速发展。克瓦希涅夫斯基凭借卓越政绩,在2000年获得连任,第二届任期期满后,受宪法规定的连任限制,于2005年离职。
瓦文萨参加了2000年波兰总统大选,得票率只有1.01%。长期以来,经过某些政治宣传,瓦文萨仍然被描绘成所有前华约国家的体制外英雄、所有民主运动人士的榜样。这种宣传非常有“技巧”,对瓦文萨在总统任期内的糟糕表现忽略不提,刻意定性波兰的经济腾飞全靠瓦文萨的“前人栽树”,前共产党人克瓦希涅夫斯基不过是赶上“后人乘凉”,才有了政绩连任总统。
很快,同样的逻辑在俄罗斯得到第二次应用。当普京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越来越反美,而俄国的经济复苏在他的第二任期又与叶利钦时期形成鲜明对比,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评价口径:叶利钦的政策符合历史潮流,奠定了俄罗斯健康发展的长远基础,普京的执政思路继承了前共产党人,他的成功不过是叶利钦的良好政策惯性效应在延期显现。
瓦文萨从失败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胜利,积累了充足的政治经验,教会他如何利用国内外的有利条件保护自己、壮大自己、成就自己。他的夺权经历成为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和华约各国反对派人士的教科书,指导他们在各自国家夺取政权。
而里根总统坚定不移的扶植瓦文萨,打垮波兰和苏联的外交斗争历程也熠熠生辉,成为了美国后来历届政府打垮敌国的教科书。对于波兰,他们里应外合,制定了简约有效的宣传战略:
第一,抹黑波共早期的革命历史,把波共描述成苏联和共产国际在波兰扶植的内奸,奚落并夸张波共早期的内部大清洗;
第二,抹黑二战期间波兰工人党游击队在国内的抵抗运动,歪曲波兰人民军解放国土的流血牺牲,把红色波兰军队描述成游而不击、发国难财、消极抗敌、积极内战的党阀武装;
第三,屏蔽波兰统一工人党在战后重建时期的积极作用,把该党描述成苏联扶植的傀儡政权,不会搞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只会不顾人民生活水平,片面发展重工业,除了大搞个人崇拜、空谈意识形态和压榨人民之外,一无所长;
第四,宣传波兰第二共和国(1918年至1939年)的“丰功伟绩”,强调白色波兰在各个方面优于红色波兰,将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上台归因于德国入侵和苏联干涉,称其执政打断了波兰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化进程;
第五,抨击苏军解放波兰的军事行动,指责苏军解放波兰和1940年与纳粹德国瓜分波兰一样,是控制波兰的军事表现,进而批评红色波兰与苏联结盟的政策违背了民族传统、损害了国家利益。
在后来的苏联民主化时期,反对派基本参照这种无限上纲上线的思路,丑化苏共、抹黑苏军、瓦解苏联。同时,不断有人从国外带给反对派领袖各种奖项和盛赞。
叶利钦1989年东山再起后,积极效仿瓦文萨在民主运动中的出尔反尔,每当戈尔巴乔夫作出让步时,立即撕毁协议逼迫其作出新的让步。叶利钦学着瓦文萨,反复发起全国性罢工运动动摇苏共威信,以罢工运动激发计划经济天然的恶性循环惯性,破坏苏联政府权威。
瓦文萨在民主运动中没有争取波兰军队,险些在1981年全军覆没,给叶利钦留下深刻教训。叶利钦在戈尔巴乔夫坐视舆论对军队的攻击时,大张旗鼓地宣扬“军队国家化”,私下则争取军队将领,空口承诺官兵福利,为逆转八一九政变,最终推翻戈尔巴乔夫,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瓦文萨的胜利非常值得大书特书,这不光是波兰人追求独立的胜利,而且是自1920年波苏战争以来,波兰时隔70年,再次取得对俄斗争的胜利。
瓦文萨和里根的教科书就在那,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在读、在学、在效仿。
来源:园晟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