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秦汉时期真是全民皆兵吗?在古代,一个士兵得靠多少老百姓养活
点击:  作者:贞观    来源:人民东方历史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7-13 09:39:38

 

 

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德充沛时期,创造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赫赫战功——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今天的西安兵马俑就记录着大秦帝国军队的辉煌。刘邦建立汉朝后,汉承秦制,汉军创造了封狼居胥、燕然勒石的辉煌武功,涌现出了霍去病、卫青、赵充国、窦宪、班超等名将。秦汉给华夏同胞注入的战斗基因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军事辉煌的秦朝和汉朝时期,全民皆兵”——所有老百姓拿起武器,一起上阵杀敌的场景真的能做到吗?在中国古代,一个士兵需要多少老百姓供养?

 

全民皆兵在秦汉时期能否实现?

 

秦汉时期能否实现全民皆兵?通过数据和史料就能找到答案。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爆发长平之战。在这场战役中,秦国和赵国都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征兵动员。但是,秦国的军事动员却没有达到要求所有老百姓当兵上战场的情况。

 

《岳麓秦简》:凡三乡,其一乡卒千人,一乡七百人,一乡五百人。

 

这个史料记载,秦国打仗的时候,3个乡镇动员2200名士兵参战。

 

根据《续后汉书》记载,500户以上人口设置一个乡级行政单位,3000户以上人口为2个乡级行政单位,5000户以上为3个乡级行政单位,10000户以上为4个乡级行政单位。

 

简单说来,3个乡的户数在5000户到10000户之间,按照最低标准5000户,一户至少5个人计算,5000户相当于最少25000人。在25000人中征召两千多人参军打仗,这不是全民皆兵的动态。

 

 

打仗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这是秦国和秦朝统治者知晓的道理。根据秦朝法律的规定,如果一个老百姓家里有两个男丁,就不能兄弟俩人一块儿当兵了。而且,当兵一年后,就得返乡种地。平均每5000户到10000户,征召的彻底脱离生产的正规军士兵,大约1000人。结合当时的人口总数计算,秦朝兵民比例大约在1/251/50之间。

 

西汉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兵役制度,还频繁的出击匈奴,攻打西域和朝鲜,但汉朝老百姓没有做到所有人全部上战场。汉武帝时期,全国人口大约3600万,常备军人数最多70万人。

 

东汉时期,其兵役状况和西汉有所不同。但东汉也没有做到全民皆兵。东汉全国人口最多有5600万人,但全国兵力加起来也就29万人。比西汉时期的军队数量要少得多。

 

 

通过以上分析就能看出,在国人印象中横扫六合,武德充沛的秦汉时期,虽然秦汉将士们创造了横扫六合、封狼居胥的神话,但秦汉时期的国家并没有让所有老百姓一起服兵役。毕竟秦汉时期的国王和皇帝都非常清楚,国家需要赋税,而农业社会,赋税都出自老百姓种田。都去当兵没人种地,国家机器该如何运转下去?

 

所以,秦汉时期全民皆兵上战场保家卫国只是后人对秦汉时期武德充沛的美好想象罢了。虽然诗经《秦风·无衣》写了秦朝百姓拿起武器保家卫国的情景,但文学作品就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但不能完全还原历史。

 

 

一个士兵得多少老百姓养活?

 

一个士兵得多少老百姓养活,这就牵扯到古代的兵民比例问题。一般来说,兵民比例越小,老百姓负担越轻。兵民比例越大,老百姓负担越重。

 

秦朝时期,对外战争相对频繁,老百姓兵役负担较重。也就是一个士兵由2550个老百姓来养活。到了秦朝后期,由于更加频繁的战争和徭役,导致秦朝国内的民众揭竿而起,爆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秦帝国在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烽火中轰然倒塌。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西汉时期,十分注重养民,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战争没有像汉武帝时期频繁,兵民比例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军队数量有所增加。汉武帝时期,全国人口大约3600万,常备军人数最多70万人。平均每50个老百姓养活一个士兵。较高的兵民比例帮助汉武大帝打造了强盛帝国,但也让汉朝后期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到了东汉,兵役制度发生了变化,东汉全国人口5600万,军队总数29万人。其军队总数占据全国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五,折合下来计算,一个士兵由200个老百姓养活。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很多战役成为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役。三国时期的,一个士兵得多少老百姓养活呢?根据专家的推断,三国时期,由于隐匿人口的情况存在,整个魏蜀吴三国加起来的人口总数在1400万人到3000万人之间,平均1个士兵由1530个老百姓供养,也就是兵民比例在1/151/30之间。

 

相比较西汉和东汉,三国时期老百姓的负担是极其沉重的。为了完成军阀和政治家心中的霸业,无数三国时期的老百姓拿起武器上战场,虽然成就了一系列经典战役,在中国军事历史上留下了众多颇有研究价值的军事课题,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诗词,却在三国时期体现得淋漓尽致。

 

 

隋朝进攻高句丽,其兵力号称100万,实际是70万,兵民比例1/20,既20个百姓养活一个士兵。由于兵民比例过高,百姓负担沉重,隋朝直接爆发了农民起义。

 

唐朝时期,全国推行府兵制度。初唐时期,军队60万人,兵民比例大约在1/25,也就是1个士兵平均由25个老百姓养活。盛唐之后,人口增加,兵民比例在1/75,既一个士兵大约得75个老百姓养活。

 

宋朝,人口接近1亿,军队人数100万人。一个士兵由100个老百姓养活。

 

 

明朝时期,全国人口有大约6000万人,其中军队总数200万人。根据洪武时期的诏令命天下卫所军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种,十之三城守,务尽力开垦,以足军食。”200万军队中,脱产士兵大约有60万人。兵民比例大约在1/100100个老百姓养活一个脱产士兵。

 

清朝时期,人口进一步增加,兵民比例比明朝更低。

 

所以古代的霸业,往往是在普通百姓的累累尸骨上建立起来的。面对侵略,我们要拿起武器保卫国家。但我们绝对不能主动好战。忘战必危,好战必亡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军事典章制度》 刘向东著 白山出版社

 

文章来源于历史学堂君 ,作者贞观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