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法永勤:从自觉到自信,文化建设写就百年华章
点击:  作者:法永勤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1-05-26 09:57:31

 

1.webp (7).jpg

 

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以《新青年》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算是预备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开始进入渐进期。在轰轰烈烈的革命进程中,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党领导的思想文化建设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无产阶级新文化建设的系统理论,确立了党的文艺路线、文艺思想和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引下,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无产阶级及工农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新文艺成果层出不穷,新文化建设面貌振奋人心。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我党思想文化建设成果进行了系统的继承、归纳和升华,提出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建设时期的先进文化”的“三种文化”学说,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十九大之后形成了成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本文讲的文化建设,是涵盖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艺术文化等的整体概念。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嬗变、制度改革、文学繁荣、文字普及、文化发展,都间接或直接地牵引着思想文化的发展变迁。作为概念,这里的思想文化包含了道德、情操、精神、思想、意识形态、信念理想等等观念形态。纵观我党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过程,像一篇宏丽的雄文,具备起承转合的章法,具有起因、经过、结果的全程;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从发轫滥觞到确立成熟,又像长江黄河,蜿蜒曲折,澎湃浩荡,最终汇入并充实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浩瀚海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仁”及其衍生的“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一面被发现后,就被当做统治术,且具体化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并被树为治世法宝,人生圭臬。封建礼教桎梏了古代中国人的心灵,固化了古代中国的封建秩序,使我国的封建社会延绵数千年。所以,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的批判,首先矛头直指的就是这个封建礼教。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社会即将进入变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提倡“我手写我口”等,开始孕育白话诗文。在政治上,孙中山先生等引进了资产阶级共和思想,人民思想开始得以解放。1915年,《新青年》赫然面世,由直接批判封建旧思想进而猛烈批判其载体的封建旧文学,喊出了“破除旧文化,建立新文化”的口号,时代被带入新文化运动的范畴。1917年,苏俄爆发十月革命,中国的思想界开始关注、研究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年,先驱们提出了“文学革命”,他们以坚决的不妥协的态度猛烈批判旧文学,并开始亲自尝试新形式。1918年,鲁迅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出了反封建礼教的嘶哑呐喊,确立了白话文的历史地位。郭沫若创作《凤凰涅槃》,盛开了韵文园囿里的一朵奇葩,白话诗正式诞生。这年,注音字母开始推行,对于普及大众文化起了一定的作用。总括这一时期的成就主要是一个“破”字;从文体入手,破除旧文化,破除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旧道德。至于建设什么样的新文化、新道德,尚未涉及。在本文立论的题目下,这是我国新的思想文化发展的预备时期。


毛泽东主席说过,近代以来,“五四以前,中国的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经过多种的反复比较,意识形态主流转向新民主主义,开始选择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进入了正向发展的“渐进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现代中国朝着独立解放的大方向进发,为新文化的全面兴起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发展前提。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同对于战争规律的认识一样,我党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事业其实存在着军事和文化两条战线,我们党领导着武装和文化两支队伍;我们必须在两条战线上都取得胜利,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全面的彻底的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袖们在戎马倥偬中,时刻倾注着对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关心。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创作和翻译了大量与苏联有关的作品。毛泽东在红军初创时期就十分重视红军战士的文化教育;1929年,他亲自起草的《红四军九大决议案》就明确规定,“各政治部负责征集、编制表现各种群众情绪的革命歌谣”,此后,各红色根据地填词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谣。1936年,在保安成立了中国文艺家协会,我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文艺事业蓬勃发展,开始孕育现代革命价值观。在毛泽东主席的著作中,开始明确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1939年,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主席通过对于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赞美,号召共产党人要成为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第一次从思想道德角度对革命者提出较为明确的具体要求。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演讲中,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论断,指出“我们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第一次揭示了无产阶级新文化的性质内涵,从根本上解决了新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要求共产党人“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1942年,毛主席亲自领导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发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讲话》,就无产阶级文艺的性质、方向,做了深刻的阐述,拨正了无产阶级文艺前进的方向。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他又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提出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1945年,在《愚公移山》中,号召革命者“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闭幕词中,毛主席提出“两个务必”,号召“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庄严的宣告:“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到建国前后,一大批诗史式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作品纷纷面世;不但在文学,而且在音乐、美术、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就,党领导的文化工作树起一座座骄人的丰碑。

建国以后,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进入了“发展期”。人民政权革故鼎新,梳理规划,科学地领导进行新文化建设。从1956年开始,相继推行简化汉字,推行全国通用的汉语普通话,制定实施汉语拼音方案;从这时开始的全民识字和青壮年扫盲运动,以及1986年开始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持续推行到九十年代;中国人民的识字和文化水平普遍迅速地得以提高,适应和推动了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一年,毛主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文化科学的方针。1957年,毛主席在济南讲,“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在南京讲,“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963年,作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一个全国性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运动在全国持久的展开。1964年,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号召。一系列榜样效应,对于建设奋发向上、努力争先的社会主义新道德,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文化的兴亡更替有其长期性。建国后,许多观念性的东西在文化艺术界还是模糊、迷离的。有些已经清除了的旧文化又沉渣泛起,有时弄得乌烟瘴气。到了六十年代中,作为文化大革命的先声,“破四旧,立四新(思想、道德、文化、风俗)”的号角首先吹响;一些旧的陈规陋习被革除。此后的文化大革命对于有害的旧文化进行了又一次激烈的冲击和大扫除。如在戏剧领域,京剧革命新创了许多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工农兵现实生活的剧目,工农兵群众登上了艺术舞台;其他剧种相继跟进;一些优秀剧目和优秀唱段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喜爱并传唱至今。党和国家推崇的许多榜样典型,革命文学树立起的批量正面形象,加之文字文化的初步普及,熏陶教育了几代人,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七十年代末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领导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八十年代初,全国青少年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弘扬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申了“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观点,要求“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为内容的,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文化文艺产品日益丰富。同时,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西方腐朽堕落的观念形态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打击。

综上可以看出,在整个二十世纪,我们党的思想文化工作是与党的宗旨、使命、时期总任务及其阶段工作相联系的,思想文化建设是围绕着上述任务要求进行的。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党注意于建设新的价值观念,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不但承继此前创造的好成果,而且开始把文化建设当做党的总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经济社会目标一起规划,一起建设,当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建设任务了。

新世纪初,2003年,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他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落后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进而概括提出了了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注重了社会主义公民个体层面的思想品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开始体系化系统化。

我党对于思想文化建设的认识从“政治”、“精神”到“文化”、“道德”,再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从宏观分析到具体而微,从偏重于理论表述到强调实际践行,经历了不断发展的长过程,这个过程还在深化升华之中。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确立了我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和“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四个自信”,强调指出:“文化自信”具有“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特点;把现阶段中国的三类优秀文化表述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的先进文化;提出了优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方针。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如,仁义,和合,进取,诚信等,要予以传承;对于主要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文化,要予以弘扬,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斗争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形成的先进文化,要予以确立,如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的深圳精神等等。确立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次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精当表达。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国家的价值目标、全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个体的道德追求,不仅是宏观的目标任务,也有具体的行动性、操作性。经过百年的探索,我们党从对于我国文化改革的探索的自觉,到对于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自信,再到建设先进文化的更高层次的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体系蔚然成型,中国人民有了自己合体的新的思想道德体系,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又找到了自己新的坐标定位。

十八大以来,在国内社会,我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为总抓手,全方位的加强了党的建设工作;在大中专院校,加强了意识形态建设,对反共反华势力进行了有力地反击;在中小学,加强了思想文化教育,尤其是加强了教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幼小心灵里开始扎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具体推动下,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一系列具体的文化建设方案开始实行并取得明显的成效。习近平还在各种国际场合,以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亲自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国经验和中国理念。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在第70届联大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2017年,这一思想载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案。中华文化得到愈来愈多的人的理解和认同,我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和传播方兴未艾。特别值得赞誉的是,2000年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指挥,秉“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凝练出“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和生动诠释,在人类文化文明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意识形态是一个复杂广博的系统,中国旧文化有几千年的顽固遗存,西方的利己主义仍然有生命力;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文化发展,相较于经济社会的变迁要缓慢得多。在一百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破到立,新文化建设从初创到成熟定型,这是中华民族必能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和必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兴旺发达的巨大推动力量。顶层设计既已完成,基层责任就要压实。要努力遵循这一正确的方向,延续这一良好的势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有机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红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文化精髓,面向全社会,重点是落实到课堂上,贯穿到教材中,从幼儿开始,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价值观念教育;通过政治的、法律的、制度的、文学的、艺术的、社会教育的等各种建设性手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文化精髓成为全国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各级各地要强化责任意识,采取具体扎实的工作措施,使之长久进驻人民的心灵。同时,要认真甄别西方文明成果,有力防堵西方不良文化的浸渍和反动意识形态的渗透,坚决地反击“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的图谋伎俩。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入人心,统挈民意,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期实现。

(作者系山东某党校退休校长;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