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仅不积极领导抗战,而且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拒绝攘外,放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坚持反共剿共,损害中国的国防力量,使得“攘外必先安内”一词也变得臭名昭著起来。 但是,这只是蒋介石给自己脸上贴金,错误地使用了“攘外必先安内”这个词,实际上,这个词本身的含义还是正确的,而且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事实上,蒋介石的反共剿共并不是什么“安内”之举,不仅中国共产党人不安,而且国内其他军阀势力也不安,否则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军头们也不会发动兵谏,以求中止其“攘外必先安内”之举。更重要的是,被蒋介石抛弃了的东北民众更是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日日不得安宁。因此,蒋介石事实上既没有攘外,也没有安内。“攘外必先安内”只是他回避抗战责任,坚持反共立场的虚伪的遁词。 与蒋介石相反,中国共产党人深得“攘外必先安内”的精髓,一方面,通过“安内”来凝聚“攘外”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攘外”来“安内”,得到民众更大的支持。具体做法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变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实行“减租减息”,同时安抚住地主和农民,真正达到了“安内”以“攘外”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主动消除了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队之间的敌对状态,为“安内”以“攘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蒋介石不仅在被迫抗战前反共剿共使“内”不安,而且在被迫抗战后积极制造摩擦,甚至消灭了抗日的新四军军部,既不“安内”,也大大削弱了“攘外”的力量。特别是,蒋介石没有能够“安”汪精卫的“内”,使其叛逃成为日本侵略者的走狗,也极大地削弱了“攘外”的力量。 而中国共产党人则通过在敌后战场坚持“攘外”,发动游击战,开辟敌后根据地,保护敌后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安内”,从而得到根据地人民的衷心拥护,“攘外”的力量不断扩大,也大大减缓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压力。 如今抗战胜利80周年了,“攘外必先安内”一词可以考虑正本清源了。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