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刘振起:中华文明,当在立根
点击:  作者:刘振起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8-16 08:03:07

 

1.webp (39).jpg

用这样一个题目说话,是有些不自信的。因为对中华文明无多研究,说不出个道道来。但转而又觉得有些话还是知无不言的好,即使读君语我肤浅幼稚又何妨?

说到文明,我们都会以文明古国而自豪。但要问:中华文明起于何时?我们的祖先是谁?这又有多少人能说的明白呢?反正我是说不明白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自信。

对于中华文明,有说是上下五千年,但权威的讲话和文献,更多的表述是五千年。这说明,中华文明起于何时,好像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

说到我们的祖先,这不用我多说,大家会众口一词,曰:炎黄二帝。我们是炎黄子孙嘛。而炎、黄二帝又是谁生的呢?炎、黄是真实存在过的祖先呢?还是我们的先人想象虚构的呢?

这不,我在孙子的语文课本中见到了这样的话:“炎帝尝百草是我国著名的神话”。说实际的,见到“这句话”时,我先是一怔。怔什么呢?怔的是,炎帝是我们的祖先,他尝百草,写《本草经》,是实实在在的啊!怎么就成了著名的神话了呢?这著名神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拿不准,就问孩子们(三年级的小学生):“什么是神话啊?”孩子们想都没想,回答的干脆利落:“就是瞎编的故事。”“怎么是瞎编的故事呢?”“世界上有孙悟空吗?”哦,我明白了。

也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记得上小学时,学课文《神笔马良》。当时,同学们都被马良的神笔所吸引,兴奋得不得了,心里总想着要是有这样一支神笔该多好啊!不过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神话故事,是人们编出来的,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其实并没有这回事。

我翻看这本课本。这是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2019年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句话”,出自课本第四单元的《快乐书吧》。第四单元选有4篇课文,都是神话,包括《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快乐书吧》上先是提示孩子们,“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尝试着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然后就是“炎帝尝百草的故事短文”,接着便是我怔的“这句话”。

看得出,课本选编这些神话故事,是训练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也是这样要求的,说“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还特安排了《交流平台》,并提示孩子们进行神话想象交流。

对于课本这样的逻辑安排,我不予评价,但我想不出老师该如何给孩子们讲,是讲神话呢?还是讲历史呢?如果讲神话,我觉得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湖南省株洲市有炎陵县,炎陵县有炎帝陵。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啊!可如果讲历史,课本上又明明地把他归类于神话,而且社会上还有《中国100个神话故事》的书,炎帝也列在其中。

这是否表明,我们对中华文明和中华祖先的研究还缺乏定论呢?

我想起了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2010年,我随总后代表团去土耳其考察,行程是先飞抵埃及,经停约旦然后赴土耳其。抵达埃及后,按照安排去参观了埃及的国家博物馆。说实际的,作为国家的博物馆,其布展的水平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反而随同导游的几句话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陪同导游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她在中国留过学,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普通话,并对中国文化有研究。参观时,她指着一件文物讲到:“这件文物是一万一千年前的。这里的文物都是七八千年一万年的,而你们的文明是五千年。”她说这话时的口吻和情态,显示着足足的自豪。这分明是她对于她的民族文化的一种自信。

想到这里,我真想不出,我们的普通民众是否也会有这样清晰的民族文化意识?因为,我们的教科书,还没有把中华文明史清晰而鲜明的告诉国人,我们的孩子还在接受着我们的祖先是神话的描述。

人类史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一个国家的根。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具有着基因的赓续作用,必须予以民族战略的强调,给予切实的研究工作。

毛主席说,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应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那么,如何对中华文明进行实地的调查及研究呢?笔者以为,最为主要的是应打破体制壁垒,向民间开放,实行两条腿走路。即是说,要允许公民立项,凡我国合法公民,无论是工人、农民或其他的从业人员,只要遵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律,所选研究项目有价值,并有相应的研究能力,经过一定的实施程序批准,就应准予立项,而非体制专一渠道立项和高级职称限制。对立项的研究项目,要给予平等的经费支持,即与体制内的同类项目一视同仁。而且经费随课题走,由主责人根据需要支配使用。

这样实施的好处,即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文化工程,不但起到了中华文化宣传,还直接推动了中华文化建设。我们一定要记住的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高手在民间。”民间不乏文化研究精品。我所知道的即由两个:

第一个是《中华文明和湖湘文化研究》。这是民间自发的一个研究项目,由湖南民营企业家刘德钦主责,张蔚萍张老主持。张老我做过介绍,他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学者,曾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任职,后任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博闻强记,知识渊博,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曾聆听过他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

1.webp (40).jpg


他说,华胥氏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始祖,距今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卷首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注意,张老这样的表述,正是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认知相接近的。

张老讲,据考证,华胥氏的陵墓在秦岭北麓的陕西省蓝田县,现归西安市管辖。这个蓝田,就是我们知道的蓝田猿人的所在地。蓝田猿人70万年前就生活在这里。他说,华胥和儿子伏羲曾率领部落族群南北迁徙,南到四川阆中,北到陕蒙交界处,西到甘肃天水,东到山东济宁,史称华胥国,又称古中国。

张老认为,华胥氏及其后代伏羲氏对中华文明产生的贡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广泛推动火的应用,使华人从茹毛饮血生活向熟食生活的飞跃:二是广泛推动了渔猎生活向谷物农耕生活的过渡,其稻谷、粟米等谷物的耕种时间已有八九千年;三是广泛推动了农耕向陶器和麻制品等手工生产的过渡,华人开始有了简单的炉灶和麻制品衣物;四是推动了“中华”二字原型的创造,并在各部族广泛应用;五是推动了“洛书河图”原型、“阴阳八卦”原型和春夏秋冬“四季文化”等精神文明的创造。

张老治学严谨。他的研究,既有古籍的考究,又有考古的实证。具有相当的历史和史学价值。

第二个是“资阳人”的研究。这个研究项目是刘胜俊先生自发进行的,已跟踪研究了五十多年。197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胜俊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对他说,毛主席得知“资阳人”是人类智慧人里程碑时,称赞“资阳人”是人类早期现代人,为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世界立下大功。由此,他五十年来锲而不舍,开始了追溯中华文明根脉文化的研究,自掏资金几十万元人民币,在极度艰辛的情况下,攻坚克难,完成了巨著《资阳人与智慧人类根脉》。

1.webp (41).jpg


根据他们的研究,“资阳人”在四万年前就具备了思维特征,初始了用智慧进行生息和斗争,成为人类智慧人的杰出代表。他们认为,“资阳人”是中华文明多源中一个很重要的源泉,是中华文化基因根脉的一起始祖。专著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见解,并描述了中华祖先战胜大自然,开发资阳,开发蜀国,集汇成中华文明的恢宏历史。

刘胜俊先生曾任《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编辑和评论员,《军事展望》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等职。他是个多产的作家,有近百部著作面世,发表文章1200多篇,获得各种大奖多多。他的《资阳人与智慧人类根脉》,业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史实性、探索性、报告文学性、思想启迪性、知识趣味性、科学性融会贯通的创新杰作。

文化自信,必须有文化。中华文明的研究,是中华民族立根的研究。根是虚化的,文化就是虚无的。对于研究成果,应及时斟定归总,进入我们的教科书,进入我们的权威媒体,大众普及,世代相传,真正形成全民的文化自信。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解放军原后勤学院教授、博导,《毛泽东精神》作者,中国红色管理研究专家;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