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新中国制糖厂
新中国前30年,我国糖业竟然这么牛?
糖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它对老百姓日常生活却很重要,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为此,白糖生产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所重视,并它视为重要物资。 1949年,全国糖产量只有20万吨。 “一五”时期(1953~1957),我国从波兰、民主德国、捷克等先进产糖国家引进了7套完整的制糖工艺技术及装备,正式开启了新中国制糖工业的发展。 1955~1958年间,先后建成了包头、新中国、友谊、齐齐哈尔4座甜菜糖厂。另外建设了广州、江门、广丰、贵县4座甘蔗糖厂,使我国制糖工业工艺及技术装备一举跃升为国际先进水平。 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 当时新中国制糖业就是这么牛叉,直接从落后跃升到发达行列。除了向东欧国家引进先进制糖设备技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制糖原料丰富,既有甜菜也有甘蔗。 以吉林省新中国制糖厂为例。 该糖厂前身是石家庄新中国制糖厂,由于当地既不生产甘蔗,也不生产甜菜,生产原料都要从外省调运,成本高,很难搞。 经商议之后,1952年迁移到吉林省吉林市,因为当地盛产优质甜菜。 1954年正式破土动工建厂,中央轻工部投资2750万元,被国家列入"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 苏联、波兰、捷克专家及国内多名技术人员参与建设,核心制糖设备(259台)及动力系统(221台)均从波兰进口。 在当时,这是妥妥的大手笔! 1955年12月19日建成投产,首日试产加工甜菜500吨,正式全面投产后,日平均加工甜菜1000吨。 后来工程师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甜菜加工量每日达到1500吨左右,是当时新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甜菜制糖厂。 讲到这里,再讲一下顺德糖厂。 顺德糖厂始建于1934年,由粤系军阀陈济棠在广东顺德(今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创办。制糖设备来源于捷克,日榨甘蔗量1000吨,年产糖量计划1万吨,是民国时期最大的甘蔗机械制糖厂。 顺德解放之后,广东省人民政府顺利接管了顺德糖厂。 1950年就恢复正常生产,日榨甘蔗量为1087吨,首次突破原设计能力。1964年,顺德糖厂平均日榨量达1731吨,为全国大规模甘蔗机械制糖厂之一。 因为当时国内有一家糖厂比它更牛逼,它只能算是排名靠前,绝对不是龙头老大。 1966年,顺德糖厂扩大了生产规模,日榨甘蔗量提升到2500吨左右。 1975年,顺德糖厂扩建平衡制糖设备,日榨甘蔗量增加为4500吨。 1985年,顺德糖厂引入炼糖生产线,双生产线并行,年炼糖量20万吨,甘蔗日榨量6000吨。 据统计,“一五”时期我国新建了24座大型机械化制糖厂,日处理糖料均在1000吨以上规模,新增产糖能力170万吨。 这不是吹牛,这是史实。 我们以内江糖厂为例。 内江糖厂,始建于1956年3月,位于四川省内江县椑木镇,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现代化糖厂。 该糖厂按日榨甘蔗量1500吨的产能来设计,结果到了1957年底,日榨甘蔗量就飙升到2840吨,这个进步速度太快了,果然很社会主义。 内江糖厂凭实力,超过了闻名全国的广东老牌糖厂(顺德糖厂),成为全国制糖产能最大的甘蔗制糖厂。 与此同时,四川省还新建了银山、球溪河、简阳、资阳、茂市五家机械化糖厂,奠定了四川糖果大省的江湖地位。 1958年3月,春回大地之际,毛主席从成都乘火车去重庆,沿途考察了四川各地情况。当专列停靠内江资阳站时,老人家看见窗外有一块甘蔗地,特意下车跑到甘蔗地看了许久,然后对身边的人说:“甘蔗这东西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应很好地发展。” 故事还没有结束。 两年后,内江糖厂迎来一个重量级的国际友人。 1960年11月,古巴人民共和国经济代表团访华,代表团团长、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切·格瓦拉同志,特意乘坐专列到内江参观内江糖厂,考察我国自制机械制糖设备以及甘蔗综合加工利用的生产情况。 切·格瓦拉不仅懂打游击,也懂甘蔗制糖业,考察了两个多小时,问了很多专业性问题,期间对内江糖厂的生产技术工艺赞不绝口,并表示回古巴推广之。 内江糖厂,曾经是当地的明星企业,养活了成千上万个家庭,成为当地几代人永久的甜蜜记忆。 到了1957年底,全国糖(主要是白糖)产量86万吨,到了1959年,糖产量增长到110万吨。(这个数据应该不包括农民自己熬制的红糖) 1960年~1963年,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全国糖产量严重下滑,降至44万吨、39万吨、34万吨和44万吨。 经过国家调整巩固之后,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正常生产,糖产量也迎来快速回调。 1964年全国糖产量回升到107万吨,1973年全国糖产量为191万吨。直到1976年伟人逝世,我国糖产量都比较稳定,保持在120~190万吨之间。 根据史料记载:1975年~1976年,广东、广西、江西等南方多个省份遭遇严重的霜冻灾害,导致食糖生产出现较大波动,原计划生产190万吨,实际只生产了165万吨。 1978年全国糖产量为227万吨。 1979年全国糖产量为250万吨。 中国制糖原料,主要是南方的甘蔗和北方的甜菜,我国是全球为数不多既能产甘蔗糖又能产甜菜糖的国家之一。 1984年全国糖产量380万吨。 1990年全国糖产量约600万吨。 到了1999年底,全国食糖产量突破800万吨。 食糖产量提升,市场供应充足,又繁衍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糖价下跌,传导到产业链终端,导致甘蔗收购价格大跌。 甘蔗作为南方省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除了棉花、油料作物之外,甘蔗就是种植面积第三大的经济农作物。 1999~2005年期间,由于糖价格持续下跌,直接影响到甘蔗收购价格。许多农民,因为甘蔗收购价格低,种植成本上升,算下来不划算,改为种植其他作物。 谷贱伤农,糖贱也伤农。 据统计,2022年我国糖产量约1000万吨,主要以南方甘蔗白糖为主。 我国全年糖消费量约1500万吨,刚需缺口500万吨,为此我国近几年食糖进口量约500万吨每年,主要进口国家有巴西、印度、泰国等地。 其中,巴西是我国食糖进口最多的国家,占全部进口总量的80%左右。 目前,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都是甘蔗种植大省。 其中,广西是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和年产量最大最多的省份,种植面积连续多年均在1100万亩以上,占全国甘蔗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食糖产量连续33年全国第一。 白糖在战争时期属于战略物资。 白糖的高热量特性可作为野战口粮,发酵乙醇用于燃料或医疗消毒,还可以快速缓解低血糖休克,配制口服补液盐治疗脱水。 故此,不要小看白糖的作用,它的用途很广泛。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煮菜做甜品都少不了它,家里存两三斤白糖,很有必要哈。 这篇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写历史文章不容易,需要查询考证很多史料,确保数据准确,文章有理有据,让大家了解更多前30年经济建设的历史细节。 如果觉得寒牛出栏此文写得还不错,具有一定的分享价值,那么烦请您分享朋友圈,让更多人了解伟大时代的历史细节。 感谢朋友们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寒牛出栏;来源:寒牛出栏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