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于2025年06月11日发布的《单双祥|一个病句喊了三四十年》一文引发广泛共鸣。本文再从以下五个维度进一步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以期唤起更多人对此问题的重视与反思。
一、病句根源:属性混淆与因果颠倒
理解“转变职能”何以成为病句,须从职能本质谈起。职能,是机构、岗位或事物基于其存续目的和本质属性所承载的功能与职责。逻辑顺序是:先有“事”(社会需求),因事的本质属性设“构”(机构),而后“构”定其职(职能)。例如,医院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救死扶伤,此即其核心职能;学校因教育需求而设,教书育人乃其天职。
“转变职能”之谬,正在于彻底颠倒了这一因果链条。它错将职能视为可随意摆布的“因”,却无视职能本是“事”所生之“果”。如同面对一棵树,“转变职能”者竟意图直接去改变果实,却对根系与树干视若无睹。这不仅逻辑断裂,更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严重混淆。它诱导我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脱离事物固有的因果脉络,去追逐一种虚幻且悖逆逻辑的“改变”。
二、推波助澜者:专家学者的失语与盲从
“转变职能”病句得以长期流行,部分专家学者难辞其咎。他们在政策解读、学术研讨及舆论引导中,惯性地使用此表述,却缺乏应有的审视与质疑。
部分学者囿于研究局限,长期浸润于政策文本与既定话语体系,对此表述习焉不察,对其合理性丧失敏感度。其研究重心常聚焦于政策实施细节与效果评估,如分析政府“职能转变”时,多探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具体措施及成效,却鲜少深究“转变职能”这一表述本身的逻辑是否严谨。
更有学者出于迎合主流、规避风险之虑,对此病句噤若寒蝉。学术圈与政策领域存在浓厚的从众心理,质疑主流话语易被贴上“标新立异”、“不合群”的标签。对权威与潮流的盲从,使得众多学者选择沉默甚至主动背书,客观上加速了病句的蔓延。
三、集体沉默:无人捅破的窗户纸
尽管“转变职能”谬误昭然,却长期无人戳破。此集体沉默现象,根植于复杂的社会心理与制度环境。
在体制内,领导与员工往往更关切政策执行与任务完成,对表述严谨性重视不足。加之对上级权威的敬畏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即便洞察问题,亦多选择缄默。直言不讳可能被视为不敬,甚至危及晋升、饭碗等切身利益。
社会公众作为政策直接受体,或因信息壁垒与专业背景缺失,难以对政策表述细节进行深度辨析与质疑。加之公众参与政策讨论的渠道有限,零星异议易被淹没。
学术界与媒体亦存失职。学术研究对此看似具体却影响深远的语言表述问题关注不足。媒体则多沿袭官方表述,缺乏深究与质疑精神,终使整个社会在此病句前陷入集体无意识。
四、刻不容缓:反思与检讨的紧迫性
“转变职能”病句流行了三四十年,已对政策制定、执行及社会认知造成深重负面影响。当下,深刻反思与严肃检讨刻不容缓。
政策层面,基于此错误表述的决策,易导致资源错配与效果不彰。例如,某些地方政府在“转变职能”旗号下,盲目削减传统职能投入,却未能同步构建有效的新职能体系,最终导致公共服务滑坡、发展受阻。大量资源虚掷,政策初心落空。
语言层面,长期误用“转变职能”,将误导公众语言认知,削弱语言严谨性要求。语言乃思维之壳,习惯错误表述将潜移默化地扭曲思维方式与逻辑判断。对语言规范的漠视,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社会整体思维混乱失序,这也正是本人写的《职能紊乱:当社会角色失序,人们的戾气就越来越重》
长远观之,若对此病句继续视而不见,将阻碍科学思维与严谨作风的培育,威胁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以科学精神对其进行彻底反思与深刻检讨。
五、正本清源:机构决定职能,回归本质
纠偏“转变职能”谬误,须回归正确逻辑起点:机构为社会发展目标而设,其使命是履行职能,而非转变职能本身。职能由“具体事务”(社会需求)决定,机构因承担特定事务而生。
政府领域:机构设置与调整应严格围绕社会需求展开——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秩序、促进发展等是政府核心职能。据此设立相应部门,明确权责。一定要以目标导向为主,问题导向为辅的原则研究机构职能,例如,面对环保新需求,环保部门要研究如何去承接新职能,而非强行“转变”原有部门职能。
企业领域:其核心职能是创造价值、满足需求、实现盈利。据此设置研发、生产、营销等部门,各司其职。市场环境变化时,企业应调整机构与资源配置以更好履职,而非空谈“转变职能”。
同时,须构建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确保机构切实履职。通过对履职情况定期、客观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偏,推动机构持续优化履职方式,提升效能与服务,最终实现机构与职能的有机统一与良性互动。
总而言之,“转变职能”这一流行数十年的病句,已到了必须被摒弃的时刻。让我们告别错误思维与表述,回归“机构为履行职能而设”的正道,以科学、严谨之态度,推动社会健康前行。
【相关阅读】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许光伟|社会主义“瓦解的资本”——执行“瓦解资本”的社会主义职能【读书笔记】
2024-02-21•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