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跪”与“不跪”辨析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5-01 09:48:12

 

1.jpg

……蓦然发现,人们在灵魂深处,在潜意识里,还是承认不平等,并且认为,只有跪下才舒服,才有安全感。

01

记得大约是2018年的暮春时节,特朗普第一次宣布向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悍然打响贸易战第一枪。


这时,一个大约有着买办商人身份的家伙,发了一条微博,大意是说:现在是向美国下跪的最好时候,因为现在只需要跪下来,以后就必须要跪得端正,还必须高举双手,云云。

 

2.jpg

 

毫不意外,这条微博激起了广泛的愤怒,因为其中折射出的奴性与下贱,让任何稍有自尊心的中国人都无法忍受。


但是,仿佛民间所说的“鬼上身”一般,伴随着中美斗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跪”与“不跪”,居然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一个时时浮现的话题。


甚至那些反对妥协的人,也习焉不察地以“不跪”相标榜。


比如,一位作品经常充溢着民族情感的年轻画家乌合麒麟,不久前推出了一幅新作《就不跪》(见下图)


3.jpg

这张图,用意当然是好的,但看了以后令人感觉不舒服,主要有两点:


一是,比例和格局问题。


中美之间,应是狭路相逢,对面而立。


中国不是被人喊来朝拜的,也没有去朝拜,到今天为止,连电话都没打一个。


这张图中的红衣少年(抑或少女?),如果用来指曾经对美国亦步亦趋,如今有点脾气的加拿大还差不多。


二是,气质不对。


特朗普2.0以来,中国对态度,其实相当淡定,好整以暇、从容出牌,你来我往,应对自如,并未如图中所示那样怒气冲冲。


这意味着,表现中美关系,哪怕是非常有爱国情怀的艺术家,也需要跳出“跪”与“不跪”的窠臼,进行范式转换。


02

把中美关系化约为“跪”与“不跪”,其实等于默认了双方的不平等关系。


简言之,不跪的表态,隐含的前提,是一种臣妾身份的自我指认。


前提错了,表态再硬气,听起来都让人不舒服。


“跪”,是对臣妾身份的承认和再次确认。


“不跪”,也是一种宣示,表明不再做臣妾了,这是好的,但也等于承认了此前是你的臣妾。


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何曾做过别人的臣妾?


“开国第一战”,就一顿乱棍把美军打回了三八线。


此后,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二十多年的围堵,以完全失败告终,所以才有了尼克松腆颜走进毛主席书房。


4.jpg


八十年代之后,的确是有人想做美国臣妾的,而且差点就做成了,只是受到的“掣肘”太多,未能完全如愿。


有些逻辑,一旦陷入其中,要走出来,很难。


在姜文的名片《让子弹飞》中,张麻子为了公平正义,棒打为非作歹的黄四郎团练教头武智冲。


这一场面被鹅城民众看到,于是纷纷向他下跪,口称青天大老爷

 

5.jpg

 

目睹此情此景,张麻子又惊又气,朝天开了一枪,怒道:


站起来,不准跪,皇上都没了,没人值得你们跪。我也不值得你们跪!”


张麻子为何勃然大怒?


因为他在一个号称已经实现了平等的时代(民国),却蓦然发现,人们在灵魂深处,在潜意识里,还是承认不平等,并且认为,只有跪下才舒服,才有安全感。

 

6.jpg

 

要改变这一点是很难的。张麻子喝令大家“站起来,不准跪”,又何尝不是一种不平等呢?


只有当鹅城的人,都认为站着说话才是理所当然的,才算真正摆脱了臣妾意识。


质言之,面对美国,“跪”与“不跪”根本不应该成为讨论的范畴,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话语。


纠结“跪”与“不跪”,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羞辱。


事实上,我们有更好的口号——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样的口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向世界传递出的是强有力的、自信的、尊严的形象,为什么不用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