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100周年,这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初步总结了建党以来,尤其是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从而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且中共四大在党的代表大会历史上第一次采用“大会主席团”会议制度。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开会前,代表们推举陈独秀、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周恩来等5人组成大会主席团。
列宁亲自倡导“大会主席团”制度
“大会主席团”是干什么的?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大会主席团是党代表大会的领导机构。各级党组织召开党的代表大会时,都应成立大会主席团。大会主席团成员由上届委员会或各代表团(组)提名,经全体代表酝酿讨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名单,提交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表决通过。大会主席团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是有关大会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大会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大会主席团的主要任务是:(1)按照大会预备会议通过的议程主持大会。(2)组织代表审议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3)提出并组织代表审议通过大会选举办法。 (4)提出需提交党代表大会进行选举的有关候选人建议人选,并根据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候选人,主持大会选举。(5)起草代表大会的有关决议草案,提请大会审议通过。(6)讨论决定代表大会的有关重大问题;委托一名新当选的委员主持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期间,主席团互推若干人轮流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据查证,这项会议制度,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产物,后受到列宁的推崇和倡导。1919年3月1日,国际共产党人代表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筹备会议,次日,国际共产党人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会议,旅俄华工联合会代表刘绍周和张永奎作为中国代表列席会议。列宁在大会上致欢迎词,他说:“我受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在国际共产党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首先请全体代表起立,为第三国际最优秀的代表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志哀。┅┅现在我提议选举主席团。”
按照大会议程和列宁提议,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经各国共产党人推选,组成以列宁为首的大会主席团。“大会通过《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庄严宣告第三国际成立。最后大会选举列宁、季诺维也夫、普拉廷、托洛茨基和拉科夫斯基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局委员,列宁任主席。
中共“大会主席团”制度始于“四大”
中国引进“大会主席团”会议制度始于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是在改组国民党和推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代表总额196人,到会165人。代表中一半由各省党部选举产生,一半由孙中山指定。其中共产党员约占40%。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林伯渠、谭平山、王烬美、李维汉、林祖涵、张国焘、李立三、瞿秋白等20多人都以个人身份出席了大会。李大钊被孙中山指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主席团共5名成员——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当时,蒋中正还只是一位列席代表。
很可能是看到政见不同的党派都能合作,时隔一年后的1925召开的中共四大也采用了“大会主席团”会议制度,由此很顺利地完成了大会使命,从此,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大的代表大会,以及有些社团的会员大会,大多沿用这一制度。比如,1930年3月2日成立的“左联”也采用了“主席团”的会议制度。有近50人参加的“左联”成立大会,夏衍、鲁迅、钱杏邨被推定为3名主席团成员,最后大会选举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7人为常务委员,形成了以鲁迅为旗手的领导核心。夏衍在《懒寻旧梦录》里就说:“这次会议我在主席团里,参加主持会议”。
“大会主席团”会议制度的好处
“大会主席团”会议制度到底有什么好处?
首先,“大会主席团”会议制度有利于凝聚共识,促进团结。1918年12月24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发出建议成立新的共产国际的电报,指出:各国共产党人为完成世界革命任务,应当紧密团结起来,建立领导世界革命的第三国际。当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先后来到莫斯科,这些代表来自世界各地,国情不同,经历相异,如何将此扭成一股绳?正是在列宁的倡导下,协商推选组建了大会主席团,才很快凝成共识,顺利组建新的共产国际,保证了大会胜利进行。197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大是在毛主席逝世以后,在粉碎“四人帮”不久的情况下召开的。当时党内外有不少忧虑和不安情绪,但是由于这次大会选举223名代表组成大会主席团,华国锋当选为主席团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当选为主席团副主席兼秘书长,因此开成了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其次,“大会主席团”会议制度有利于贯彻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当召开全体大会的时候,主席团成员可集体主持会议,也可推选执行主席,轮流主持会议,使会议开得生动活泼。中共四大就是这样,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会前,代表们推举陈独秀、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周恩来等5人组成大会主席团。有次,周恩来担任大会主席,这位27岁的年轻人,1924年8月刚从巴黎回国,中共旅欧支部这样评价他:“活动能力富足,作文敏捷,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研究。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起人,他是其中的一个。”10月份便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同时又是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四大上初次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敏捷干练,应付自如,对大会上的许多问题都能够给予很好的总结提炼,充分表现出一位出色的行政人才的本领,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整个会议开得生动活泼,有条不紊,是一次团结胜利的会议。会后,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由此可见,从中共四大引进的由列宁倡导的“主席团”会议制度,是一项有利于凝聚共识、贯彻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是党的四大的重要贡献。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本文原刊于《上海滩》2025年第三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