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储贺军: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点击:  作者:储贺军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5-13 09:37:48
 
1.jpg

真理标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把实践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始终。


早在19631119日,中共中央发表“五评”的时候,就出现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0页)的表述。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那一场大讨论时,将“社会”二字去掉,就有了那一句著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长期地发挥着重要影响。


从那时起,对于“唯一”二字的不同观点,就一直细若游丝但又不绝如缕。坚持“唯一说”的人,常常以反问的方式回怼质疑者:检验真理的标准还有第二个吗?如果有,请提出来。事实上,质疑“唯一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这一陈述中,添加“唯一”二字,虽然在字面上并无逻辑错误,但是却触发了片面性等诸多问题。本文尝试严肃地而不是庸俗化地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一、回顾革命导师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一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页)正如列宁评价的那样,恩格斯也持这种观点,“整个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是深入到认识论本身之中的,它提供真理的客观标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页)由于这一观点属于基本的常识性的马克思主义认知,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对此进行特别的更多更详尽的论述。


列宁和毛主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在同形形色色的各类修正主义者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并发展了实践检验真理的观点。列宁说:“如果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是唯一的、最终的、客观的真理,那么,因此就得承认: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道路是走向这种真理的唯一的道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毛主席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注:本文中毛主席的引言均出自《实践论》,除非另行说明。)列宁,特别是毛主席,上面这几句话,曾经被视为“唯一说”的最强理论支撑。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列宁和毛主席对这一问题的全面论述,那就是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的同时,他们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强调了理论的重要性。实践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发展,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进步。列宁在上述引文的同一页(中文版)接着说道:“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毛主席在认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的同时,特别强调了社会实践包括生产活动、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诸多方面,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如果抽掉了“社会”二字,所谓实践就容易被变成抽象的实践。


二、实践中的理论指导


理论和实践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是指二者不是一个内容;统一是指二者交替上升,不断循环往复,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过程中,要有理论自觉性。


列宁指出:“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怎样组织竞赛》,《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0页)列宁举出历史上的具体例子来进一步阐述这一观点:“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头两部著作《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恰巧是在1848年革命前夜写成的。”《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8页)“分析这个经验,从这个经验中得到策略教训,根据这个经验来重新审查自己的理论,这就是马克思为自己提出的任务。”(《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1页)


2.jpg


毛主席在坚持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的同时,特别强调了“理论是重要的”这一观点,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回顾毛主席的一生,他都在实践的第一线,而且都根据具体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这些理论都被后来的实践所检验,并证明其正确性。每到历史关头,他总是很早地就根据当时的实践,提出了预见性观点,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9273月,他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中国革命的重点转向农村提供了理论依据;192810月,他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土地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战略指导;19385月,他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导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9454月,他发表了《论联合政府》,为三年解放战争提供了理论正确性支撑;19493月,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预见了建国后的诸多问题。


建国后的历次重要历史关键时刻,毛主席都提出了超前的理论并领导了相应的实践。我们有信心,相信毛主席的理论体系,是经得起长期的实践考验的。正如毛主席自己所说:“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三、重视理论,避免片面性


坚持“唯一说”的人们可能会说,加上“唯一”二字并没有否定理论的重要性,这种说法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


恩格斯在批判社会民主党的时,曾经说过:“草案的政治要求有一个大错误。这里没有本来应当说的东西。《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3页)列宁特别欣赏这句话,引用的时候,这里没有”之后,特别增加了“[黑体是恩格斯用的]《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页)的注解。笔者想商榷说:“唯一说”没有同时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就会产生片面性,乃至更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片面地强调“唯一说”,就会忽视理论的重要性;将真理降格,使之屈从于实践,就必然会导致实用主义的盲目实践、唯心主义或机械唯物论。这种片面性是资产阶级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最终会为资本主义的思想和做法开绿灯。当这种“唯一说”的片面性思维方式,成为一个民族的指导思想之后,更在实践上造成了许多惨痛的“实用主义”的、肉眼可见的灾难与尚未完全意识到的教训。正如列宁所说:“历史竟然被写成这样!伟大的革命学说竟然这样被人不知不觉地篡改成了流行的庸俗观念。”《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5页)


四、实践不能离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总书记还说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


在新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投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在这一过程中,理论发展极为重要,我们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需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而非盲目的运用和矫正理论。事实证明,忽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国家和民族就会走向歧途,就会给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和做法留出空间。


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命题,坚持真理,坚守信仰,提高理论自觉性,勇敢地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让实践和理论两个轮子都转起来,去迎接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商务律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马列毛主义者”,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