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官不理旧账”这个老问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出法规化表述,既形成了约束,也为干部啃硬骨头撑腰鼓劲。不少地方以此为准绳,放下包袱,大刀阔斧推进改革,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老大难问题。
长期以来,少数干部以为“新官不理旧账”实乃天经地义,心里话:那“孽”既然不是我“作”的,怎么要让我为旧官“擦屁股”?这种观点甚至蒙蔽了部分群众,致使一些人也为让新官理旧账抱屈。
道理是不是真的如此?其实不然。打个比方,一台电脑出了故障,换个小螺丝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因为这颗小螺丝切切实实发挥了作用。这颗螺丝能不能抱着不理旧账的心态,占着位子却不发挥作用?显然不能。这颗新上岗的螺丝,可不只是几克重的金属,而是被赋予了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如果不发挥作用,它就失去了替换旧有螺丝的资格。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痛。”同样,新官如果可以理直气壮地不理旧账,那凭什么可以心安理得地占据“旧位”?既占“旧位”而不理“旧账”,只享受前任“余荫”而不正视遗留问题,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义务,岂不是“选择性享受”的典型“双标”?
封建时代的官员尚知谦称“卑职”,党的干部更是“革命的螺丝钉”。新官既占“旧位”,就不只是百十来斤重的肉身自然人,而是被赋予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神圣职责、必须实实在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官人”,否则组织上何必让你占据这个职位?
“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同理,为官的自然人虽分前后新旧,但无论旧账还是新账,都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断不可被随意区隔,更不可让哪一段“账目”被漠然无视听之任之。
当然,旧账往往都是陈陈相因的难题,解决起来殊为不易。解决旧账,组织上要为新官啃硬骨头撑腰鼓劲。如果是因为前任“不作为”甚至人祸造成的旧账,那么“旧官”也必须无条件配合“新官”解决旧账,必要时还当让旧官为其旧账承担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沈腾、马丽表演的经典小品《扶不扶》中有句台词:“要扶你就扶,不扶你就走,你给好人腾个地儿。”没有人能叫醒装睡的人。对于少数“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肯解决旧账的干部,组织上必须毫不手软,果断执行纪律。如此“老账新账一起算”,才能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的沉疴积弊,最大限度避免层出不穷的“旧账”产生,充分提高行政效能,最终实现“今日事今日毕,日清日高”。
(作者: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