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宋江宁:对西周灭亡原因的新思考
点击:  作者:宋江宁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发布时间:2019-04-29 11:26:20

 

 

 

         【提要】:西周灭亡的本质并不是王朝的灭亡,而是王室和贵族放弃西土迁往东土这个历史事实。本文基于考古学研究成果和方法,以水资源和地理景观为视角,利用聚落考古的方法,揭示了西周王朝地理结构上存在的国土分离这个先天缺陷。这种格局影响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格局就导致王室不仅要征战东方,更要独抗西戎,因此其衰败自是必然。到西周末三王时天灾人祸频仍,城市近乎崩溃,贵族又生出逃之心,因此王室和贵族才会在一场战争之后集体放弃西土,迁往东方。

李峰认为,周人的历史性灭亡在中国的史学传统中被每每提及和讨论。这部分是因为孔子曾赋予周王朝以高度的声望,……。另一方面,这是因为人们必须回答一个萦绕着周人这一声望的问题:倘若西周王朝果真如孔子说的那般完美,政治清明,制度合理,那么何以它还会灭亡,而且被一个政治失序和道德败坏的时代所取代?他还认为,这个问题,尽管是个历史问题,但对后世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而言,显然有着重要的道德和隐喻性的含义。对于这个认识,笔者深以为是。因此,虽前贤珠玉在先,仍不揣鄙陋,基于考古学研究成果和方法,以水资源和地理景观为视角来做一探索。

  一  以往研究角度及存在问题

  西周的灭亡,就其本质而言是西周王室和主要贵族在一次突然的军事打击后,突然放弃了整个西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南部)而迁往东土的历史事实。

  1400BC-771BC的西土是周人最重要的历史舞台。历史和考古资料表明,周人是落后的西土族群中弱小的一支。通过运用政治联盟和军事打击两种手段,他们整合西土族群后挥师东进,征服了先进而又人口众多的商王朝,建立西周。但在整个1400BC-771BC时期,周人始终与西土的敌对部族进行着军事拉锯战,并在西周晚期时被犬戎等赶出了西土,被迫迁往东方。

  以往研究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环境、地理景观等几个方面。

  政治、军事方面。杨宽先生总结了西周后期王室的衰落(昭王后逐步衰落,懿王时戎狄入侵);西周末年天灾人祸;西土大臣的封邑东迁中原;郑之东迁;秦与西戎的战斗等因素。李峰指出春秋至清代的研究只关注褒姒的作用或强调幽王的财政;谷口义介认为西周的灭亡源于幽王时期的即位争端,沈载勋指出幽王和太子是两个派别;他自己则认为西周的灭亡是国家内部政治的一种自然和符合逻辑的发展。

  经济和环境方面。杨宽总结出西周末年天灾人祸。蒙文通指出,厉幽宣平凡历一百五十余年, 而旱灾与人民之流徙不绝于诗, 此国史上一大故也。黄春长等认为环境恶化和水土资源退化是引起周人都邑迁移的主导因素, 虽然游牧民族南侵占领是其迁移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引起游牧民族南下的根本原因, 也同样是环境恶化、干旱化和水草资源的退化。还有多位先生总结了西周时期, 尤其是其后期和东周时期, 气候极度干旱。西周晚期旱灾、水灾多发,震灾等。

  地理景观方面。李峰第一次指出西周国家的政治中心与东部平原实际上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但由于研究重点的不同,他并未就此展开讨论。他还从地表形态、西周国家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统治原理中寻找逐渐衰弱的根源,为理解西周国家的宏观历史框架做出了精彩的探索。

  以上总结和研究都从各自的角度对西周的灭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笔者却以为更重要的原因尚不在此。理由如下:王朝灭亡的原因不外以上诸点,建都于关中的诸王朝也都会面对从北方高原而来的敌人,而且西周的灭亡并不是王朝的灭亡,而是王室和贵族放弃西土而东迁,以上研究皆不能解释王室为何要东迁,而不是反击回去,或者进攻方的犬戎等为何不趁势直取东土?西周时的西土与秦汉唐时期有何不同?

  二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笔者曾以水资源和地形为基础,考察聚落分布与二者的历时性关系,发现了关中平原仰韶至秦汉时期的中心区转移现象,进而对西周时期周原与丰镐遗址物质遗存面貌差异巨大的现象做了社会史和经济史的双重解释,也纠正了此前的旧识,即周文王从周原迁至丰镐的原因是后者地理自然条件的优越。

  继续循此思路,仍以水资源和地形为基础,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第一是考察整个西周时期的聚落分布,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二是对关中平原西周至秦汉时期的聚落分布的分析,分析其变化与原因。

    认识一:西周王朝的地理结构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是,由于各省的考古工作的不均衡和笔者当前认识的不足以及其他客观原因,陕西省之外的遗址尚无法做到标记在地图上,只能将重要的遗址点标记出来。这一点将影响到地图的准确性,尚祈理解。

 

图一  西周时期遗址分布图

  图一显示了西周时期遗址分布的整体格局,也就是西周王朝的地理结构。首 先,关中平原东部的考古资料很充分,我们可发现如果大致以丰镐遗址画一条南北向直线,其东西两侧的遗址数量明显形成对比,西侧稠密,东侧极其稀疏。从地形和水资源分析可知,丰镐以东以冲积平原为主,台塬面积极小,因此适宜农业的区域少,无法发展农业自然就稀疏,人口也会稀少。其次,黄河至洛邑之间的豫西晋南山地考古资料不充足,无法制作精确的遗址分布图,但我们却清楚在此区域内还没有发现一处重要遗址,因此可以推测缺少重要遗址。此区域内普通遗址也应该极少,对此笔者曾有过简单论述(图二)。第三,西周最晚期至春秋早期豫西晋南山地间突然出现了虢国和芮国这样的诸侯国(图三)。基于前两点发现,我们可以认为西周王朝存在着国土东西分离的地理结构,丰镐与成周之间的距离约为600里,也就是东西国土之间存在一个东西长约600里的近似空白地带。第二,结合西周灭亡的历史事实和地形、水资源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豫西晋南山地间突然出现的两个诸侯国就是王室和贵族东迁这一事件的一部分,也就是证据之一。

 

图二  西周时期东土与西土间遗址分布状况

 

图三  西周最晚期至春秋早期东土与西土间新出现的重要遗址

  四  认识二:关中平原重要都邑自西周晚期以后至今的废弃

  笔者在关中平原西周时期的遗址中还发现了两个很普遍的现象。第一个是重要都邑自西周晚期以后至今都一直处于普通村落的状态;第二个是这些都邑除丰镐以外都位于北山山前冲积扇上,其所在的河流都下切严重。周原遗址西周水渠的考古发现表明,现在的沟深远远超出西周水渠的渠底了,也就是河水无法自流进水渠(图四);再者,已发掘的西周水渠都废弃于西周晚期,淤土已将经渠填满。基于此两点,再结合文献中西周晚期的各种旱灾、地震等环境恶化的记载,笔者认为,在西周晚期确实发生了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表现在考古资料上可能就是河流下切,水利系统崩溃,城市失去存在的基础。

 

图四-1 周原遗址内下切的河谷

 

图四-2 周公庙遗址下切的河谷

  五  总结

 

图四-3 丰镐遗址内沣河下切的河谷

 

图四-3 凤翔水沟遗址下切的河谷

  以明确的水资源和地形考察为切入点,通过聚落分布的考察发现西周国家国土分离这个现象,结合此前研究中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格局,就能理解王室在西周时不仅要征战东方,更要独抗西戎,而王室仅直接拥有关中平原和洛阳平原,故其衰败自是必然。到西周末三王时天灾人祸频仍,城市近乎崩溃,贵族已生出逃之心,因此才会在一场战争之后王室和贵族集体放弃西土,迁往东方。所以,对西周灭亡原因的探索既揭示了王朝地理结构的先天缺陷,又寻找了王室和贵族放弃关中平原的一个原因。

 

图五  秦汉时期关中平原遗址分布图

至于秦汉以后诸定都于西安的王朝在抗击同样来自或穿越黄土高原的敌人时,为何不再出现东迁而不再返回这样的现象,也许图五可以有所说明。秦王嬴政时期郑国渠的修建靠发了关中东部的冲积平原,使得国土间的分离只剩下晋南豫西山地这狭窄的一段了,国土分离的现象大为减弱。

本文电子版由作者提供 作者:宋江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岩手大学平泉文化研究センター年報》第7集,2019年。 此处省略注释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宋江宁:对西周灭亡原因的新思考

    2019-04-29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