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曹展:文艺作品如何穿越"流量迷雾",抵达人心深处?
点击:  作者:曹展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5-10 10:41:41

 

 

翻开新中国文艺发展史,每一页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从《红岩》中革命志士的铮铮铁骨,到《平凡的世界》里普通人的奋斗身影,再到《觉醒年代》中先驱者的思想光芒,优秀的文艺作品始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变革的波澜壮阔,又似一把钥匙,开启着集体记忆的情感闸门。

 

然而,在算法推荐、流量至上的今天,文艺创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短视频平台的"15秒美学"重塑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大数据分析精准投喂着所谓的"用户偏好",一些创作陷入"数据迷思",沦为流量的奴隶。在这样的语境下,如何让文艺作品重获那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成为摆在创作者面前的时代命题。

 

一、讲好"小故事",折射"大时代"

 

回望建国初期的《红旗谱》《林海雪原》,作品中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改革开放后的《牧马人》《人到中年》,则开始关注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沉浮。这种转变启示我们: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鲜活的生命体验。

 

《觉醒年代》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在于它没有将历史人物符号化,而是展现了陈独秀在书房吃花生、鲁迅趴地写《狂人日记》等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贾樟柯的《山河故人》通过1999年的迪斯科、2014年的动车、2025年的澳洲三个时空切片,让观众在个人命运变迁中感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既需要创作者具备把握时代脉搏的格局,又要有刻画生活细节的功力。

 

二、打破"单向传播",构建"共情场域"

 

《平凡的世界》曾通过电台广播走进千家万户,今天的《三体》则通过"弹幕共读"形成新的阅读体验。B站跨年晚会的《仅可见的朋友圈》让观众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抖音戏曲主播通过"直播打赏点戏"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这些现象表明,当代文艺作品不仅要提供审美对象,更要搭建互动参与的桥梁。

 

《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影片通过48首唐诗构建的文化磁场,激发了观众自发创作诗词吟诵、国风绘画等衍生内容,形成了多层次的审美体验。未来的经典之作,或许就是那些能够打开观众创作欲望、引发集体共鸣的"文化超链接"

 

三、善用"新技术",坚守"人文心"

 

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模仿鲁迅的文风作诗,生成八大山人风格的画作。但技术再先进,也无法替代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王家卫的《繁花》中,"排骨年糕"的市井烟火气;《我的阿勒泰》中,草原转场的震撼场面,这些打动人心的瞬间都源自对生活的深切体察。

 

在人机协同创作的时代,我们需要确立"技术为用,人文为本"的准则。《流浪地球》用先进特效呈现太空电梯的壮观景象,但真正打动观众的,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富有东方特色的家园情怀。中央美术学院的"AI敦煌"项目通过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动了起来,但其核心价值仍在于对传统美学的当代表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优秀文艺作品应当如《千里江山图》中历经千年仍鲜艳如初的矿物颜料,既保持传统的永恒魅力,又焕发现代的创新活力。当4K修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遇见虚拟现实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我们期待的不只是技术带来的视觉奇观,更是那种能让年轻一代在数字体验中感受历史温度的精神力量。

 

文艺创作的生命力,归根结底源于对""的永恒关怀和对"时代"的深刻把握。穿越流量的迷雾,抵达人心的深处,这或许就是当代中国文艺应有的追求。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它们既能记录历史的轨迹,又能照亮前行的道路;既能抚慰个体的心灵,又能凝聚集体的共识。唯有如此,文艺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火炬,照亮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作者:曹展;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