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网上一篇用了一张底朝天水库作为压题照片、题为《不准低水位水库蓄水,是防汛还是推卸责任?》的文章,文章说道:
也许,有人觉得奇怪,说防汛怎么用张抗旱的照片?各位,看完你就知晓。
五一前夕,媒体上连续看到两条关于防汛的消息,不由得要说几句。
第一条消息,某报社向基层约稿,希望各地集中提供防汛典型事迹、防汛好做法。
第二条消息,某市官媒发布,市委书记调研防汛时强调:要将防汛作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科学筑牢防汛安全防线。
我们不深入农村,不接触种田农民,坐在办公室看新闻,会觉得领导对防汛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这是领导对防汛工作的重视、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若我们去基层了解,联系实际,事实并非如此。今年上半年,南方少雨久旱,不少河流、湖泊到了历史最低水位,有的农田干得插不下秧。在这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只要一下雨,或者天气预报即将下雨,各地就闻“汛”而动,以未雨绸缪为由,要求将蓄有一定水量的水库降低水位,不准低水位水库蓄水。防汛督查组天天巡查,以确保水库低水位。
五月、六月份正是水库蓄水季节,以确保双抢干旱季节农田灌溉用水,确保粮食丰产农民增收。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防汛”,不顾实际,一刀切地不允许低水位水库蓄水。他们一边强调科学筑牢防汛安全防线,一边不顾科学一刀切将正常水位水库水放干、不允许正常蓄水,其做法,违背了科学,更不懂防汛与抗旱不可分割的关系。水库不蓄水,“防汛”没问题了,可遇到干旱天气,种田的农民则苦不堪言,他们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抽水抗旱,还不能保证所有粮田有收成。因为水库不蓄水出现旱情,没人追究干部责任,再大的旱情,干部都可以安心躺在床上睡大觉。
这当然不是主张不要防汛,而是要提醒各级干部,防汛要有度,防汛重要,抗旱也不是小事。这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大小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这既是为了防汛的需要,更是为了保障水库的蓄水安全,确保旱灾时有灌溉用水。通过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坝体抗洪能力提升了,溢洪道泄洪也大有保障。也就是说,除非遇到极端灾害天气,即使在暴雨天气下,只要适当提高警惕,加强库容观察,及时开展排涝,水库都可安全度汛。
下几天小雨,甚至还没下雨,各级干部就高度紧张,大会小会强调防汛,很有点浪费干部时间。会议开了,本子上记了,水库干了,干部就履职到位了,就可以高枕无忧当太平官了。说客气点,这完全是干部不担当,为了保官帽推卸责任,说严重点,这是干部害怕追责,不顾农民利益,脱离实际瞎胡闹。
天灾有不可预测性,也有不可抗拒性。若遇到百年难遇的极端天气灾害,水库的水放得再干,有可能下几十分钟雨也会溢堤,谁能防得住,谁又能防得了?我们不能因为“防”百年难遇的所谓“洪灾”,而人为制造旱灾,这恐怕不是干部该做的,更不是群众想要的吧。
防汛,更应该是闻“汛”而动,田里干得秧苗都插不下,你还防个毛线“汛”?如此“防汛”,基层干部不买账,会被农民群众笑话、唾弃!当太平官不好,为了当太平官制造“旱灾”,不行!
看完这篇文章,跟朋友谈论这一奇葩绝伦的事,朋友如此评论:“抗洪多累,抗旱就轻松多了,没水是老天爷的事。”我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之‘大勇者’毕竟不多。人常说‘洪水猛兽’,防汛抗洪就如‘卒然临之’,抗旱则只是‘温水煮青蛙’般的慢慢熬。防汛抗洪不仅累,更危险,随时能被撤职,所以都不敢懈怠。相比之下,抗旱就好糊弄多了。”朋友说:“是的,风里来雨里去,搞不好决堤了还要追查工程质量。泥菩萨不过河,一直都可以是神龛。”
蓄水、泄洪,抗旱、防汛,确实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如何结合气象预报、本地实际和历史经验等综合因素,做好旱可灌、涝可泄的统筹协调、科学调度,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但无论如何,出于自保乌纱,宁愿过度防汛,人为制造旱情的不作为、乱作为,显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不作为、乱作为,人为制造旱情,不容易被发现,很难被问责,所以,对于过度防汛,或以防汛为借口,人为制造旱情之类“隐性失职”行为的追责问责机制亟需完善。
(作者: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