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疫苗问题再次刺痛公众敏感的神经。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两年多前,200万支未冷藏的疫苗失效事件。
利用虚假课题套取科研资金的情况,科研经费不该是“唐僧肉”,期待教育部不但要对超期未完成的科研项目进行清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发现违纪违法线索绝不手软。
特朗普政府近期又走了一位高官。政治新闻网站“政客”7月13日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国际机构和同盟事务的阿朗乔已被更换。
美国向来是个爱憎分明的国家,特别是在政治上。它爱的人,会被美国舆论工具捧上天,成为自带光环的圣者,如曼德拉,甘地,特蕾莎修女,马丁.路德.金,哈维尔……
棚户区改造本来是惠民工程,但操作中,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他们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当老百姓拿到政府给的可怜的房补款,再去买开发商开发好的房子,已是杯水车薪。
我想起那句已读成顺口溜的警世通言——少年强则国家强。在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80%的情况下,这个“强”字该怎么念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表示,特朗普代表的是流氓主义,他就是毫无疑问的种族主义者,从心底里恨死了中国人和华人,所以我们为他喝采,是我们感情的错位。
这一事件再次暴露出我国疫苗领域的现状:即从生产到监管,疫苗问题多多。究竟如何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让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婴幼儿能接种上安全、有效的疫苗呢?
过去40年间,中美贸易规模增长了230多倍,去年两国贸易总量已接近6000亿美元。生意人不做亏本买卖,难道美国在过去40年里一直和中国做亏本买卖吗?
养老、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刚性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我国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如果作为经济增长的“马车”,必然导致商业化、资本化,损害社会公平。
造成骨肉分离的残酷做法,不仅引发了美国国内和西方社会的激烈批判和谴责,更将美国一向标榜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撕得粉碎!
现在网上有个说法:“只有本来不值得爱的国家才会费尽心思搞爱国教育”,“美国这么强大、自由、自信的国家,不需要形式主义的爱国教育。”
很多人觉得,“反华势力”从未亲眼得见,它们只存在于国外;“颜色革命”也只见诸于书本、存在于苏联;它们,都离我们很远。
而二战所成就的美国世界霸权和后来的美苏争霸就更是把这种新老帝国主义的战争企图和本质暴露无遗(苏联的被迫参战当然可以另当别论,反法西斯也具有积极正义价值在内)。
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是在老红军的精神和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感召下成长的。老一辈科学家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郭沫若的位置仅次于鲁迅,在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几位的前面。他的现代诗的水准,大概只有朱自清能相拮抗,其他人都不值一提。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