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开原,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柔的褶皱,是漂泊岁月里永不熄灭的明灯。她像一本线装书,每一页都浸着时光的墨香,字里行间跃动着我绵长的眷恋,是镌刻在血脉里永不褪色的图腾。
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着憧憬奔赴辽宁朝阳,在高中讲台上挥洒了六个春秋。那些年,我看着一届届学子如春笋般在知识的雨露中拔节生长,每一次板书的勾勒、每一回与少年眼眸的对视,都凝结成生命中晶莹的琥珀。在这座同样炽热而暖心的城市,我迎来了生命最珍贵的馈赠——儿子在朝阳喀左的乌兰山麓啼哭着降临人间。初为人母的欣喜与异乡的烟火气息缠绵交织,编织成一段独特的生命诗行。
可随着时光流转,故乡的轮廓在记忆里愈发清晰。每当暮色漫过天际,思念便化作春潮,漫过心堤。我总会忆起开原清河破冰时,那如竖琴轻拨的潺潺欢歌;想起象牙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黛青色剪影;想起老城墙角那株倔强的野蔷薇,年复一年将芬芳揉进春风里。无数个深夜,我在梦中重返开原街巷,耳畔响起带着乡音的吆喝,舌尖泛起母亲炖菜的醇厚鲜香,鼻翼间萦绕着九蹬山槐花的清甜。看着儿子日渐挺拔的身影,我愈发渴望带他触摸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感受那片沃土中绵延不绝的生命温度。
终于,我与夫携子踏上归乡的旅程。当开原的楼宇在车窗前渐渐明晰,温热的泪瞬间模糊了视线。这不仅是地理坐标的转换,更是漂泊的风筝寻回了牵系的线,是倦鸟归巢的宿命。但回望朝阳,弟子们依依不舍含泪的眼眶、同事们的欢送宴会上大碗喝酒,醉后紧握我的双手不肯放开,那些临别时滚烫的话语,又让我在感动与忐忑中反复问自己,这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车轮碾过积雪的脆响,与我怀中沉甸甸的离别礼物,共同谱写成一曲复杂的心绪乐章。
重拥开原的四季,每一寸光阴都绽放着馨香,春日,我牵着儿子漫步清河堤岸,看柳丝蘸着春水作画,告诉他这是故乡写给人间的温情;盛夏,我们攀至象牙山巅,听松涛低吟浅唱,让山风拂去所有尘世纷扰;金秋,漫山红叶如燃烧的云霞,成了我们描摹故乡的天然调色盘;寒冬,暖烘烘的火炕上,三代人的笑语融着茶香氤氲,将岁月酿成了蜜糖。
开原的四季,皆是天赐的画卷。春有清河水暖,柳浪翻青,农人在田垄间播撒希望;夏有象牙山苍翠欲滴,斑驳的阳光在林间跳着圆舞曲;秋有层林尽染,石洞沟的果香飘满山岗。冬有雪落无声,寇河宛如银龙蛰伏,孩子们的笑声在雪原上开出一朵朵欢乐的花。
这座城不仅藏着天地馈赠的锦绣,更沉淀着千年岁月的厚重。开原老城的城墙,历经风雨依然昂首挺立,沉默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崇寿寺塔直指苍穹,将历史的回声传向远方。而赵本山等名人,更将开原的文化带向五湖四海,让这座小城的魅力绽放在世人眼前。
我爱开原,爱她四季流转的斑斓诗意,爱她千年积淀的文化风骨,爱她滋养万物的风土人情。她是我生命的摇篮,是我灵魂的归处,是岁月长河中永远璀璨的明珠,无论行至何方,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人间。
作者简介:张笑艳,笔名笑然,字柳悦,开原人,高中退休教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任开原诗词学会副会长,微刊编辑部编审。 从事业余写作近三十年,散文、近体诗词 、自由诗等作品曾发表于《老同志之友》等报刊杂志。在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