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铁穆臻:驳某经济学博士论文对毛泽东时代新中国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的污蔑、贬低
点击:  作者:铁穆臻    来源:“马列毛主义者”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7-04 09:19:52

 

1.jpg

 

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经济建设历史,是世界当代主要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之中起点最低、克服国内外困难最大、消灭剥削最为彻底、社会治理成就最辉煌的经济建设历史。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未经历过资本主义的长足发展阶段、脱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期面临的是不利于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美苏两大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封锁环境而非有利于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资本主义严重经济危机。但是,毛泽东时代新中国不搞“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不搞“超额税”,空前彻底的消灭了剥削;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短短二十六年的时间,人口增长了四亿,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三十岁,人口基本生活还得到了充分保障——这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民生治理奇迹。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克服了最大的困难、取得了最惊人的成就。这是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前无古人的伟大道路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值得每一位中国人自豪。

然而,某一经济学博士论文,虽然客观承认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工业化增速较快、建立了独立而且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却给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扣了三个大帽子:第一,污蔑毛泽东时代新中国“由于严格限制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根本阻碍了乡村享受工业化的发展成果,严重扩大了城乡差距”;第二,污蔑毛泽东时代新中国“以剥夺农民劳动果实为代价高度积累工业化资金,严重扩大了城乡差距”;第三,污蔑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农业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出现严重负增长”。这三个毫无党史常识的论断,让人难以相信是一个博士论文的水平。

2.jpg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习近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今天,笔者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争取以详细的史料、充分的事实,捍卫毛泽东时代、捍卫前三十年,驳斥某博士论文对毛泽东时代过分攻击的不实之词。

先摘第一个帽子。早就发现城乡二元对立的僵化体系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并最早找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正确途径的,恰恰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3.jpg 

由于中国大多数人口在乡村、大多数地区是乡村,城市属于中国的少数地区,中国的主要人口的前途不可能是挤到城市。所以,毛主席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创造性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9年,六十六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农业区,我们也要搞工业。”(《毛泽东文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有了人民公社,就可以集中农村人力物力财力办工业,从而发展农村工业化水平、扩大农村的工人阶级基础、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

真正严格按照毛主席指引的这条道路长期走下去,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仅会大大缩小,甚至会由于其在自然资源和轻工业原料接近的天然优势方面,比城市的轻工业、食品加工业发展更为丰富。科学规划、预防人口盲目流动,是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实事求是的政策选择。同时,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毛主席也探索出了农业区办工业的正确发展战略。污蔑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发展模式会“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是完全错误的。城乡一体化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4.jpg 

再摘第二个帽子。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并在实践上最先确定不搞对农民的无偿剥夺、坚持等价或相对等价交换而且最重视工业支援农业的,恰恰还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早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毛主席就指出: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那种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我们的农业税历来比较轻。工农业品的交换,我们是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农民并不吃亏,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毛泽东文集》:《论十大关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主席更是指出:“人民的干劲为什么这样大呢?原因就是我们向人民取得少,我们不搞义务交售制,和苏联不一样。我们与人民打成一片,整风以后,一条心。”(《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8年,六十五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即使是在苏联撤资之后最需要农业支援工业的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还强调:只要农民和全国人民了解到,国家在买卖农产品和轻工业品方面赚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们就会赞成,不会反对。农民自己已经提出了农业支援工业的口号,就是证明。当然,赚钱不能过分,工农业产品的交换不能够完全等价,但要相当地等价。”(《毛泽东文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主席领导人民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搞超额税、不搞“义务交售制”,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彻底消灭了剥削。

毛主席不仅反对过度积累、剥夺农民,而且坚持工业支援农业。1959年,主席指出:工业要支援农业,明年需要多少化肥,多少钢材支援农业,这次会议要定一下。”(《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59年,六十六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62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草案)》指出:要集中和动员全党全国的力量,在物质技术力量方面,在财政方面,尽可能地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62年,六十九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065年,薄一波向毛主席汇报关于工业支援农业的问题,强调工农业产品价差大、农村用不起拖拉机等等问题,毛主席立即指示:马上降低拖拉机的使用费用,每亩降到一元以下,马上降到一元以下。”(《毛泽东年谱(1949-1976)》1965年,七十二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主席不仅想尽办法减轻农民负担,而且想尽办法用工业支援农业,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5.jpg 

现在摘第三个帽子。毛泽东时代农业发展快不快,咱们用事实说话。1975年,周恩来总理指出: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据权威数据,毛泽东时代,新中国修建了至少八万四千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最基础和中坚作用”(李慎明:《正确认识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毛泽东时代的粮食产量,在六七十年代,超越了苏联,赶上了美国,稳居世界一二,保障了将近十亿人口的基本生活,这就是毛泽东时代农业成就辉煌的铁证!

遗憾的是,中国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封建小农经济,小生产旧习惯阻力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包产到户之后,中国农村难以像曾经一样发挥集体主义优势集中力量办农村工业,这才导致了农村和城市差距的扩大。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是继毛主席之后最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济的人民领袖。早在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高瞻远瞩的指出:现在一些乡村已经出现了农民自愿组成的购销组织或个体商贩。但这种分散的、单个的农民家庭很难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各级行政部门和商业部门有必要加以指导,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其组织化程度。比如,以乡村合作组织或股份组织的形式,兴办各种农工商公司或多种经营服务合作社,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联合体,商业、供销社与农村‘上挂下联’等等。”(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8921)》)习总书记这些至理名言,体现了从毛泽东时代到新时代共和国两位最高瞻远瞩领袖正确思想的一脉相承。

6.jpg

大量党史资料证明,毛主席找到了缩小城乡差距的正确办法而且最重视改善农民生活、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发展模式不是扩大城乡差距的发展模式、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农业建设成就显著,这才是历史真相。

(作者:铁穆臻;来源:“马列毛主义者”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