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庆按:2025年4月21日,教宗方济各逝世。纪念教宗,重发本号2017年1月28日推出的第18期《对排他经济、拜金主义和不平等说“绝不”》。
谢小庆2017年1月28日按:2013年3月13日方济各当选为新任教宗。方济各因其简朴和敢言而著称。方济各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013年的年度人物。2013年11月26日,方济各正式发表了《教宗方济各致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平信徒宗座劝谕:福音的喜乐——论在今日世界宣讲福音》。这是他履职后发表的第一个《宗座劝喻》。在这篇《劝喻》中,他严辞抨击了排他经济,拜金主义、非服务的金融系统和导致暴力的不平等。这篇《劝喻》几乎是字字珠玑,直击要害。
2014年10月28日,他在梵蒂冈教皇科学院(the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召开的“自然概念之演变”会议上发表演说,认为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与上帝神圣创造者角色不仅不矛盾,而且印证了上帝存在,因为大爆炸需要上帝。他说:“大爆炸现在被视为是世界起源,但这跟神具有创意的介入不但没有冲突,而且需要它”。
本文由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秘书处翻译。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类正经历着历史上的转折点,我们可以从许多领域的进展上看到。有许多改善人民福利的步伐值得称赞,如保健制度、教育和通讯科技。我们必须谨记:在同代的人中,大多数每天过着赤贫的日子,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流行病的数目正在增长。人心充满恐惧与绝望,即使在所谓富裕的国家也是如此。生活的喜乐多次消退,不尊重人和暴力行为与日俱增,贫富悬殊愈加明显。要活便要挣扎,若活得有丁点儿尊严已算难能可贵。这划时代的锐变早已启动,其启动力源于科学和科技的突进及其实时的应用。突进方面不论量或质、速度或累积,都是前所未有;应用方面,不论在自然的或民生的不同领域中,都是非常广泛。我们身处知识和信息的时代,其所引发的新势力,经常难以命名。
对排他的经济说「不」
就像「你不可杀人」的诫命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为保障人生命的价值,今天,面对排他经济和不平等,我们必须说:「绝不可」。这样的经济致人于死地。当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死在街头,这不是新闻,但当股市指数下跌两点时却是新闻,怎会这样?这是一个排挤的案例。当食物被扔掉,却有人在忍饥挨饿,我们能继续袖手旁观吗?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案例。今天,一切都在竞争和适者生存的定律之下,进行弱肉强食。结果是大批民众发现自己被排挤、被边缘化了:没有工作,没有前景,没有任何的逃生途径。
人被看成是消费品,在使用之后可以丢弃。我们创造了一种「用完即弃」文化,且正在蔓延。这不再是单纯的剥削和压迫,而是一种新的东西。排挤最终按其意义就是打击对社会的归属,而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谁被排挤就不再归属于社会,至于基层也好、边缘也好、甚至被剥夺选举权的也好,总之再不归属社会了。被排挤的人连成为「被剥削者」都不可以,而是圾垃、是「残渣」罢了。
在这脉络里,一直有人继续维护「涓滴理论」,它假定自由市场刺激的经济增长,一定会带来更大的正义和全民参与。这个论点从来没有得到事实的证明,却表达了一种幼嫩及天真的想法,竟相信既得利益者的仁义,尤其那些操控经济势力的人,以及自以为神、目空一切的经济体制。此厢被排挤者仍在痴待,另一厢已将冷漠全球化,只为支撑以排挤为主的生活风格,或持续炽热自私自利的理念。结果我们还未来得及醒觉,便失去同情心,对穷人的呼喊无动于衷,对他人的痛苦不会洒泪,总之毫无感觉要帮助他们,彷佛这一切都是人家的责任,事不关己。推崇繁荣的文化令我们麻木不仁。如果市场出售新玩意,我们便欣喜若狂。同时,因缺乏发展机会而生活困顿,大有人在,他们看起来不过是一场戏,无法让我们动容。
对新的拜金主义说「不」
导致这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和金钱所建立的关系,毕竟我们甘于就范让它主宰自己和社会。目前经济危机未曾使我们看透,在其源头上还有深层的人性危机,那就是否定「以人为本」的首要性!我们制造了新的偶像。旧约时代的拜金牛(参出卅二1-35)再以冷酷无情的版本翻新,那就是拜金主义和经济独裁,两者都缺乏人情味和罔顾真正的人性目标。目前危机撼动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并揭发两者很多失衡之处,更甚者,原有对人的关怀已不知去向。在众多的人性需要中,只留下一个,人被锁在其中,那就是消费。
当小部分人的收入按指数律激增时,他们成为快乐地享受繁荣的一小撮,与大部分人分隔开来,而且分隔的鸿沟也同样加深。这样的失衡,溯源于袒护市场绝对自主权和金融投机的意识形态。所以,它们否认国家有权维护公益而实施管制。一种无形并经常是虚拟的新暴政因此产生,单方面地、无情地强施它的法律和规条。债务和累积的利息也让国家很难发挥到自己的经济潜能,国民无法享受真正的购买力。此外,还有那广泛的贪污和自私的逃税渐渐成为世界通病。权力欲和占有欲横行无阻。在这个系统里,一切阻碍利润增长的因素会被吞灭。市场被人神化,其利益是唯一法则;凡是脆弱的,好比自然环境,一旦遇上利益当前,便抵挡不了。
对只操控而非服务的金融系统说「不」
这样的态度背后,意味着摒弃道德和天主。道德已沦为笑柄,不利生产,又太重人情味,不让金钱和权力变成绝对。道德令人感到威胁,因为它谴责对人的操控和贬低。实际上,道德引人走向天主,而祂要求具承诺的回应,不受市场规范的响应。一旦这些规范被绝对化,天主只会被看成无能,对事情控制不了、应付不了,甚至对人构成危险,因为祂召唤人去圆满地自我实现,并摆脱所各式各样的奴役。然而,道德并非来自意识形态,会让人保持平衡和建立比较富人情味的社会秩序。有鉴于此,我奉劝金融专家和政界领袖去仔细斟酌一位古代圣贤的话:「不与穷人分享财富,就是从他们那里偷走和夺取他们的生计。我们持有的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他们的。」
一个顾全道德的金融改革,要求政界领袖彻底改变处事态度。我促请大家决心面对这个挑战,放眼未来,毋须忽略每个方案的特色。金钱必须用作服务,绝非奴役!教宗爱每个人,富人和穷人都一样,但有责任以基督之名提醒所有人,富人必须帮助、尊重和提升穷人。我劝勉你们要精诚团结、不求私益,回到以人为本的道德力量来处理经济和金融事务。
对滋生暴力的不平等说「不」
今天在很多地方,我们听到加强保安的要求。除非社会以及人彼此的排挤与不平等得以逆转过来,否则是不可能消除暴力的。穷人及最穷的民众被控告行使暴力,然而正因缺少平等机会,不同形式的侵略和冲突会找到滋生的沃土,早晚会爆发出来。当一个社会,无论地区性、国家性、或全球性的,甘愿把社会一部分人遗弃在边缘,便没有任何政治方案或资源可用在执法或监控系统上,而能够无限期地保障社会安宁。
这不单是因为不平等刺激了受体制排挤的人,使到他们用暴力反抗,更因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根基就是不公的。就如善倾向扩展,容忍邪恶亦然,容忍邪恶就是不正义,倾向扩展有害的影响力,并悄悄地腐蚀任何政治和社会体系,无论这些体系看起来多么稳固。如果每个行为都有其后果,那么窝藏在社会架构中的邪恶,时常都有导致社会瓦解和灭亡的潜在可能。当邪恶结晶于不公义的社会架构上,就无法找到希望的基础,以期盼更好的未来。由于持续的和平的发展需要条件,若没有充分地设立和实现这些条件,我们便远离所谓「历史的终向」。
一旦与不平等挂钩,便对社会的结构造成双重的破坏。不平等早晚会产生暴力,暴力诉诸武器,这便永无宁日,问题也无从解决。诉诸武器只给那些叫嚣要提高保安的人们虚假的希望,现今我们知道,武器和暴力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制造新的、更严重的冲突。有些人基于穷人及贫穷国家的麻烦,便直接了当地谴责他们。这些控诉者纵容未获证实的以偏概全,宣称某种「教育」可解决问题,会使人平静和把人变得温顺无害。此说固然惹人恼火,但火上加油的是根深蒂固的贪污,遍布不同国家,从政府到商业以及各种机构,无论领导人的政治噱头是什么,总之,到处有人贪污,试想那些被排挤到社会边缘的人看到社会如此腐败,怎会按奈得住!
来源:文明与本能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