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郝贵生:谈谈“政治”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
点击: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03-19 08:31:19

 

1.webp (11).jpg

 

“政治”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了。但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的东西并非真知的东西。

 

据笔者观察,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相当多的权力者和学者未必真正懂得“政治”的实质和科学内涵。

 

如果停留在“政治”的浅层次或片面性的理解基础上,不可能运用“政治”概念对社会现实正在发生的一切“政治”现象做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笔者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包括社会的政治现象,但不是专业研究“政治学”。

 

笔者有多本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理论专著。其中两本一是复旦大学1984年出版的《政治学概要》[1]。另一本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2]。我认为这两本书基本概括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包括对“政治”概念本质的解读,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检验的

 

笔者这里主要以这两本书为参考,结合笔者其它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有关书籍,对“政治”的原始含义、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对其的解读阐述“政治”的本质含义。

 

“政治”概念在西方最早源于古希腊语πολι,英语是“politics”,法语是“politique”,德语是“Politik”,直接的含义是城邦、城堡或城市国家的意思。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得的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开始使用“政治”概念,其中重要的含义就是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各种公共生活的行为的总和。后人把这里统治管理公共生活的制度就称之为政治制度,把专门从事统治、管理公共生活的人称之为政治家。

 

文艺复兴以后,在反对封建神学中成长起来的一大批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政治”现象发生了浓厚兴趣,从不同角度揭示“政治”的本质特征。他们说,政治是“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权力现象”,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政治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等等。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就出现过“政治”一词。如《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中国很多词都是由字构成的,如“学习”是“学”与“习”二字的结合。这里的“政治”实际也是由“政”与“治”二字构成的。“政者事也”,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法律等。“治者理也”,主要指管理和教化人民。结合起来,政治就是“管理和治国之道”。孙中山这样说过:“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

 

以上所有对“政治”的解读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其这样理解并没有错误。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政治”的本质,其存在三大缺陷

 

一是停留在现象的直观描述上,过于肤浅,如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第一条批判旧唯物主义对事物、感性只是从直观和客观的方面去理解,而没有从人的实践活动和主体方面去理解。

 

二是孤立地认识“政治”现象,没有揭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特别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

 

三是没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政治”现象的根源及本质。最终导致资产阶级的抽象的“政治”理念。其根本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理论家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做指导,他们的思维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因此在他们的理论生涯中,始终把理论研究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对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继承基础上,重新加以审视、批判、研究。这其中也包括对人类“政治”现象和“政治”概念的继承、批判基础上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军事一样,也有许多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限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可能全面阐发。者只是就人类“政治”现象及“政治”概念本质加以阐述

 

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提“政治”就必然要提与之紧密联系的“国家”、“权力”现象。传统观念把“政治”既然理解为管理众人和治国之道,那么必然就存在一套管理众人、社会的带有强制力的一套机构,如法庭、军队、警察等组织机构,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初期,又开始出现“政党”。这套机构、组织本身就是国家,其所具有的强制众人的强制力就是权力。概括起来就是“国家权力”。

 

利用组织机构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众人和社会的管理活动、行为就是“政治”本身。所以“政治”、“国家”、“权力”虽然是三个概念,但本质是一回事。“国家”侧重于政治行为的机构、组织、工具,“权力”侧重于政治活动、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国家权力”、“政治权力”等两个概念连在一起的提法。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理论中,国家和权力也是单纯的描述性的直观的孤立的含义。都没有把其与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物质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基本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其它社会现象特别是思想文化和政治现象都必须从物质生产方式即经济方面、生产关系方面加以科学的解释和证明。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因此,这里就明确指出了政治这种社会想象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6年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就明确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3]

 

列宁也多次阐述这一思想,他说:“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4]。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就不是把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孤立起来看问题,也不是像唯心史观那样,把政治看做神秘的天意、或者政治家的主观意愿,而应该是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的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关系形成不同的政治(国家、权力)。

 

“政治”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政治就是阶级的政治。根本不存在离开具体的、历史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纯粹的抽象的“政治”内容。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形成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产生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资产阶级的政治。这种认识一是揭示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揭示了政治现象的经济根源。

 

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认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根源是私有制,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进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实质就是占有他人的劳动,就是剥削。

 

马克思主义把这样不同的集团就称之为阶级,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剥削阶级不仅从经济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而且利用政治上掌握的国家权力对劳动者进行政治上的统治,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也产生了为剥削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就是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被剥削被统治阶级同剥削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从最初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必然发展到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也就是必须通过夺取国家权力才能最终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而一切围绕国家权力而进行的斗争本质就是阶级斗争。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还说,“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

 

前一句话强调阶级斗争必然要从经济发展发展到政治斗争,只有夺取和掌握国家政权才能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

 

后一句话实际强调用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认识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及政治斗争的实质。离开阶级分析的方法,不可能真正揭示人类围绕国家权力而进行的斗争的实质。而阶级斗争的实质实际是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根本对立利益之间的斗争。运用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政治的本质实质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的深化,不仅揭示政治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揭示了政治与对立集团物质利益根本对立之间的关系。

 

如果看不到政治斗争与现实生活中根本对立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的内在联系,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而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资产阶级抽象的“政治”理念之中。

 

列宁说过:“一切关于非阶级的社会主义和非阶级的政治的学说,都是胡说八道。”[5]“谁若还说什么非阶级的政治和非阶级的社会主义,谁就只配关在笼子里,和澳洲袋鼠一起供人欣赏。”[6]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就是

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

 

按照“政治”的直接含义,政治就是国家权力及其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进行政治活动的党派就是政党。但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权力”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共产党就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这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产阶级专政用毛泽东的语言表述,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大多数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和对少数人的专政

 

这里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对人民实现最广泛的民主

 

这种民主意识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掌握权力者、各级官员对人民来讲,是仆人、公仆、勤务员。这是马克思早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讲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职能时讲到的。这层意义用毛泽东的语言就是为人民服务,即服务意识。二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性质是人民的政权,人民当家做主。因此就要求人民群众包括最基层的普通共产党员在权力者包括最高权力者面前要树立主体意识、主人意识。各级官员和权力必须自觉听取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批评、建议和监督。

 

第二层就是对敌人的专政。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一般说人民内部矛盾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去解决绝不能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毛主席的论述没有过时,中国当今社会对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用对待敌人的专政方法去解决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个意义上,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国家权力自觉不自觉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国家权力及其运行,与以往国家都有共同的职能即对内进行社会管理和组织社会生产活动,对外防御外敌入侵。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机构无产阶级专政专政的根本任务和职能,用马克思的语言讲就是“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就是实行两个决裂

 

因此,讲“政治意识”,就必须讲共产党的无产阶级阶级性和阶级斗争意识,讲无产阶级专政意识,讲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意识。必须讲仆人意识、主人意识,民主意识,必须讲消灭私有制意识,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意识,讲两个决裂意识。

 

共产党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

 

现实生活中,人们使用“政治”概念。实际有相对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就是专指有关国家权力、管理等机构和活动。这就是“政治上层建筑”中的“政治”含义,但“政治”引申出的广义的含义,就是在狭义基础上增加一层思想政治理论、意识形态的含义。

 

如我们经常讲的“公共政治课”一概念,就不是专指国家权力机构即形式国家权力的活动本身,实质是指关于国家权力及活动的有关思想政治理论,甚至包括哲学等,还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社会生活还存在政治与军事的对立,政治与经济的对立。战争本身就是军事活动,军事活动本身也是政治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政治的继续。因此军事活动必然就存在是否要用政治统帅军事,用什么政治统帅军事等。唯物史观强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但政治与经济是辩证关系,人类任何经济活动中,也存在是否用政治指导和统帅经济问题不论任何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否意识到,他一定要受政治的支配,所区别之处就在于受什么样的政治支配、指导和统帅

 

毛泽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军事与政治、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唯物辩证的关系。因此他一开始在井冈山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的战争中,就始终强调政治统帅军事。古田会议的精神实质就在于此。抗日军政大学确定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三八作风第一句话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建国以后,他多次讲过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政治是一切工作包括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等思想。离开无产阶级政治的经济及其它工作,必然要走到邪路上去。

 

如1960年3月11日,毛泽东高度肯定了“鞍钢宪法”中“坚持政治挂帅”思想。1964年,毛在中共中央关于学大庆经验的通知上所加的一段话中讲到:“他们贯彻执行了党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坚持政治挂帅,坚持群众路线,系统地学习和运用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把政治思想工作,革命干劲和科学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做活了,把事情做活了,它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型,它的一些重要经验,不仅在工业部门中适用,在交通、财贸、文教各部门,在党政、军、群众团体机关中因为都适用或者作参考。”

 

1966年2月25日,毛泽东看到王任重同志一个关于政治挂帅的发言稿,其中提到现在农村有许多地方是工分挂帅,不是政治挂帅;许多工厂、商业单位则是奖金挂帅,其实质是物质刺激。王任重提出,要“主要靠政治挂帅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搞政治挂帅,要有一系列的措施跟上去。”中共中央加批语说“任重同志的发言,是讲政治挂帅的,他的意见提得很好。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现在实行的一些奖金制度等,是不符合政治挂帅精神的。我们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是靠工资、工分以外的物质奖励,而是靠毛泽东思想,靠政治挂帅,靠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之是靠人们的政治觉悟的不断的提高。但是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牵涉的方面和问题很多,需要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全面考虑,通过群众路线,逐步解决。请中央有关各部委和各省市区党委找几个工厂、商店、生产队等单位,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问题,在今年试点,以便取得典型经验,逐步全面解决这个问题。”后毛泽东将这一文件转给刘少奇说:“此件请你看看,是讲政治挂帅的。”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概念其本质内容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近些年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要求全党树立“政治”意识最近又通过重要决议,强化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笔者举双手赞同

 

但如果按照浅层次的把“政治”只是理解为国家权力及对社会的治理活动,理解为对最高权力者的绝对维护和服从等含义,而不讲政治的阶级性,不讲共产党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和阶级斗争的职能,不讲无产阶级专政意识,不讲仆人意识,不讲主人和民主意识,不讲正确处理两类不性质矛盾意识,不讲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意识,不讲政治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的意识,不讲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意识,不讲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建设”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走到错误的方向和道路上。

 

只有真正揭示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概念的本质内涵和丰富内容,全党才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意识”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建设”

 

注 释:

[1]《政治学概要》(主编:王邦佐 孙关宏 王沪宁),复旦大学1984年出版

[2]《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主编:王沪宁,副主编:林尚立、孙关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

[5]《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8页。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