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学习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关于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论述,使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拓宽了眼界,找到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无论在哪个国家,在收入或财富失衡问题上,真正让人关注的并不是“他比我多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未来我的家庭是否会有更好的经济前景”。
客观地说,伟大的抗日战争由于国共两党的性质、宗旨以及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因此在抗战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别,对抗战的影响、客观结果也大不一样。
作为“战胜国”的“中华民国”低首下心,节节退让,相反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是咄咄逼人,得寸进尺,足可谓是外交奇观。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一直在思考,全民所有制企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
空军正在制定四步走的转型战略,以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美国国内、有商业竞争力的火箭发射供应商完成国家安全空间(NSS)全部发射任务的目标。
毛泽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超越前人、启迪后人的卓越见解。有人说,毛泽东不懂经济学,说这种话的人无知,根本没有读过、读懂毛泽东的书。
1976年,毛泽东在最后的一段日子里,还时刻牵挂着台湾,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毛泽东主席的一生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一生,在工作上又是废寝忘食,兢兢业业的一生,在事业上是战略上藐视敌人和困难,在战术上高度重视,细致入微的人。
毛泽东的战略预见源于他贯通古今的学识、科学的思维和丰富的实践。对抗日战争的预见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对于今天的人们、今天的军人、今天的中国,仍然意义非凡。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