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指引中国走向富强的理论之魂。
以新时代重大发展问题为导向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是抓住我们所处发展阶段的重大发展问题,积极作出科学回应。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分阶段的。现在已经告别低收入发展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阶段,面临着一系列与低收入阶段不同的新的重大发展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是传统发展动力衰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相应的长期保持的高速增长速度不可持续。
二是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没有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问题,发展陷入停滞。我国面临着避免重蹈他人覆辙、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
三是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人民群众的需要由数量需要转向质量需要,相应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显滞后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些重大发展问题和呈现出的经济新常态,呼唤经济发展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从战略机遇期视角观察并科学判断新常态,意味着不能只把新常态理解为经济增速放缓,还必须掌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新机遇。
应当认识到,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变化过程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也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而新常态不只是速度变化,还有两个重要表现:
一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二是动力转换,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可见,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特征、机遇和任务。
基于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以及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引。创新着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着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着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
为谁发展,是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以人民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其内涵是:发展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也出现了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和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在发展新阶段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要在发展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努力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经济发展不是为少数人、一部分人服务,经济发展理论也不能为少数人、一部分人服务,而是要为全体人民谋利益。在共享发展中,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民生改善中有更多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体现就是脱贫攻坚。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至今已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平均每年有1300多万人脱贫,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现代化方案对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也有明确的安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会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而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显然,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就是共同富裕逐步实现的过程。
在创新和开放中寻求发展新动力
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功能是寻求发展的动力。在生产关系层面,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寻求发展动力。在生产力层面,则是在供给和需求两侧寻求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消费、投资和出口成为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突显,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严重过剩的结构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经过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供给侧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的供给的推动力出现衰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供给侧要素还包括技术、结构、效率等。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效率提高等都还有巨大潜力,而且是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供给侧的其他动力如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都可以依靠创新得到充分激发。
创新的动力作用不仅仅是指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指来自世界前沿科技的创新驱动。当今世界,技术进步更多来源于科学的新发现。习近平同志说,什么是核心技术?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现在所关注的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是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代表,所有这些产业革命都是直接以科技革命为基础。因此,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尤其要重视基础研究,引导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出世界一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解决好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建立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着力发展基于科学的新型产业。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开放带来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放发展也是中国发展的动力。过去在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开放仍然获得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开放发展仍然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一,与某些发达国家推行反全球化政策相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扛起了继续推动全球化的大旗,秉持建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第二,与过去重在引进不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利用自由贸易区等开放载体,正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尤其是服从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国外要素的着力点将转向创新要素,进行开放式创新。
第三,与过去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被嵌入全球化不同,参与全球化分工将以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尤其重视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努力获得在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出去,就是要以价值链走出去,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为目标,从而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的价值链,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样,开放对新时代的发展具有更为强大的动力作用。
遵循客观规律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这一阐述,是对经济发展规律性认识的理论升华,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思路、新路径的高度概括。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两大发展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新发展理念指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
根据木桶原理,无论全面小康还是现代化其进程都是由短板决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补齐短板。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是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2013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协调发展,要求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从根本上克服农业的弱势状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一是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二是农业发展由农产品“数量剩余”范式转向“品质和附加值”范式。
三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关键在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四是制度创新。包括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尤其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既稳定了农村基本土地制度,又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新时代,是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时代,需要通过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了应对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将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看作宝贵的生态财富。
经济发展不仅要谋求物质财富,还要谋求生态财富。新时代的绿色发展不仅不能产生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还要治理过去发展所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在生态文明时代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当年在工业文明时代走过的高投入高排放的现代化道路。
总的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其理论和成功的实践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大问题,比如:在东方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能否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富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和怎样结合?在二元结构突出的农业大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在后起的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来源:红旗文稿)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洪银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经济强国建设
2018-01-15朱佳木:更加显著的革命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
2018-01-08石仲泉: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性飞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8-01-08建设经济强国的科学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017-12-22•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