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发展战略 > 阅读信息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把握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着力点
点击:  作者:江金权    来源:学习时报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1-26 12:57:09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全面、深刻、系统阐述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五中全会精神的精髓要义在三新三新最新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之新在构建国内大循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4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的,在全国两会期间又一次进行阐述,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并成为制定规划《建议》的主线。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

 

构建新发展格局,包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个部分,不可偏废。考虑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我国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成为亮点,也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逆经济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国际经济循环受阻的条件下,我们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要重点构建国内大循环。这里,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五中全会精神,就如何构建国内大循环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坚持内需主导,夯实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是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支撑和动力源泉。2014—2019年,消费连续5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我国消费占世界消费的比重迅速增长,以美元计价从1980年的2%提高到2018年的12%,以购买力计价则达到14%。在2010—2017年间,我国贡献了全球31%的家庭消费增长额,消费了世界40%的纺织和服装、28%的汽车、38%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45%的鱼类和海鲜。未来我国消费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60%,大大低于美国82.38%和日本75.16%的水平。当前,由于外需不振,尤其需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我国内需最大潜力在居民消费,必须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要顺应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进消费结构升级。一是需要增强居民收入对扩大消费的基础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发挥再分配对收入的调节作用,打破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分割结构,大幅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二是增强公共服务对扩大消费的支持作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包括: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增强消费环境对扩大消费的保障作用。畅通流通环节,规范市场秩序,大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和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锻造国内大循环翅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20年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但是,我国科技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存在不少卡脖子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向高端的跃升。目前,我国在高端装备、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其中最为突出的集成电路领域,产业规模仅占全球约7%,而每年消费量约占世界33%,导致80%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当前,美国对我国实行科技封锁,我国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严重受阻,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成为必然选择。

 

实施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同步推进科技创新领域的补齐短板、跟踪发展和超前布局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尽快探索形成新时代科技创新体制,促进创新引领从量的积累变为质的飞跃、从点上突破变为系统提升,尽快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具备自主发展能力,摆脱对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在技术、装备、零部件等方面的依赖,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的根本性转变,把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用科技实力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一是对战略性、基础性重大科学技术攻关实行新型举国体制,尽快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二是对基础研究组建若干国家队,夯实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础;三是对重大应用技术实行以企业为主体,揭榜挂帅,解决研用脱节问题;四是支持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进行新兴技术研发,国家采用购买成果政策予以鼓励,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要把科技人员从跑课题、填表格、搞发票等琐事中解放出来,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科技。

 

推动产业升级,打牢国内大循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高水平的供给可以满足需求并提升需求层次。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柱石。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相当多的企业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生产、轻品牌的状况,粗制滥造、假冒伪劣、山寨剽窃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为此,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工程,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争取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链调整的重要组织者和整合者。一是提高产业链创新力。构建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产业发展生长点。坚定不移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为新产业、新业态提供空间和资源。二是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一手抓产业生态领军型企业成长,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向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延伸;一手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引导支持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三是提升产业链协同力。强化产业链的上下协同、内外协同、要素协同,增强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探索国内产业链和国际产业链对接的新策略、新思路,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整合产业资源,掌握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实施数字转型,打造国内大循环新引擎

 

发展数字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的大趋势。数字转型是新发展格局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我国数字经济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36.2%;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7%。目前,我国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达到86%,普及率居全球第一位。我国5G建设全球领先,基站数量领先美国一个数量级。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还有很大空间,数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还有待增强。

 

构建国内大循环,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跨界融合,完善监管框架、推进示范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大容量、高速率的广泛数字化连接,建设以我国为主的覆盖数字化应用全周期、全领域的标准体系,培育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产业生态系统。加快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物流,拓展数字化应用新场景。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国内大循环骨架 

 

构建国内大循环,前提是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而区域协同发展则是国内统一市场的基础和骨架。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区域间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在东西差距没有真正解决的同时,南北发展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区域发展差距拉大,不利于形成国内统一市场。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大思路不是消除区域发展差距,而是完善区域功能定位,错位发展。就全国而言,构建国内大循环必须扬长补短,而对各区域而言则要扬长避短、各扬其长,找准各自在国内大循环中的功能定位。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解决区域间资源错配和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区域分工、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优势互补,防止区域间产业过度同质竞争,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制定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特别是完善粮食主产区、生态涵养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的扶持政策,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优化区域互助机制,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实行利益合理调节,促进区域间产业链价值链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促进各区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共同发展、相互支撑。

 

畅通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流动,打通国内大循环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构建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决不能搞区域小循环,决不能区域分割、城乡分割。要打通阻碍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堵点,打破区域分割、城乡分割、相互设障的壁垒,塑造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全国有序自由流动的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的各种区域协作发展机制,要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中明确功能定位,形成与其他区域的链接机制,不能搞成区域自循环。进一步完善商品流通机制,畅通线上线下流通互补渠道。农村既是最大的消费增长点,又是最需要生产要素的地方。目前,在全国消费平台中农村仅占3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人才、技术、资金下乡。要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通最后一公里,使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有序流动,既促进乡村振兴,又为构建国内大循环提供新的节点、新的动力。

 

还要看到,构建国内大循环,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革除各种影响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体制机制弊端;需要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文章原标题为《把握构建国内大循环的着力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刊载于《学习时报》2021125日第1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