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孙立华:没有制电权就没有战机生存权
点击:  作者:孙立华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5-21 12:23:11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凭借其强大的电子战能力,率先夺取了制电磁权。他们使用电子干扰设备对伊拉克的雷达、通信等系统进行干扰,使得伊拉克的防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多国部队的战机可以自由地进入伊拉克领空,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伊拉克的战机则因为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和控制,以及受到电子干扰的影响,难以升空作战,即使升空也容易成为多国部队战机的目标,其战机生存权无法得到保障。

 

海湾战争后,人们总结这场战争的特点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电子战过去一直是战场上的配角,海湾战争中竟然与陆战、海战、空战、天战平起平坐,成为第五维战场。于是,世界各国普遍认为: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没有制电磁权就没有制空权;没有电子设备,导弹和核武器同样发挥不了作用。

 

制空权,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空间的控制权。掌握了制空权,就能限制敌方航空兵和防空兵力兵器的战斗活动,保障己方航空兵的行动自由,使陆军、海军的作战行动得到有效的空中掩护,国家重要目标不受敌方航空兵的严重危害。进攻一方在完全没有夺取制空权情况下,其地面装甲部队机动中、空中战机起飞和飞行中就容易被对方太空侦察、地面侦察、无人机等发现后,成为对方远程火力、对空火力打击的活靶子,其结果可想而知。

 

制电磁权是夺取制空权的关键前提,而制空权又直接关系到战机的生存权。如果一方不掌握制电磁权,其作战飞机、对空兵器等硬武器系统将受到极大限制。因为这些装备的导航、通信、火控等系统都依赖电子设备,一旦受到敌方电子干扰或攻击,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难以有效地争夺制空权。

 

俄乌冲突初期,乌克兰炮兵部队出动无人机进行侦察和打击,但俄罗斯开始谋求电子战优势后,利用电子战系统对乌克兰的无人机进行干扰和压制,导致大量无人机被击落或坠毁。同时,俄罗斯的电子对抗措施还降低了乌克兰精确制导武器的精准度,使得乌克兰的作战飞机在执行任务时面临更大风险。在制电磁权和制空权逐渐倾向俄罗斯的情况下,乌克兰战机的生存环境变得十分恶劣。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几乎所有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指挥控制系统都依赖于电子系统的技术效能和大数据算法。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场上,电子频谱将向全频谱扩展,电子战将向网络对抗、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拓展,电子战装备将向系统化、系列化、软硬武器一体化方向发展,战争胜负关键在于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抗干扰能力。

 

为了夺取未来战场的制电磁权,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电子战能力的建设,以保障己方战机的生存和作战效能的发挥。20254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6人丧生。事件发生后,印度首先采取了行动,在边境地区部署了几个电子战系统,其中主要的是“萨姆尤科塔”系统,由145辆战车组成,覆盖面积为10000多平方公里。该系统是2004年印度自行研发的,能够进行电子监视、测向以及干扰通信和雷达信号。印度的其他电子战武器包括用于山区地形的干扰系统“西姆沙克提”,以及可集成到“阵风”战斗机上的“光谱”综合电子战系统。

 

巴基斯坦迅速作出反应,将自己的电子战系统部署到前沿阵地。比如DWL002被动探测雷达系统——与传统雷达不同,它可以通过接收电子信号来探测和跟踪空中威胁。巴基斯坦还部署了几架商用级GPS干扰器,旨在干扰印度的无人机和导弹。此外,巴基斯坦的战斗机携带了先进的电子战设备。据报道,这些设备2025429日破坏了沿边界线飞行的印度“阵风”战斗机的控制系统。

 

虽然印巴两国以这种方式展示其电子战能力似乎不同寻常,但这种部署符合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理论。印巴两国军方均已建立了多层次的防御网络,旨在对抗飞机、导弹以及阻碍地面推进的火炮。这些防御通常包括用于探测和干扰来袭导弹和飞机的电子战系统。

 

(作者:孙立华;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