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曹慧:什么是大食物观?为何重要?
点击:  作者:曹慧    来源:前线理论圈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5-12 13:03:21

 

导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大食物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思考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着眼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践行大食物观,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同时保障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各类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减少对单一粮食类产品的过度依赖,体现了对粮食安全观的深化和发展,是减轻粮食供给压力、缓解供求紧平衡态势的重要部署。

 

 

一、践行大食物观是打破资源禀赋约束、实现食物供给可持续的重要保障。

 

我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同时,我国有34.65亿亩森林,是耕地面积的1.8倍,有丰富的森林蔬菜、果树、油料、动物等食品资源;我国有草地面积39.8亿亩,是耕地面积的2倍多,可以供给优质的畜产品和重要的种质资源;我国适宜发展渔业的湖泊、水库、江河面积近6000万亩,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为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作出了突出贡献。树立大食物观,将食物来源从传统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是持续提升食物供给能力、破除资源环境硬约束的重要途径。

 

 

二、践行大食物观是推进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践行大食物观,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要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这些论述表明,大食物观不仅要求农林牧渔业共同发展,而且要求统筹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推动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写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要求关注食物的生产,强调补齐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增强食物全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要求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要求发挥各地资源优势,统筹协调农林牧渔业发展。

 

可以说,大食物观不仅体现了大农业观、大资源观,也体现了实现资源与产业间以及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理念。

 

 

三、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践行大食物观,需要坚守两条安全底线、提高三种能力、建立四种机制。

 

坚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两条底线。粮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粮食既可以是口粮,又可以是饲料粮,转化为肉、蛋、奶等其他食物。强调食物供给安全,不能放松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保障肉蛋奶、菜果鱼等重要农产品的国内供给,既不能缺项,也不能顾此失彼。提升综合生产、加工流通、市场掌控三种能力。不仅要关注食物产业链的生产端,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禀赋多元化优势,深入挖掘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潜力,提升国内食物保供能力,更要关注食物产业链的中端和末端,即储运、加工、贸易、消费等各环节。推动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畅通国内国际流通渠道,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强化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立平急结合、区域协调、内外互补、供需协同四项机制。立足平时提效,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持续优化粮食流通营商环境,提升跨区域粮食流通效率和便利性。立足应急保供,制定突发情况应对预案,调整生产保供重点;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格局,建立平急结合的成品粮储备库存。坚持该进就得进该保就得保的基本理念,积极探索粮食进口合理途径,注重拓展友好国家和周边国家进口渠道,分散进口风险。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协同,建立营养导向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新华网

作者:曹慧,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章来源:节选自《践行大食物观,多渠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一部分《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意义和原则》,《前线》杂志2025年第5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曹慧:什么是大食物观?为何重要?

    2025-05-12
  • 内容 相关信息

  • 曹慧:什么是大食物观?为何重要?

    2025-05-12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