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孟彦 | 中国给全球打了样,日本不放在心上,如今被美开出更高价码
点击:  作者:孟彦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5-02 17:14:04

 

1.jpg

 为缓解关税带来的影响,日本率先低头,与美国展开谈判

 

在国际贸易博弈的舞台上,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考验。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要求将美日贸易逆差缩减至零,并强硬要求日本扩大进口美国的汽车、牛肉、大米和水产品等,甚至还列出了希望日本取消关税以外限制的清单。

这一系列要求让人们不禁思考:日本究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应对来自大洋彼岸的巨大压力?只能说,中国最初给到的提醒,日本并非放在心上。

1、日本最早谈判,结果如何?

我们知道,美国政府此前宣布,将对日本进口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并对其他多种日本商品施加24%的额外关税。这使得日本正面临近年来最严峻的经济挑战。

具体而言,4月7日东京股票市场因为美国所谓的“关税冲击”而出现剧烈波动。当天,日经指数遭遇大幅下跌,创下了有史以来第三大单日跌幅。

可想而知,如果美国进一步加征关税,那么这种政策必将对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即汽车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再加上全球供应链的高度复杂性和互联性,一旦汽车产业受到打击,其连锁反应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进而给日本整体经济带来更大压力和不确定性。

日本担忧地称,“日本经济刚刚有了一些复苏迹象,但这样的逆风可能使经济再度陷入低迷。”

就这样,日本成为了与美国最早谈判的国家,为缓解经济压力,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前往美国,与对方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

2.jpg

特朗普给日本开出更苛刻加码,比如将两国贸易逆差减到零,同时加大对美国汽车等商品的出口

2、美国对日本漫天要价,背后目的不简单

尽管双方磋商整整1个小时,但就现状来看,几乎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日本首相石破茂透露,特朗普表示希望将美日贸易逆差缩减至零,并强硬要求日本增加对美国汽车的进口。此外,特朗普还列出了包括牛肉、大米、水产品和马铃薯在内的一系列希望扩大对日出口的商品类别,并要求日本取消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措施。

从中不难看出来,特朗普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十分强硬,有一种漫天要价,一定让日本“大出血”的姿态。

事实上,美国关税战,表面上看似为了从中获取经济利益,但实际上其背后有更深远的战略意图。

根据美国媒体的披露,这些意图的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源于2024年发布的《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其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向贸易伙伴施加压力,并通过关税手段敦促盟友配合其遏制中国的战略。

可见,美国现行的关税政策就是基于该报告所进行的具体执行方案。

3.jpg

面对特朗普发出的245%关税威胁,中国拒绝低头,反手也给美国商品加税

3、中国给全球打了个样

当然,这也离不开日本一味妥协的因素。

为应对美国关税行动,日本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综合对策本部,本以为通过与美国的谈判能获得豁免机会,然而事实证明,日本的让步并未换来美国的放宽政策。

这种行为,不仅反映美日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更反映出在面对霸权时,妥协让步只会让对方愈发气焰嚣张,开出更苛刻的条件。

二战后,日美两国名义上是盟友,实质上却存在明显的主从关系。

尤其在经济领域,美国的GDP总量约为日本的六倍,这使得日本在贸易谈判中缺乏足够的筹码。虽然日本获得了与美国优先进行贸易谈判的权利,但这实际上更多是因为日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巨大,以及日本容易接受妥协的可能性更高。

换言之,以短期利益换取的暂时安宁,很可能成为长期痛苦的开始。而毫无原则的让步也只会会助长对方的气焰。这一点,是中国一直在强调的。

4.jpg

中国不惧关税威胁,与俄罗斯、巴西、欧洲等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4、中国对美“拔刀亮剑”

就在不久之前,美国突然加大关税力度,将中国商品的“对等关税”税率从22%提升到惊人的245%。这种接近于“经济掠夺”的行为,无异于撕下了国际贸易规则的遮羞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务部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形式的讹诈。

如果把中国此前的经济策略比作“微创手术”,那么将对美关税升至125%则是“拔刀亮剑”。美国智库普遍认为,中国此举明显标志着态度的升级,是对特朗普政策的一种直接回应。

毕竟中国有着巨大的地理和经济优势,资源丰富且多样化,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从俄罗斯、南非、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国进口资源。

强大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即便面对全球经济动荡,中国依然能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这将使中国企业在科技和财务方面都更具优势,使西方企业难以匹敌。

所以,正如中国商务部所说:“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走不通。”日本当前所面对的困境,或许正是对长期采取讨好政策的一种冷酷反思:这条道路究竟能走多远?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