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朱亚夫:功勋劳模黄宝妹的家庭生活
点击:  作者:朱亚夫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1-07-10 12:52:57

 

黄宝妹

 

在党的百年华诞前夕, 90岁的上海纺织女工、新中国第一代劳模黄宝妹获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的“七一勋章”。黄宝妹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上海浦东高桥人,国棉十七厂纺织工人,上海市第一、二、三、四、五届人民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9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3次出席国际会议,8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功勋劳模黄宝妹的家庭生活

 

这样一位闻名全国的功勋劳模,她的家庭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最近,我拨通了她的电话,一问一答,黄宝妹说话中气十足,丝毫没有格愣。待到上门采访,更是见她身体硬朗,耳聪目明,手脚麻利,虽年已九十,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动作敏捷,我想这也许她是“劳动模范”关系吧。她捧出了一大堆收藏的照片,指着一张张照片,用一口地道的上海话,讲起了她的家庭故事……

 

 

 

出生于贫苦家庭

 

记得俄罗斯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世界上每个家庭都不相似,有过不幸,也有过幸福。黄宝妹的家庭就是这样。她1931年出身于上海浦东高东镇麦家宅,那是一个豺狼当道、民不聊生的年代。黄宝妹家里一贫如洗,父亲是批发豆腐后挑出去叫卖,赚几个铜钱养家糊口。母亲的命更可邻,她原是山东人,五六岁时被人拐卖,先到济南,后来七转八转到了上海,从小做童养媳,16岁守寡,后经好心人介绍,跟了她父亲。

 

黄宝妹原有兄弟姊妹9人,但是因为穷,不是饿死,就是病死,最后活下来就只有黄宝妹和她妹妹、弟弟3个人,她是阿六头。黄宝妹说:“我记得很清楚,母亲生下我大弟弟第天,就去帮人家带孩子、做奶妈,结果大弟弟因为没奶吃,哭瞎了眼睛。罪过呀,后来大弟弟因为有病无钱看医生,结果眼睁睁死在母亲的怀抱里。”当时 ,黄宝妹一家借住在一间破烂的矮房子内,四面透风,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分担家里生计,她11岁时就会做家务,干农活。12岁时,就跟母亲到东海之滨贩盐卖,或者一个人挑着两捆豆箕、甜罗粟,到镇上去叫卖,一走就是十八、二十里路,而且还是乡下头的烂泥路!13岁就进日本人开的纺织厂做童工, 66出,12小时工作制,两班倒,过着“日不见天,夜不见地”的生活。这就是黄宝妹的童年生活,现在十来岁的小孩那里会吃这种苦……

 

经得起考验的婚姻

 

解放后,黄宝妹抱着强烈的翻身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当上了全国劳模。如何面对荣誉和称赞,黄宝妹的婚姻经受了考验。事实证明,黄宝妹是经得起考验的。她的丈夫吴华芳是同一个厂的保全工,一位朴实勤奋的普通工人。1948年,黄宝妹18岁时,由父母作主与他结婚,俩人相濡以沫,白头到老。黄宝妹自从1953年评上全国劳模后,《人民日报》曾经先后47次报道她的事迹,黄宝妹的大幅照片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于是她成了“新闻人物”。当年黄宝妹20多岁,风华正茂,人又长得漂亮,不经意间成了当时很多未婚男子爱摹与追求的对象。一时间,求爱的信件像雪片般地飞向黄宝妹的单位上海国棉十七厂。这些求爱信既有来自全国的普通民众,也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还有一些社会著名人士。但是黄宝妹不为所动,将这些求爱信如数上交给厂党委。厂党委一看,知道这种事处理不好,会出大事的。于是指定专人处理,那位同志见求爱信数量太多,决定油印后分头寄出,总工会负责人知道后说:“不行,怎么能油印呢?必须手写!”于是厂党委就把抄写回复任务交给了厂教育科,教育科几个人加了好几个班才完成了任务。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谁知这些回信寄出后,效果甚微,求爱信照样源源而来。正当厂里陷入困境时,《人民日报》记者获悉此情况,心生一计,他们有意识地分两次报道了黄宝妹的家庭情况,并刊登了黄宝妹全家福的照片,说明了她已有丈夫和儿子,这场求爱风波才平息了。

 

黄宝妹不但经受了求爱风波,还抵住了当“电影明星”的诱惑。那是上世纪中叶,周总理来上海视察工作时指示上海说:上海劳动模范很多,电影系统应该拍一部反映劳模题材的电影,以真人真事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我们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

 

 

电影《黄宝妹》剧照

 

上海市委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将黄宝妹的经历搬上银幕,并由她自演。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电影《黄宝妹》终于拍好了。影片在全国各地公映,各大电影院门口贴满了《黄宝妹》的海报,黄宝妹的工装像还上了《上影画报》的封面。一时间,她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还有许多行业来邀请她去作报告,几乎每周都要有单位邀请,一度她成了“报告专业户”。国庆十周年的时候,黄宝妹正好在北京参加观礼活动,一天,周总理邀请文化部及电影界的主要演员吃饭,她也应邀参加了。文化部有位副部长对周总理说:“上海《黄宝妹》电影拍得很成功。真不简单,自己演自己,艺术性也强,建议让黄宝妹当专业演员。”当即总理说:“可以。”当时黄宝妹很紧张,马上回答说:“我不来赛,拍电影辰光,我连路也走不好。”坚决回绝了,因为她心里清楚:我是党培养的一个纺织女工,我的岗位在车间,不是在银幕。离开了劳动岗位,我什么都不是。拍电影只是党交待的一项任务而已。如果专业从事这项工作,恐怕连跑龙套都轮不到。“

 

回沪后黄宝妹将此事告诉了丈夫,老吴很高兴,对她说:“您做得对!”谈到这里,黄宝妹笑着说:“现在看来,当时我对自己认识还算清醒,如果当时忘乎所以,今天肯定不会有劳动模范黄宝妹!现在有些年轻人追求什么出名要求早,好高骛远,动不动喜欢跳槽,其实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容易跌跟斗。”

 

 

黄宝妹学拍照

 

幸福的晚年生活

 

退休后,黄宝妹“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坚持老有所为,发光发热,正如颁授词所说:黄宝妹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为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坚持发光发热,是退而不休的老劳模。”对此黄宝妹的丈夫老吴依然相伴在旁,全心支持,从无怨言。

 

2006年黄宝妹回归社区后,发现社区有个辣手问题,就是小区业委会很难建起来,原因很多,有的是因居民工作忙,有的是怕麻烦,还有的是怕得罪人等等,她想“小区也是家,居委干部只有几个人,不靠大家怎么行?”于是她就像年轻时说服工厂姐妹们一样,用“绣花”功夫说服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家园建设,终于配合居委推动小区成立了业委会。之后,她还积极配合业委会工作,安装监控探头、灭蚊灯,更换破旧信报箱,拓宽应急通道等。前几年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成立,她听说后第一时间报名加入。黄宝妹还结合 “四史”学习教育,在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和哔哩哔哩“老杨树宣讲汇”直播间当起“网红主播”,向校区、园区、社区的年轻一代讲述身边的党史,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国家的发展。也是巧,前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在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黄宝妹向总书记汇报了她的晚年生活。总书记称赞黄宝妹是新中国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说得这里,黄宝妹动情地说:“其实老伴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为我也牺牲了许多,正像歌曲《十五的月亮》中唱的:‘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获得的荣誉中有我老伴的一半。”

 

 

黄宝妹生活照

 

现在黄宝妹住在儿子家,全家老小七口人住在一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但是其乐融融。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相处的是婆媳关系,然而黄宝妹与与媳妇亲如女儿,互敬互爱,在地区传为佳话,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去年疫情期间,黄宝妹还带头号召儿孙们和小区居民一起捐款,为“城市守护者”送去爱心和关怀。如今黄宝妹的儿子和媳妇都已退休,还在工作的是孙子、孙媳,还有一个可爱的重孙女。家务由全由媳妇操持,每天晚上,全家人围住在一大桌子上吃饭,有说有笑,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此情此景,比起黄宝妹童年的家庭真有天壤之别。

 

本文作者为上海作家会员、上海老年学会老年社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此文原载《新民晚报•家庭周报》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朱亚夫:功勋劳模黄宝妹的家庭生活

    2021-07-10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