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江宇 |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抢跑”吗?
点击:  作者:江宇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1-06-22 23:18:13

 

认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抢跑”的观点,缺乏历史的依据。实际上,无论是依靠旧中国的经济制度,还是设想中的新民主主义制度,都不可能启动现代化。这个结论是在建国初期一系列事实的教育下得出的,其中,最早的一次就是1950年发生的“四月危机”。


1.webp (41).jpg

 

谈到新中国初期的发展战略,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就放弃了原来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经济道路,而提前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士对此感到惋惜,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就是当年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如果不那么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经济可以“少耽误20年”,早就开始改革开放了。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是理解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钥匙。

 

认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抢跑”的观点,缺乏历史的依据。实际上,无论是依靠旧中国的经济制度,还是设想中的新民主主义制度,都不可能启动现代化。这个结论是在建国初期一系列事实的教育下得出的,其中,最早的一次就是1950年发生的“四月危机”。

 

四月危机

 

1950年4月,新中国遇到第一次经济危机。表面上,这次危机是治理通货膨胀带来的后果。自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城市地区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和投机行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平抑物价、打击投机。1950年3月,物价趋于稳定,但工商业普遍出现商品滞销、停业、歇业,失业人口大量增加,上海4月份棉纱、米、面粉交易量分别只有1月的53%、17%、56%[1],私人工商业者的情绪是“挂红旗五心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这次危机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也使得新政权与工人、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日渐紧张。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应对这次危机,委托中央书记处(当时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会)候补书记、中财办主任陈云牵头制定具体办法。在1950年5月召开的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上,陈云分析了工商业困难的原因:

 

第一,金融和物价的稳定,暴露了同时又抑制了过去社会上的虚假购买力。他分析,自抗战以后,通货一直膨胀,物价上升,人民重货轻币,都囤积物资,囤积量为数甚大,形成很大的虚假购买力,工商业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物价稳定后,人民心理改成重币轻货,都想保存货币,不愿保存物资,而且过去陈货纷纷外抛,致使工商业销路停滞[2]。

 

第二,过去适合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发展起来的若干工商业,由于帝国主义的统治以及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消灭,许多货物失去市场,另有许多过去满足特权阶级享受的货物也不适合人民需求的规格。“上海市长陈毅每月能够自由支配的款仅合五十斤小米,较之国民党上海市长吴国桢相差至巨[3]。”

 

第三,许多私营企业机构臃肿,企业经营方法不合理;同一行业内部盲目竞争,地方与地方之间供求不协调;

 

第四,长期战争造成人民购买力降低;公债发行和税收制度不完善等,也是原因之一。

 

归结起来,陈云所总结的这几条原因,背后的机制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无法适应新中国现代化的需要。上述这几条问题——经济结构的依附性和投机性、广大人民的购买力不足、民族工业的弱小——正是近代以来一般殖民地经济所共有的特征。

 

在需求方,旧中国具有殖民地经济的典型特征,即高度依赖外部需求和特权阶层的需求,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足。这种建立在依附性、投机性基础上的需求,实质上是脱离本国实体经济和民族经济的体外循环,无法充分启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典型的“虚假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几个方面的“虚假繁荣”都破灭了:

 

首先,外国殖民者的特权消除了,甚至对中国进行封锁,以简单原材料出口为特征的依附性需求减弱了。

 

其次,社会革命消除了原有的特权阶层,过去面向食利者阶层的奢侈消费受到抑制,据当时估算,这导致全年消费下降折合230亿斤小米[4]。陈云认为,“这种降低不可能一下就恢复,有些也不应该恢复[5]”。

 

第三,建国前的民族工商业结构失调,投机性很强,大量需求是投机性需求,1936年工业和运输业资产净值13.3亿元,而商业和金融业为58.7亿元,是工交部门的4倍以上,这种畸形结构使实体经济严重依赖国内外金融资本。随着打击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过去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形成的金融投机和物资投机性需求也减弱和消失了[6]。总之,旧中国依靠依附国外、投机炒作和食利者阶层的消费所维持的那部分需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削弱甚至消失了,这自然暂时影响到经济增长。但这种影响属于“刮骨疗毒”,只有结束这种虚假繁荣,才能开启真实增长。

 

从供给方,中国也具有殖民地经济的典型特征:产业结构被动纳入国际分工,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薄弱。1936年,全国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28%,其中机器制造业仅占2.2%[7],石油、机械等基础工业几乎为空白。基础工业的薄弱,使得轻工业进入和平环境恢复生产后,很快遇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瓶颈,开工不足。这既是1950年这次危机的原因,也是后来几年轻工业多次开工不足的原因。

 

也就是说,需求方面,殖民地性质的虚假需求泡沫破灭了;供给方面,中国缺乏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基础工业,低端产业恶性竞争,这两方面的原因,就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多次经济危机的原因。这些危机清晰地表明,旧中国留下的经济基础和经济体制,如果不经过改造,就不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

 

标注: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上海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90.

[2]陈云.扭转商品滞销.[A]..陈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91.

[3] 陈云.在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综合小组讨论会上的讲话.[A].中央文献研究室. 陈云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M]. 2015:701.

[4] 陈云.在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综合小组讨论会上的讲话.[A].中央文献研究室. 陈云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M]. 2015:701.

[5] 陈云.陈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88-91.

[6]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66.

[7] 李悦.中国工业部门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25.

 

本文节选自《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江宇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