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程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尝试
点击:  作者:程刚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12-02 17:31:06

 

1.jpg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罗范懿著《人的价值学》。


【摘要】本文拟从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当代现实价值等方面解读“三和原理”。“三和原理”是罗范懿老师所创“人的价值学”的核心内容,其主要观点:人的价值由物生价值与人生价值组成,重点肯定了人对亲属以外的他人、对公众创造价值的意义,即“和分”概念原理;从通用公式:人生价值由人的价值减去物生价值,演化出种种运算公式和量化编程等项内容,即“和差”运算原理;肯定了物生价值必须向人生价值转化,以及不同人群的转化内容和过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是物生价值向人生价值的转化平台等,即“和谐”转化原理。时代、民众需要信仰,信仰之学的研究正逢其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方兴未艾。
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会的高级运动,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运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不会有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经之路。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为人类思想的解放提供了空前的活力,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思想的传播插上了翅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产生真理的最佳途径。

罗范懿老师通过重走长征路,在长期实践、缜密思考并在借鉴以往理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人的价值学》。“挖出了人类沉睡千万年来终于能让人类认识自我、科学自我的一面镜子”(卓尚栋语)[1]其核心是三和原理,即“和分概念”原理、“和差运算”原理和“和谐转化”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益实践。
一、立足传统文化解读“三和原理”中的“和分”概念原理
思维从概念开始。因为人的头脑思维概念也是一种物质,所以其形成后运行会具有惯性。概念是用来确定、对照、监督的。最好的监督当然是每个人的自我监督,在人有自我监管能力之前,树立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很重要。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思想形成之前的知识收集、储备、整理并形成概念的过程值得深入研究。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学、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原因,依本人看应得利于:儒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道家的古典辩证唯物主义、佛家的空性利他观。
“三和”理论同样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并且发扬光大。儒家确定人天关系、讲求伦常,“和分”概念确定名份,把“人的价值”进行再一次精准拆分,不由得让人耳目一新、暗自赞叹;道家以阴阳、五行观世界,“和差”运算道分阴阳,“价”分“人”“物”,“物生”、“人生”互为转化;佛家现实超越、惟慧是业、奉献众生,“和谐”转化,自利利他,不增不减,皆大欢喜。儒立伦常、道立阴阳、佛立十方。总之,“三和”原理以概念“立”人心,以运算“理”人心,以平台“砺”人心。
再者,从事物无限可分的角度出发,理论是永远要发展的。“日取其半,万世不竭”[3](《庄子》),“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4](《中庸》)。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义”与“利”之别即是“和分”缘起,但是还是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从个体来说,“人生”与“物生”的区别确实显而易见的。孔子:“泛爱众而亲仁”,在“爱众与亲仁”[7]中,“爱众”是表现,“亲仁”是内在需求,他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说明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古代儒家的荀子对人与其它事物的区别就很有借鉴意义。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9]从生存特征区分“人”和“物”,“人”不同于“物”,自然“人生价值”与“物生价值”也是不同的。
“心”是古代的概念边界问题,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知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10]至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种心理状态从何而来,时至今日,还需要继续挖掘,“人生”与“物生”价值说为继续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总之,儒家的智、仁、勇;道家的道、德、玄;佛家的信、愿、行,凡此种种都为“三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土壤。“和分概念”原理为智、为道、为信,“和差运算”原理为仁、为德、为愿,“和谐转化”原理为勇、为玄、为行。就价值论而言可谓是“古今一体”。
二、立足中国革命解读“三和原理”中的“和差”运算原理
“人间随处有乘除”“和差”运算原理是在以极高的革命直觉和斗争意识提出“和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对社会学、尤其是对“人的价值”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社会概念是社会时代变革的产物,变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和差”运算的过程。对比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把“武装斗争”的概念植入党内的斗争哲学中去,把“工农红军”的概念植入到民众头脑中去,把“土地革命”植入到中共产党员的头脑中去,从而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新理论创新。
运用“和差”概念中的“人生”与“物生”的价值,解决了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让社会各阶级的思想轨迹、运动轨迹生动起来,从而发展了马思主义,形成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自觉革命行动。“和分概念”从马克思的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中浸洗、分离出“人的价值”概念,“和差”运算把“人的价值”、“人生价值”和“物生价值”有机运行起来。
革命概念就是革命的价值方向。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主动为革命提炼每个时期的新任务,用简明语言提炼出人民能懂的概念。为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土豪、分田地”、“武装割据”最传奇的是造出了一个“井冈山地区。”“物生”与“人生”的“和差”运算原理在以后的革命历史时期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
(一)《为人民服务》中“三和”原理论中的“和差”运算原理体现
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11]用类比的方法说出了“人的价值学”中“和差”运算原理中的运算立场,就是以人民利益为尺度和参照物。习近平总书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2]更加充分的表述了“人与物”价值的区别以及社会政治学中“和差”运算的恒等式。“人的价值学”重在建立动态的“和差”运算,“和差”运算过程即是自我修正过程。“有缺点不怕批评”改正缺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计算出“人生”价值与“物生”价值的比值,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正确运用“和差”运算其结局是“兴旺未来”。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组织起一批人生价值为“正”的有志人士,集体进行充分的自我“和差”运算,修正了自己的和革命方向。“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13]“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14]这是经过充分的“和差”运算后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思想表述。
(二)《纪念白求恩》也举出了一些“和差”运算中与中国革命方向相反的——“物生”价值很突出的做法。
著名的重庆渣滓洞“狱中八条”中就有“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整党整风;”等饱含血泪和坚贞的要求限制、整顿党内“物生价值”的忠告。
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15]其“和差”运算的值总是偏向于“物生”的。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以职业为转化平台,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医术高超,使白求恩在人生价值上获得突出的“正”价值。被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大书而特书,被誉为共产主义精神的国际主义战士。
“和差”运算的实践通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使民众的社会“和差”运算参与度越来越广,民众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唯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做好“和差”运算。
三、立足当代意义解读“三和”原理论中“和谐”转化原理
(一)为新时期社会民众信仰之学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被世界所接受,尤其是“新冠疫情”让世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更加清晰。社会也需要形成共同探讨社会思潮的舆论氛围,为这一理念充实鲜活的实践内容。这样才能使思想的范畴在人们长期生活积淀中成为观念,观念一经产生就会指导人的行动。
社会观念的形成需要“经营”,必须有一群社会观念的营造者,负责社会观念的建设与监督。中国古代有“小儿语”、“谶语”之说。都是有人有意识营造的结果。
目前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严重落后于“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的需求,各种敌对势力的思想意识渗透从未停止,如果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强势介入,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成为社会民众的普遍心理需求,才使得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局面得以扭转,恐怕今天不会这样乐观,但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看,对社会观念的监督与营造依然是我们政权的首要任务。
民众的政治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要求“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对立。”这里体现了“人生”与“物生”的对立,在新时期对民众能自觉实现“人生”价值,自觉提升“人生”价值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罗范懿老师自觉进行的“和谐”转化原理探究,为民众信仰之学中的“人生”价值自觉实践,添了“砖”加了“瓦”。
(二)继承了毛泽东主席强调的建设无产阶级思想消除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理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说: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在意识形态的对手一天也没有放弃奴役人民、压迫人民的幻想。影响人民、教育人民是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任务,在无产阶级专政前提下,所谓“革命”首先就是主观上把人生价值的实践牢牢地超越物生价值的实践,并且主动进行“物生”价值向“人生”价值“和谐”转化的实践过程,并且使整个社会以“人生”价值的实践为主流,当时青少年的人生理想多是想成为军人、作家、科学家等以“为人民服务为荣,以贪图享乐为耻”,今天我们还在享受着这一政治遗产。
毛泽东主席做了有益的“和谐”转化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实践成果,对未成年人有极大的传承意义。
首先,“全民皆兵”的理论树立了民众的斗争意识和独立意识、负责意识,对青年人的社会动员打出了很大的提前量。使个人自觉服从于社会发展的大局,尤其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许多青年人的生命得到升华,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社会价值,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但他们社会实践人生价值,为后来人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与参考。今天被高校和社会广泛欢迎的“三支一扶”依然能看到知青当年的身影,有人以为知青是被耽误的一代,但在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恰恰证明了他们在思想上捍卫了新中国的历史价值。在意识形态领域绝不允许知青一代的贡献被“雪藏”,绝不允许他们人还活着,却被一些人急不可待的打入历史的悲剧出现。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这是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已经面临着危险。知青们付出了奉献的汗水,决不能再让他们咽下“无知”、“被利用”的泪水。是他们加快了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否定他们的功绩,否定他们的判断力,就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犯罪。但是请相信他们是从“和差”运算、“和谐”转化的社会计算平台中走出来的,他们过去以人生所特有的价值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存在,现在也会,将来还会。
其次,全民政治意识的训练,即“人民万岁”的理念深入政府的每一个角落,毫不犹豫地把人民放到政治的顶层建设,从思想层面确立了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为青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平台。
再次,就是人民的全民监督意识,为保持政权的清正廉洁提供了保证。把一个政权纳入到,人民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不是以经济、金钱来障碍人民执政,为青年相应国家号召提供保障。
第四,一大批劳动英雄劳动模范,成为人民代表。在劳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成为人民的代言人,陈永贵、郭凤莲、王进喜等一大批人民英雄走向国家的政权机构,这个政权的革命性,斗争性,得到了保证,为未成年人树立了明确的榜样。这就为未成年人“和谐”转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劳动的主体性得到了确定,人民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确立,用未成年人的内在转化代替外在的管理,极大减少了社会资源的管理成本。
目前,资本主义世界以“物生”价值为主要追求目标,对未成年人有相当的影响力,以“物生”价值,绑架了“人生”价值,吞噬了人的价值,实际上是降低了人的属性中“人生”价值的实践。尤其是“进化论”的社会应用,使人的“物生”价值,被西方以国家的力量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给“物生”价值的社会膨胀提供了物质理论基础,使“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世界的主流。落后就要被压迫、被剥削,成为主导思想,甚至于人为造出一些弱势群体。如“羊吃人”的运动,国企改制中也制造了一大批下岗工人的弱势群体,以多数人的劳动权、经营权被剥夺,为少数人的财富集中提供了条件,出现了一系列的事件,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又回到了原点即有产者与无产者的矛盾;人的价值论被模糊,对青年的影响力巨大,物欲膨胀大于追求奉献,这个历史责任,早晚是要负的。目前的岗位缺人、人找不到岗位,就是一大矛盾,而矛盾的缘起就是因为过度追求“物生”价值,忽视“人生”价值,一句话,“物生”多了,“人生”就少了。
道分阴阳,“物生”为阴,“人生”为阳。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生原料。思想是物质,应该按物质的发展规律去观察去培养。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16]这种说法很适合思想存在的特性。马克思研究了人的社会和个体价值。提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7]这一概念。并且以“自由人联合体”[18]的概念形成未来社会的运行框架。这是站在现行社会之外,考察一个“成年人群”的思想行为轨迹。但在这个“成年人群”在未成年之前的研究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为马恩经典作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列宁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国家,毛泽东主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民族阶级,这些经典作家他们的对象可以说都是以“成年人群”为主要对象。
共产党人会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正在加大在思想意识领域研究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的力度。也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真的共产党人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前进”。[19]人民不甘心与被膨胀的“物生”价值所掩埋,在商品经济的“物生”价值大潮大行其道的时候,罗范懿老师的“三和”原理有很强的积极实践作用,他站在当今时代,回望上个世纪,以长征为“标本”、为研究对象,对研究人类思想的轨迹形成、对指导青少年正确思想轨迹的形成进行了卓有价值的系统论述,从未成年人思想意识培养领域来说是填补了空白,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自信”的提出已经说明中国社会目前是一个“和谐”转化的场所。“万古事为今日”,今天的一切都是历史的结果,今天又重新规划历史的未来。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国际级“和谐”转化平台,并且正在打造“一带一路”世界性的“和谐”转化平台,这是一个世界工程,也是世纪工程,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相信这一天会来的,用毛主席的话说,“它是一艘看得见桅干的航船”,“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一个躁动于母腹中的一个婴儿”。[20]
毛泽东主席已经把一个旧世界,转化成为一个新世界,一个有利于“和谐”转化的新世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把一个皇帝(溥仪)转化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把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转化到社会主义社会,把奴隶社会(藏族)转化到社会主义社会,把原始社会(如赫哲族),转化到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成为世界的奇迹,为人的“物生”价值与“人生”价值的转换开创了一个社会新天地。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上、广、深等城市的经济体量已不容忽视。人们的财富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再加上我们党的“打黑除恶”、“精准扶贫”等系列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社会错误价值观正在得到归正。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民对共产主义信仰的需求已经提上日程,用习总书记的话说:“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于世界舞台的中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该是新时代的思想主题,中国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应当走上了历史发展的前台。
毛泽东主席在《愚公移山》中说:“就是要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人民有这样的信心: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21]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的呼唤,“三和”原理通古、通今,直指未来。是“四个自信”尤其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有效诠释,是社会学信息化时代每一个人的一个全新的社会“中央处理器”。
四、立足“三和原理”中的“和分”概念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历史阶段。
用“和分”概念解读马克思主义会更加清晰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的人类社会。
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后,在那里,人们自觉最求“人生价值”而无需最求“物生价值”。用“和分”概念理解就一目了然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里体现的“人类社会”和马克思后来所用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同义语。“人类社会”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告别弱肉强食的动物法则,人们才彻底剔除了私有欲望和剥削意识,才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没有阶级差别、阶级压迫的理想社会制度。人们才掌握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自然和社会的奴隶变成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从必然王国飞跃到理想王国。因此,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算是真正的“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有信仰的重要体现,价值决定信仰,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价值。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我们把罗范懿老师寻找到的“物生价值”与“人生价值”植入社会人群的行动中,使其在社会事务中自觉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创建“世界大同价值”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血雨腥风完成了中国化,经历了痛定思痛走上了时代化,必将通过人民的觉醒完成大众化。大道至简,这,就是在改变世界!

注释

[1]罗范懿《人的价值学》,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三页。

[2]老子 《道德经》 第一章

[3]庄子《庄子.杂篇.天下》

[4]子思《中庸》

[5]孔子《论语.里仁》

[6]孔子《论语.雍也》

[7]孔子《论语.学而》

[8]孔子《论语.雍也》

[9]荀子《荀子.王制》

[10]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

[11][13][1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2]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15]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6]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17][18]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9]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20]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21]毛泽东《愚公移山》

(作者系黑龙江职业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书记副教;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