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诞辰207周年纪念日。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名字早已跨越时空的局限,成为追求真理、反抗压迫、变革现实的精神旗帜。今天,我们追忆马克思,不仅要铭记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科学理论,更要从他的鲜明品格中汲取前进力量、照亮前行征途。
追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而燃烧生命的斗争品格
年仅17岁的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下震撼人心的人生宣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在其自白中指出,他认为最幸福的事就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最不幸的事则是屈服。马克思的一生是始终“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而斗争的一生。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撰写《共产党宣言》,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确立党纲,他们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呐喊向世界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思想武器、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团结了世界范围内被剥削和压迫的无产阶级。1853至1862年间,马克思高度关注中国革命问题并先后撰写多篇有关中国革命的评论文章。1864年,马克思参与创立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阶级联合斗争,领导了反抗资产阶级压迫、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罢工浪潮。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密切关注并撰写《法兰西内战》,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经验。1881年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回信,高度关注并尝试探索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恩格斯评价他,“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为绝大多数人谋求解放的斗争品格和崇高境界在今天依然散发光芒,照耀着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前行路。
追忆马克思刨根问底追求学术真理的求知品格
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绝非对一切的盲目否定,而是以真理之光穿透虚假表象的理论勇气和求知品格。马克思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以刨根问底的批判精神扎根理论世界,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前人学说,逐步搭建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异化劳动,揭示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人的本质的异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直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缺陷,以“人的本质是一切关系的总和”和“改变世界”的实践观提出唯物史观的基本构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批判唯心史观与青年黑格尔派决裂,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阐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科学论断,将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空想拽入现实运动,为无产阶级寻求解放提供精神武器;面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的局限,马克思耗时四十年撰写《资本论》,他层层剥离商品拜物教的假象,从劳动价值论切入破解剩余价值奥秘,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时至今日,《资本论》依然畅销于全世界,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指导无产阶级斗争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追忆马克思立足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品格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宣言道破了他和以往哲学家们的本质区别,宣明了他立足实践、改造世界的实践品格。马克思的理论不是书斋里的玄想,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结晶,他始终秉持“实践第一”的方法论原则,深深扎根现实社会进行观察和思考。
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对普鲁士莱茵省“林木盗窃案”的考察、评论与辩护,是其思想从纯粹批判转向社会经济现实分析的重要起点,他从实践的“实际利益”触发撰写《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反对剥夺人民正当权利的林木盗窃法。在此期间,他还悉心收集摩泽尔地区人民生活的大量材料,撰写《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为底层人民发声。马克思绝不是理论的观察者,而是实践的参与者。在《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亲自参与、指导街头抗议与工人集会,将报刊作为动员、团结群众的阵地,为持续创办报刊,马克思致信亲友,请他们为报刊撰稿、帮忙推销报刊。在创办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马克思与威廉·沃尔弗等人共同创办工人讲座,通俗易懂地为工人们宣讲政治经济学、历史及共产主义理论等。在国际工人协会时期,马克思经常将家作为总委员会的开会地点,支持和指导工人们的罢工、供货活动等经济斗争,积极推动工人的政治斗争。列宁曾说:“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语境,需要我们胸怀这种立足实践的实践品格,以“行动派”的作风发展理论、运用理论,让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自证、焕发光辉。
追忆马克思在苦难中淬炼自我的刚毅品格
马克思的一生,是与贫困、流亡、疾病抗争的一生,相比于他精神的富足,颠沛流离、饱受艰辛更是他生活的基本底色。1843年,因批判普鲁士专制制度,他被迫离开故乡特里尔,流亡巴黎,在此与恩格斯开启毕生合作。1845年,法国政府受普鲁士压力驱逐他,遂迁居布鲁塞尔,却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先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又遭法国政府放逐,最终于1849年流亡伦敦。在伦敦的30余年里,他遭英国政府暗中监视,四个子女因贫病不幸夭折,靠恩格斯资助勉强维持生计,却仍在大英博物馆坚持完成《资本论》等不朽著作。马克思在致信好友魏德迈时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苦难淬炼了马克思的刚毅品格,让他在饱受艰辛的环境中完成一部部人类思想史上的巨著。
马克思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马克思、回望马克思,不仅是为了缅怀和纪念,更是赓续传承他的精神力量,以“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追光者、“怀疑一切”的求真者、“改变世界”的行动者、“永不屈服”的坚韧者的姿态在新时代续写灿烂篇章。
文章来源于学马恩 悟原理 ,作者学马恩 悟原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