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台海论坛 > 阅读信息
兰斌强:张亚中的“和平协议”是什么货色?能解决两岸问题吗?
点击:  作者:兰斌强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1-09-11 09:43:34

 

1.webp (16).jpg 

 

【兰斌强视频号截图】

9月4日,中国国民党举办了一场主席候选人政见发表会,四位候选人都发表了自己当选党主席后的政见观点,并开展了提问、诘问、结论等环节。候选人的一些观点对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未来政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其中有关两岸问题的观点无疑是重中之重。四位候选人的两岸问题观点,有三个人的观点与之前及当前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并无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唯有张亚中先生的观点看以来稍有新意,于是,这几天在两岸社会引发一些热议。

笔者在国民党这场政见发表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在大陆平台转发了张亚中的主要观点,引发广泛围观,在笔者的微信视频号上观看的98万,转发27万多,点赞3万多,留言近800条。可见大陆不少民众对张亚中的观点是持肯定态度的。
 
然而,也有一些读者、观众对张亚中的政见观点不以为然,更有读者发私信或在我的微博留言,咨询张亚中在政见发表会上说的其《两岸和平备忘录》的具体内容。

对于张亚中这次提出的《两岸和平备忘录》具体内容,媒体、智库并未对外公开透露,所以笔者也一时无法回应和答复,更不便随意评论。

今天(10日),香港《中评社》全文刊登了张亚中先生的《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以下简称为“和平协议”),虽然这份“和平协议”注明是2008年10月10日发表的,但从台湾相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张亚中先生所指的《两岸和平备忘录》,其内容除了在一些用词上略有变化外,关键的主张和观点与这份“和平协议”的内容无根本差异。

1.webp (17).jpg

 

【香港《中评社》发表张亚中“协议”的标题截图】


既如此,笔者就张亚中先生的“和平协议”略作点评,让我们认识一下:

张亚中的“和平协议”究竟有哪些内容?

张亚中的“和平协议”能解决当前乃至未来两岸问题吗?

一、张亚中的“和平协议”主要内容

除了前言外,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文”、“性质看法”以及“条文说明”。

在第一部分“本文”中,“和平协议”用七条将两岸关系与未来发展作了一个框架性的确定,并作为“协议”双方签署的文本。这一部分看似很简单,但其中一些用词用语带有很深的玄机,如:

“两岸同属整个中国”;

“两岸在平等之基础上,发展彼此间正常之关系”;

“尊重对方在其领域内之最高权力,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国际上代表对方”“双方均尊重对方之内部宪政秩序与对外事务方面之权威”;

“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对方,完全以和平方法解决双方之歧见”;

“两岸决定在双方同意之领域成立共同体”。

在第二部分“性质看法”中,“和平协议”用五点将两岸的关系作了一个原则概念上的定性,即:

“结束敌对状态”“尊重签约双方的主体性”。

在第三部分“条文说明”中,“和平协议”将第一、第二部分上述关键问题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说明和定性,是关键的部分。这些内容表面上看是维护中国统一,但实际上与大陆提出的一个中国原则精神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完全相反。


首先,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精神,强调“整个中国”概念

“条文说明”中将两岸的关系定位成“两岸同属‘整个中国’”。声称“我们可以将‘整个中国’(whole China)看成一个屋顶或是两岸相加之合,‘整个中国’的权力目前暂时由两岸政府分别行使。”
“‘一个中国’的用法容易产生文字上的模糊,更容易引发两岸‘谁是这一个?’的争议”。
“所谓的‘中国’应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的总合,主权属於两岸全体人民。两岸均应放弃‘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或‘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排它性’论述,接受‘大陆与台湾同属中国’的看法。因此,就文字的周延性与客观性而言,以‘整个中国’取代‘一个中国’,既不失其原义,又能完整地表达出其应有的意义,‘整个中国’也意指两岸在互动中,必须将‘中国做为一个整体’(China as awhole)做为原则来思考。”
“未来北京与他国签署有关疆界的条约时,台北方面亦有权参与,反之亦然,原因很简单,两岸的边界均是两岸中国人的边界,不是两岸自己可以说了就算。”

其次,曲解《反分裂国家法》,强调两岸“地位平等”“互不隶属”

“条文说明”中声称,
“两岸关系不是彼此的‘内政(domestic)关系’,即台湾地区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的一部分。反之亦然。”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其实也是同样的精神,即反对台湾从‘中国’中分裂,而不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分裂。”
“北京与台北的政府均只有在自己所管辖的领域内享有完整的管辖权,而不能及於对方。如果用国际法的术语来说,两岸只有在自己的领域内才是个完整的国际法人,如果从整个中国的领域,或整个中国的事务来看,两岸均非完整的法人。”

第三,设想效仿欧共体,成立“两岸共同体”

“条文说明”中用不少笔墨描述了欧洲共同体的性质、形态以及运作方式,然后将未来两岸关系的构成也以此为类型,称
“两岸共同体能够成立,透过多种共同体的运作,重叠认同将因而扩大。当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人民将愈来愈能接受两岸同为中国人,其为命运共同体的看法时,两岸从统合到统一自然有了坚固的基础。”
“对台湾人民而言,纯粹仿照自由贸易机制的两岸经贸互动,短期或许对台湾有利,但是长期而言,台湾经济有可能经由经济自由流动而逐渐被掏空。透过‘共同体’机制,台湾的利益才有可能确保。”

虽然“条文说明”稍微解释了“两岸共同体”与欧洲共同体有区别,但是从其上下文强调的逻辑关系来看,显然是在鼓吹两岸关系能效仿欧洲共同体。

第四,鼓吹两岸同时出现在国际组织

“条文说明”中在论述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因大陆的原因受阻,以及不满足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国际组织而应该以正式会员国身份参与后,提出了一个“两岸三席”的概念,即
“以‘两岸三席’的方式为之。例如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参与上,容许台湾以‘台北中国’(Taipei China)名义参与,而台湾也同意两岸共组一‘两岸共同体’或‘中华共同体’代表团做为两岸参与的第三席。”

第五,类比国际方式签署“和平协议”

“条文说明”中一方面解释两岸不同于“国与国”的关系,一方面又提出两岸互动、国际间交往,以及签署协议应该“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也就是这些完全按照目前台湾当局“外交模式”来处理,如“互设常设代表处”所处理两岸事务的手法与目前台当局在其没有“邦交”的国家完全一样;更滑稽的是,在签署这份“和平协议”的双方署名和批准方面,也要“为大多数国际条约或协定的有关规定”。

第六,承诺“不使用武力”

“条文说明”在这一条中实际上就是试图要求大陆放弃武力统一的方式而只留下一条所谓“和平统一”的道。

最后,“条文说明”在“结语”中将“和平协议”的核心观点表达出来,称
“‘整个中国’必须是两岸的共识,也是互信的基础,两岸虽有大小之别,但是目前各为一具有宪政秩序的政治实体,也是一个必须尊重的客观现实,透过共同体的建立,两岸逐渐整合为一个真正的‘一个中国’或许可以是一个最理想的路径。”

二、张亚中的“和平协议”能解决当前,乃至未来两岸问题吗?


从上面笔者的介绍,张亚中的“和平协议”实质上是一个戴上帽子的“两国论”,因此,它不仅不可能解决当前两岸问题,更无助于中国统一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中华民国”早已灭亡


这一点,笔者曾在以往多篇文章中都作过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但有关基本的概念必须再加以强调,即: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华民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已经灭亡了,如今盘踞在台湾岛上的台湾当局不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割据势力;1971年10月25日,台湾代表所谓“中华民国”被联合国驱逐,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之日,无论是从国际法还是国际社会,代表中国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而绝没有“中华民国”!

如果至今还不承认这个事实,还以所谓“台湾有自己的宪法、宪政体系”等为由就以为自己还是“中华民国”,是合法的政府,并且要大陆接受这个所谓的“事实”,这是十分荒谬的,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联合国不会承认、国际社会不会承认,与中国建交的179个国家也不会承认。

因此,在没有认清,或者说至今还不接受这个最起码的事实前,特别是还以“中华民国”的身份来与大陆谈所谓的“和平协议”同样是荒谬的。

第二,中国统一进程中,没有什么“两个区域”“两个政府”一说


至今中国尚未统一是事实,而这个事实也意味着中国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正是如此,大陆从1949年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提出的口号是“解放台湾”,盘踞在岛上的台湾当局也是因此负隅顽抗。近几十年,因两岸关系的缓和,特别是在2008年马英九执掌台湾政权后表现出了与大陆和解姿态后,大陆充分考虑到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逐渐将“解放”变为“统一”,而“和平统一”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产生的。

但岛内的分裂“台独”意识和势力一直没有停歇,甚至越来越猖狂,即使在马英九时期也是如此,而且还有过之而不及。因此,大陆不得不在“统一”的问题上继续保留“武力统一”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有必要“解放台湾”随时可以继续。

那么,何为“必要”?这就是《反分裂国家法》划出的三条红线,即
第一条红线:“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
第二条红线: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
第三条红线: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如果发生有人越过这三条红线中的任何一条,就意味着“武力统一”的战火点燃。

目前,岛内已经有人在试图越线玩火,其中表现得最充分、最猖狂的当属民进党及其支持者,但也只是在偷偷摸摸阶段,并没敢真正的公开,其最大的保护伞就是“中华民国”的招牌。长久以来,国民党虽然表面上反对“台独”,但实际动作上并未为国家统一做过多少贡献,倒是明里暗里操纵着“两个中国”,而他们打着的是与民进党一样的“中华民国”招牌。

民进党和国民党玩弄的手段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只不过民进党图谋的是“台湾国”,而国民党图谋的“中华民国”。

由此可见,早已灭亡的“中华民国”招牌就是阻碍中国统一的关键所在。

因此,彻底解决“中华民国”这个僵死牌是中国统一问题上首先应明确、解决的问题,所以根本上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国“两个区域”和“两个政府”一说,只有中央如何实施统一的方式。

第三,“和平统一”不等于承认台湾割据政权


大陆自将“解放”逐渐变为“统一”后,从台湾同胞的利益考虑,一直提倡和平统一。虽然大陆知道这条路不容易,付出的成本会很大,但从民族大意和国家的未来着想,体现了相当大的胸怀和格局。

但若岛内以为这是大陆软弱或不敢实施武力统一,那不仅是误判,而且一定会贻误自己。其中,民进党及其“台独”分子必将在解放军的炮火中灰飞烟灭,而还死死抱着“中华民国”僵死牌的国民党必将被中华民族滚滚向前的巨轮碾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当大陆表展现和平统一的愿望时,国民党的高层和一些政治人物应该把握好机遇,充分认清自己的价值和所该扮演的角色,正确做一个为祖国统一贡献大、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能留下一笔光鲜色彩的人物,而非相反。

第四,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名词解决不了统一问题


现在,回头再简单评论一下张亚中的“和平协议”。

其实看了上面的内容,说实话,真不值得太多的评论。稍有一点国家、民族意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份打着“和平”的协议,一是根本行不通,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或许台湾赞成的比例会比大陆多一点);二是这份“和平协议”带给大陆和台湾未来解决两岸问题以及国际问题的只有混乱(如大陆现在还要为自己的身份证明、两岸同时出现在国际组织而不被认为是“两国”、大陆与别国签署外交协议还需要得到台湾“政府”的许可等等荒唐观点);三是无论是“整个中国”还是“两岸三席”,只不过是20年前已经证明是不可能的实现“一国三宪”的翻版和偷梁换柱的把戏

因此,张亚中的“和平协议”虽然用了不少的新名词,可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国统一问题。

或许有读者质疑,那为何笔者会转发张亚中在国民党政见会上的发言内容?

转发并不等同于完全认可,主要想表达三个观点,一是张亚中对国民党提出的批判还是相对比较准的,这点应该认可;二是国民党的衰落对政党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三是了解台湾政坛搞花样与干实事是决然不同的两种现象,不可将两者统一。

最后,回答一下网友要我预测一下本次国民党主席候选人谁能最后胜出的问题:

从两岸媒体和社会对张亚中关注的热度来看,张亚中似乎会成为此次的一匹黑马,不过,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实质上,当前国民党的氛围,特别是国民党当前在台湾社会所扮演的的角色,张亚中不可能成为黑马,而只会在朱立伦和江启臣二人中选,其中江启臣的可能性要大于朱立伦

其实,无论是江启臣还是朱立伦,我们看了张亚中的“和平协议”后,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国民党已经越来越边缘化,如果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2024的大选,国民党基本没戏,即使民进党如此之滥。

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统一的迫切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