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衣服是劳动人民的,面孔是精神贵族的
点击:  作者:小庄    来源:八角楼上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3-11-25 11:02:22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我本是高山》的问题,那么我想这句话应该是贴切的——衣服是劳动人民的,面孔是精神贵族的。

 

因为创作者脑子里的世界观,是一个精神贵族的世界观,所以他们只能从他们的世界观里面去分析劳动人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所以,我们看到了大山里的孩子去网吧,看到了农村酗酒的母亲,看到了张桂梅校长的“浪漫华尔兹”,看到了支撑信仰的爱情故事。这种表现手法就像《毛选》中说的那样:“对于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如果说电影在具体事件的改编上,还勉强能在观众接受的范围之内,那么在探讨支撑张桂梅校长精神动力的源泉问题上,则完全超出了观众的承受底线。

 

于是,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关于什么是共产主义信仰的讨论。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是整部电影中最重要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电影创作者的角度来说,他们显然陷入了一个矛盾之中,这个矛盾就是他们既不想空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口号,但却又无法理解张桂梅的那种牺牲奉献精神。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一个人做事的出发点,总是以个人利益至上为原则的,他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改编出一个脱离了利己主义的故事。可是偏偏张桂梅创办女子学校的这件事,又是与他们的世界观相违背的,怎么可能有人做一件事毫不利己呢?这从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去看,简直是有违天理。

 

于是他们需要寻找一个理由来解释这种“有违天理”的事迹,但这个理由又不可能与他们个人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根本上相违背,怎么办?那这个理由只能是爱情了。于是,对亡夫的思念就成为了这种精神动力背后的源泉。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衣服是劳动人民的,面孔是精神贵族的”现象,张桂梅校长的这种精神和初衷,就毫无疑问的在这种世界观的塑造中被庸俗化了。

 

所以,从网上大量对这部电影的批判声来看,我们的文艺批判毫无疑问的前进了一步。但是这种前进中是否伴随着倒退呢?

 

是的。

 

如果说,在精神贵族的世界里,共产主义的信仰被扭曲成了个人主义的爱情故事,那么在大量的网络批判声中,这种信仰也同样地被片面化了。

 

张桂梅校长是否伟大,是否值得歌颂,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她把自己的命运,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山区贫苦人家孩子的命运,山区贫苦女孩的价值实现牢牢的绑定在一起,这种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当然是伟大的,这种精神也是共产主义精神中一个不可获缺的部分。

 

但是,问题显然不仅仅停留在这里,一个人怎么做是一回事,社会舆论怎么去宣传又是另一回事。当我们宣传口在宣传这种精神的时候,如果把这种精神完全等同于共产主义精神,有意无意的忽视造成山区贫苦女孩不能上学的经济基础上的根源,忽视为什么只有上学以后考了编制、进了单位才算“救赎”,而社会上其他的劳动则往往意味着沉沦和毁灭的社会现状。

 

如果完全忽视了造成问题的根源和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却把解决山区女孩不能上学问题的希望,甚至解决社会贫苦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种纯粹的个人牺牲与奉献精神之上,并将其美名曰“共产主义信仰”。那么我们在歌颂共产主义信仰的问题上,就毫无疑问的在前进一步的同时,又倒退了两大步。

 

这等于是把共产主义信仰中革命精神的那一部分阉割抽离,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的革命信念模糊掩盖,然后将其中资产阶级也可以接受的那一部分所谓“牺牲奉献”独立出来加以颂扬,把这种阉割后的精神作为包装共产主义信仰的无害神像,磨去它的革命锋芒,大声高呼:你们看,这就是共产主义信仰,这就是共产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把共产主义精神和信仰,视作了单纯的牺牲和奉献,单纯的无私与付出,或者说宣传上有意无意的把这种精神与共产主义信仰完全等同起来,却丝毫不愿意去触及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那么这就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种空想共产主义。从某个角度来说,它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要远比《我本是高山》里面的那种庸俗化和低级趣味还要危险得多。

 

什么是共产主义精神和信仰?

 

它的内涵当然可以很多,比如我们说的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但是这一切的精神源泉,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的,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追求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界,因而必须团结组织起来,朝着一切剥削制度作斗争的阶级革命之上的。

 

道理不需要太多,就如延安时期宣传共产主义一样,宣传的目的仅仅只是一个: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让群众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阶级斗争才能最终将自身从剥削阶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决定》

 

也是在这个革命的斗争过程之中,劳动人民才能发现他们作为一个阶级,他们的命运是根本一致的。于是大家把个人的斗争,置身于整个阶级的斗争之中,这种斗争不再是为着某些狭隘利益集团的私利,而是为了整个阶级的解放和命运,这个时候,普遍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才能真正地被创造出来。那时候就不是只有一个张桂梅,而是会有千千万万个张桂梅。

 

文:小庄;来源:八角楼上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