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炸管道”证据链曝光 美国“信用”已透支
点击:  作者:国际在线    来源:国际在线今日头条号  发布时间:2023-02-13 10:35:05

 

去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位于波罗的海水域部分发生爆炸,各方调查一直无果,幕后真凶成谜。日前,前美国《纽约时报》知名记者西摩·赫什的一篇文章似乎揭开了谜底。

 

在这篇题为《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详实调查报道中,赫什通过呈现大量细节和证据链,披露了美国政府如何策划已久、美国军方又如何在总统的授意下实施爆炸的。

 

 

西摩·赫什发表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截图

 

文章发表后,美国方面极力否认,俄罗斯重申要彻查!

 

详实的披露,可疑的否认

 

根据赫什的调查,早在“北溪”管道被炸前9个多月的202112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就联合美国军方、中央情报局以及国务院等要害部门,谋划破坏“北溪”管道。

 

按照计划,20226月,在北约举行“波罗的海行动”军事演习期间,由美国海军潜水和打捞中心培训的美国海军潜水员秘密在波罗的海水域的“北溪”管道上安放了可远程遥控炸弹。三个多月后的926日,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道中的三条。

 

“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是德国和西欧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的主要渠道。该项目由“北溪-1”和“北溪-2”两条支线组成。“北溪-1”由两条管道组成,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溪-2”也包括两条管道,与“北溪-1”的管道基本平行,自去年建成后,尚未投入使用,但已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赫什在报道中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写道,美国中情局(CIA)的相关人员在制定计划之初就强调,“如果这次袭击追溯到美国,就是一场战争行为”。因此,美国政府层面就如何在不被追溯到明确责任人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如何不留下任何证据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密谋。最终,中情局负责制定的具体计划由美国总统拜登亲自批准。

 

 

西摩·赫什文章截图

 

面对这一内容详实的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情局和国务院均予以否认,并回击说赫什此前也有报道出现过错误。挪威外交部也否认曾协助美方行动。

 

然而,无论是赫什的报道,还是多国媒体,都没有忘记美国领导人以及白宫高官对“北溪”管道一直以来毫不避讳的敌视态度。尤其是美国领导人此前关于有能力“终结”“北溪”管道的表态,如今看来更显得“可疑”。

 

20222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与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的坦克和部队越过乌克兰边界,‘北溪-2’天然气管道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

 

而在拜登之前,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曾发表过类似言论。

 

纽兰:“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北溪-2’管道项目无论如何都不会继续推进。”

 

 

西摩·赫什文章截图

 

赫什在报道中提到,一些参与摧毁“北溪”管道的知情人士以及中情局的一些高级官员当时以为,拜登及其外交团队成员的这些表态说明,破坏“北溪”管道已“不再被视为秘密选项”。

 

 

西摩·赫什文章截图

 

俄罗斯要求彻查

 

管道爆炸事件发生后,美国媒体立即将事件渲染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并指责俄罗斯应为爆炸负责,同时不再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随后的调查做进一步报道。几个欧洲当事国虽然认为管道可能遭人为破坏,但同样把矛头指向俄罗斯。

 

 

20221226日,《纽约时报》报道称,在调查人员搜集爆炸线索时,俄罗斯开始悄悄对这条管道进行昂贵的维修,这使得关于谁是袭击幕后黑手的理论复杂起来。

 

俄罗斯当时直言,是西方国家在制造破坏。

 

在舆论的压力下,瑞典、丹麦、德国分别展开调查。但俄罗斯向瑞典和丹麦提出的成立联合调查组的提议却遭到拒绝。

 

俄罗斯驻丹麦大使弗拉基米尔·巴尔宾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丹麦方面自启动调查以来,没有公布任何关于调查进展和结果的信息,也从未与俄方展开合作,这不禁令人生疑。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相关报道截图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也质疑瑞典拒绝俄方参与调查的动机。

 

 

俄罗斯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扎哈罗娃的看法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本月2日在接受俄国家电视台采访时明确表示,俄方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做了调查,俄方认为,美国直接参与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拉夫罗夫:“美国试图撇清自己,像他们一贯的做法那样撒谎。但我们知道,美国直接参与了爆炸事件。”

 

 

英国《太阳报》转播拉夫罗夫(右)接受俄国家电视台采访视频截图

 

赫什发布调查报道后,俄方再次予以回应。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10日表示,赫什的报道为公众厘清了事实,也证明了对爆炸事件展开国际调查的必要性。“不找出责任人并惩罚他们,我们就决不罢休。”

 

路透社报道截图

 

同一天,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也表示,赫什的报道表明,美国霸权主义行为不仅危害世界安全,而且直接损害美国盟友的自身利益。

 

沃洛金:“我们已看到一个事实,美国对其盟友进行了事实上的打击,德国、法国、荷兰(的能源供应)都受到了影响。美国对他们的盟友也不留情面。联合国应该评估美国领导人的行动。”

 

 

“欧元周报”网站(Euro Weekly New)报道截图

 

赫什在调查报告中直言,美国看到“北溪”管道在为俄罗斯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让德国从俄罗斯获得了充足的廉价能源,并作为天然气分销商从中获利,从而减少了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美国认为,只要“北溪”管道仍然在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只要欧洲依赖俄罗斯能源,那么在面对乌克兰危机升级的形势下,欧洲国家就更不愿意向乌克兰提供资金和武器。因此,破坏“北溪”管道自然成为美国的一个选项。

 

 

西摩·赫什文章截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曾评论说,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美国政府抛开国际法准则是其一贯的做法,美国恣意破坏国际基础设施,早已积习难改。

 

萨克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爆炸事件发生后评论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让欧洲‘一劳永逸地’摆脱俄罗斯能源。他似乎对这一事件感到高兴。对于重要的国际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一事,我认为他的这种反应有些奇怪,也让我感到惊讶。当然,美国过去曾多次破坏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苏联时期的管道、伊朗核设施等等。”

 

 

西摩·赫什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在2022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布林肯将欧洲能源危机恶化的后果描述为潜在的好时刻。他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为未来几年提供了巨大的战略机遇”。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拜登政府说,华盛顿现在可以成为欧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商。

 

2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记者关于赫什报道的提问时也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是重大跨国基础设施,有关爆炸事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全球生态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必须受到追责。

 

毛宁:“如果赫什的调查报道属实,这是不可接受并且必须受到追责的行为。美方应当向世界作出负责任的交代。”

 

来源:国际在线今日头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