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蒲慕明院士: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仍需探讨——《科技导报》创刊初期的回忆
点击:  作者:蒲慕明    来源:科技导报  发布时间:2020-08-07 10:41:05

 

 蒲慕明院士

 

蒲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

 

《科技导报》于1980年创刊,是美国的华裔学者为中国大陆读者编辑的中文学术刊物,目的是为探讨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与方法提供一个平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南加州尔湾的加州大学任教,有机会参与了《科技导报》创刊初期的编辑工作。在主编钱宁的领导下,我和在洛克希德公司工作的牛春匀博士,以及几位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一起,编辑了《科技导报》的第三和第四期。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

 

30多年后,当我再度为一份新刊物《国家科学评论》的出版效力时,多年来埋在心中的种子再度发芽。

 

1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天到来,现代化提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议程。关心祖国的华裔学者决定成立一个科技教育协会,这个协会的部分成员就是推动《科技导报》出版的主力。

 

发行初期的主编是钱宁(地球物理),编委会成员有杨振宁(物理)、陈省身(数学)、张明觉(生物)、邹至庄(经济)、冯元桢(生物工程)、田长霖(机械工程)、韦潜光(化工)、李耀滋(航空力学)、易家训(应用力学)、吴耀祖(流体力学)等。

 

还有一批为约稿、撰稿直接贡献力量的通讯编辑,如谢定裕(应用数学)、聂华桐(理论物理)、钱致榕(实验物理)、潘毓刚(化学)、袁休(应用力学)、黄谔(海洋学)等。

 

每期还有负责收集和编辑稿件的责任编辑,我(生物物理)和牛春匀(航空工程)负责编辑第三、四期。除此之外,英文稿件的中文翻译也是责任编辑的工作。

 

2

 

《科技导报》头四期的许多稿件来自国际上各领域的顶尖学者,如诺贝尔经济奖得主Milton Friedman的《市场机制和计划经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邹至庄的《中国经济计划的计量模型》、密西根大学政治学中国问题专家Michael Oksenberg的《中国开发政策的前景及其世界影响》、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Clark Kerr写的《从人口预测看今后20年美国的高等教育》等。

 

《科技导报》最初几期的主编钱宁,早年在国内做地球物理工作,70年代后期定居加州柏萨狄那市,而她的家就是《科技导报》的编辑部。从我在尔湾的住所到加州柏萨狄那市车行一个多小时,往返还算方便。

 

除了我和牛春匀两位编辑以外,有时还有访问学者(如胡南琦、秦克诚)和留学生(杨维明)来帮忙。

 

3

 

《科技导报》的内容以综述和报导为主,没有原始性论文,稿件来源以约稿为主。

 

《科技导报》有许多报导性的内容,如第三期我们决定以四分之一的内容介绍美国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的发展情况。

 

 

这种大学是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教育机构,立足于社区,为大批青年提供了就业所需的技能教育。与传统学术性的大学不同,社区大学教育项目和课程模式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为美国工商业提供了大批基础技术人员,是中学后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做这个专辑,我还充当记者到各处调研和访问,在第三期撰写了《一座没有校舍的大学》和《柏市大学访问记》两文。《科技导报》中社区大学的这个专题报导,在40年后仍有借鉴意义。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仍集中在精英教育,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基础技能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第四期中为撰写《十年来的美国电视教育》一文,我以记者身份对南加州海岸社区大学学区的远程电视课程(telecourses)的设计和实施做了深度的调研和访问。

 

通过bilibili网站,我做了神经生物学的系列讲座,每次听众都达到了数千人。线上讲座可实时回答听的疑问,可见远程课程在互联网时代将发挥更大的效能。

 

4

 

《科技导报》在美国出了四期以后,由于经费和人力问题,于1984年交给国内的出版单位继续出版,到现在《科技导报》还是国内的一份重要科学刊物。

 

 

封面刊名的字体还沿用当年创刊时的字体,但没有原有的小标题探讨现代化的道路和方法,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刊物以是原创性论文为主。中国仍然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方向和策略仍需探讨。

 

但是,40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面临的国际科技态势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已不是在西方先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上仿效追赶,而是在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必须走不同的路;西方发达国家也应在全球一体化的框架中,探讨他们未来应走的道路。

 

以现代化医疗体系为例,科技先进的西方国家体系缺陷在近期的新冠疫情中暴露无遗。未来世界面临的全球性危机,从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到气候变迁和环境污染,都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合作解决。

 

中国开辟的道路与西方国家的道路虽有不同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一个和谐发展、青山绿水的地球村

 

再此,向《科技导报》提一点期望,就是未来能多发表一些综述性和展望性文章,为我国未来在探讨崭新而有全球普适性的现代化道路和方法做一些贡献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