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企业参谋 > 战略发展 > 阅读信息
赵玉平:司马懿的选择谋略
点击:  作者:赵玉平    来源:商界评论  发布时间:2015-08-19 10:23:46

 u=838221766,4146675556&fm=11&gp=0.jpg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谋略,做出选择很简单,但能否坚持自己的选择逻辑、跳出已有选择陷阱、对做出的选择果断执行,决定了选择的最终效果。

公元228年的春天,祁山深处的西城异常宁静,大白天街上空无一人。只见城楼上有一人,头戴纶巾,焚香抚琴;城楼下有一人,带着15万大军,黑压压一片,甚是壮观。

这就是《三国演义》所讲述的空城计,似乎每个人都烂熟于心。

       当时,司马懿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进城还是不进城。如果选择进城,成功了,可以活捉诸葛亮,要是不成功,反会被对方活捉。如果选择不进城,万一城里没有埋伏,就会错过活捉诸葛亮的大好机会。所以,司马懿在西城门前左右为难。

后来的事情比较明了:司马懿传下军令,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往北山而退。司马懿被当成了诸葛亮的反面,被取笑、调侃,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他的谋略。

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司马懿判断局势有一个重要的方法——看人要看一贯性,不能看临时表现,要看他的历史表现、长期表现。以司马懿的了解,诸葛亮的一贯行为是——谨慎。

试想一下,一贯谨慎的人,怎么可能大开四门?诸葛亮的这种反常行为,在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反常行为背后必定有意想不到的秘密”。比如,《西游记》里唐三藏遇到的那些妖精。妖精的一贯行为是什么?青面红发、巨齿獠牙、见人就吃。可是你再看,妖精看见唐三藏是什么表现?千娇百媚、燕语莺声,既漂亮,又温柔。你说妖精为什么在唐三藏面前这么反常?一句话,它想吃唐三藏的肉啊。

      司马懿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判断诸葛亮的。而且,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是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判断自己。因此,司马懿最终还是没有冒险进城,那他这个选择对不对呢?

此次,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他所面对的局势可以用“危机”二字来形容。诸葛亮这次出兵那是节节胜利,赵子龙斩了曹魏五员大将,诸葛亮占领了安定、南安、天水三郡,打败了夏侯懋、曹真、郭淮,席卷了整个战场。曹魏政权没办法了,才急调司马懿到军前临时指挥战斗,所以形势特别危急。而且算算部队就可以知道,此时司马懿手里的部队和大将都没有诸葛亮多。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能把诸葛亮逼退,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所以,如果选择进西城,万一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反倒会葬送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胜利成果。

  绝不掉入别人备好的选项里

虽然热热闹闹地分析了这么多,如果你有兴趣翻一下《三国志》以及相关史书就会发现,“空城计”其实是假的。

诸葛亮跟司马懿真正的对决不是在公元228年,而是公元231年。在“空城计”之前,“马谡失街亭”中打败马谡的也不是司马懿,是曹魏大将张郃,是他打败了马谡,逼着诸葛亮全军撤退的。街亭大战发生时,司马懿正驻扎在宛城(今河南南阳)防备东吴,距离那么远,他根本没有时间来到西城。公元231年春天,诸葛亮出兵祁山,恰好曹魏大都督曹真病重,诸葛亮就把曹魏将领贾嗣、魏平的主力包围在了祁山附近,这时候魏主曹睿才紧急把防守东线的司马懿从宛城调来西线,防备诸葛亮。

b7003af33a87e950be7915e810385343faf2b4cc.jpg

那么,这个巅峰对决到底谁胜谁负呢?

在交战的第一个阶段,司马懿带着大军到了祁山附近,准备跟诸葛亮开战。他准备派一支小部队驻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市),然后自己带主力部队去寻找诸葛亮的主力决战。然而,这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提了反对意见,他就是张郃。

        张郃认为,应该兵分前后二军,前军迎击诸葛亮,后军驻守雍城(今陕西凤翔城南)、郿城(今陕西眉县北),但司马懿断然否定了张郃的意见,说战争的原则首先是集中原则,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打歼灭战。所以,司马懿决定集中兵力,直扑祁山——诸葛亮的大营。

诸葛亮跟司马懿打了吗?诸葛亮才不打呢,他看到司马懿倾巢而来,采取了避实就虚的策略,大军一转头,就奔赴上邽去了。上邽只有4000名魏军防守,而且诸葛亮速度特别快,等司马懿到祁山的时候,他已经到上邽了。在这样一个被动的形势下,司马懿又做了一个特殊的决策——立刻去追。按理说不应该追,因为此刻诸葛亮已经到上邽了,那边战斗肯定已经打响,而且万一路上有埋伏怎么办?那司马懿怎么追的呢?史书上记载,“卷甲晨夜赴之”。意思就是说,把甲胄都卷起来,全军轻装前进,不分白天晚上,飞奔去上邽。当时就有将领提出,说敌人都已经到了,我们去了也白去。但司马懿却淡然一笑,说你们都不了解诸葛亮,他做事谨慎,到了上邽一定是一不开战,二不割麦。他会先安营扎寨,那么多人安营扎寨,一定会很费时间,等我们到那里的时候,他应该刚安完营。因此,只要我们快一点,是可以赶到的。果然,当司马懿赶到上邽时,诸葛亮的大营才刚扎完,还没开战呢。

所以,我们看到诸葛亮这个统帅,优点是谨慎,缺点是太谨慎。不过,这一点倒是成全了司马懿。

司马懿的这个策略叫“看优点抓破绽”。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最容易被别人抓住破绽。这就好比,能说的人在说的时候被人抓住破绽,能跑的人在跑的时候被人抓住破绽。

当战役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时候,两军终于相遇了。相遇之后,两军先是有一场小战,规模不大,没分出胜负,司马懿就收兵了,并扎下一座大营,与诸葛亮形成对峙。诸葛亮一看,司马懿的营盘建得很好,没有什么机会,于是就启动全军撤回到祁山去了。

此时,司马懿又遇到一个选择:追还是不追?司马懿毅然决定——追。张郃此时又提出了不同意见。他发现司马懿的打仗方式就是牛皮糖策略,贴上去,但是不打,你走我就跟着你,你停我就陪着你,你走我再跟着。这种追而不击的战略,还不如屯军于此,然后分出奇兵寻找战机。但司马懿仍然没有采纳张郃的建议,还是追了过去。

这正中诸葛亮下怀,他就等着司马懿追来,蜀军已经在天水附近的卤城摆开了阵势。这阵势有多大?据《晋书》记载,“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占据了两个山头,中间断了一条河,做了一个巨大的阵型。司马懿指挥着自己的十几万大军扑上来,一时之间小小的卤城,战云密布。所有曹魏和西蜀的将士都认为,一场生死大战就要开始了。结果司马懿到达卤城以后,气势汹汹,毫不犹豫地做了一件事情——迅速建了一座比西蜀大营还坚固的大营,眼见着一个血腥拼杀就变成了一个劳动竞赛,两支大军比拼房地产,比质量、比速度。

司马懿建成大营以后,把部队都收敛到大营里边,固守待援,也不开打,就在屋里待着。这件事情引起了曹魏和西蜀很多将士的不满,心想既然不打,又为什么追上来呢?其实这里有一个很高明的思路,就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绝对不要掉入别人备好的选项里。

在祁山一战中,司马懿一直跟诸葛亮拧着劲儿,偏不按常理出牌。我们生活工作中也有这种情况,自己的选择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这个安排如果来自竞争对手,轻则会干扰我们的思路,重则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面对诸葛亮的聪明布局,司马懿也不笨,他并没有按诸葛亮的思路来出牌。那么,司马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和聪明人过招,一定要让思维有所突破,突破对手给你准备好的选项,能在这些选项之外看到其他选择,这才行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赵玉平:司马懿的选择谋略

    2015-08-19
  • 内容 相关信息

  • 赵玉平:司马懿的选择谋略

    2015-08-19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