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金一南:有这三个人在,甲午战争焉能不败?
点击:  作者:金一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08 13:04:58

 

         【导读谈甲午战争,必须注意三个人物:醇亲王奕譞、北洋大臣李鸿章、帝师翁同龢。在没有认清那部庞杂腐朽的封建官僚机器之前,针对个人的结论往往是轻率的。三人身份各异,观点各异,利害各异,却是晚晴政治腐败的一个缩影。

 

 

奕譞:两个心病

  首先是慈禧指派的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醇亲王奕譞。此人在任上筹措款项,建立机构,确实做了一些事情。但自他入主海军之日起,便给海军带来了过多政治利害。

  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主持海军衙门时,正值慈禧撤帘归政、光绪亲政在即的关键时期。奕譞深知慈禧专权,亲睹即使慈禧亲生子同治帝,亦被长期作为“儿皇帝”对待的境况。同治帝病亡无子,两宫皇太后宣布醇亲王奕譞之子入承大统,奕譞竟然“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可见对祸福的感受有多么深。

多年来,他担心其子光绪帝永远只能做个儿皇帝,也担心自己不慎惹怒慈禧,招致更大祸患。他“谦卑谨慎,翼翼小心”,“深宫派办事宜,靡不殚心竭力”,甚至“前赏杏黄轿,至今不敢乘坐”,被慈禧评价为“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18866月,慈禧做出试探,宣布“明年正月择皇帝亲政日期”。奕譞立即反应,两次率诸王大臣“请皇太后仍训政”,使慈禧“勉从之”。获得的回报,是慈禧“命醇亲王仍措理诸务”。奕譞十分清楚,不这样做不但光绪帝不能亲政,自己也可能“诸务”“措理”不成。

 

 

这就是奕譞出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时的精神状态。其最大心愿并非海军建设,而是如何使光绪帝平安掌权。海军衙门不过是他完成这一夙愿的平台。

  指派奕譞出掌海军之时,慈禧正遇烦恼。据李鸿章日记载,1885713日慈禧计修圆明园,估工银2000万两。户部尚书阎敬铭称无款可办。慈禧言改修三海,阎仍答无款。慈禧“喝滚出”。慈禧要修园由来已久。1873年同治帝刚刚亲政,即按慈禧的意思决定重修圆明园。当时奕譞两次上疏、廷辩,在同治皇帝前“面诤泣谏”,最终与恭亲王奕等人一道,阻止了修园活动。

  但在其子被立为皇帝之后,最初坚决反对修园的奕譞,变为挖空心思、挪用海军经费修园的始作俑者。清末政治舞台上,利益决定立场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

  铁甲舰和颐和园是一对矛盾体,可对慈禧来说却并不矛盾。危机时用铁甲舰来维护统治,承平时用颐和园来享受统治,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所以她既主张大办海军,多购舰船,又对阻止她修园的大臣“喝滚出”,给予痛斥。掌握数百万银饷的海军大臣奕譞,知道慈禧既要购舰,也要修园的两个心病。他也有两个心病:既要保己,也要保子。

  奕譞最终选择用海军经费作为协调利益的黏合剂:腾挪经费造一个园子,让慈禧住进去“颐养天年”,不但可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还能让政权早日转移到光绪帝手中。人们指责慈禧以海军换取颐和园,却忽略了更加隐秘的海军大臣奕譞的赌注:以海军经费换取光绪帝亲政。用满足慈禧心愿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心愿。

  若说奕譞早想如此,也不尽然。毕竟他一直记得“庚申之变,大辱国家”。在一份奏折中,他表露出在挪用经费时反复权衡的矛盾:“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再三。”

  李鸿章:新的政治算计

  思维再三之后定下的决心,更难改动。这个深陷官场利害的海军大臣,终于难以自拔。奕譞开始挪款,前后表现十分矛盾,而加入挪款行列的李鸿章,矛盾表现得更加深刻。

李鸿章当年未处朝政中枢,却在反对修园上起了关键作用。他在直隶总督任上,抓捕受朝廷内务府指派,筹集修园木材的奸商李光昭,严加审讯,以“诈传诏旨”判处李光昭斩监候,令朝野大哗。以此案为契机,清廷诸重臣联衔上疏,慈禧的第一次修园活动才被终止。随后李鸿章上奏“停内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禆军实而成远谋”。话虽婉转,也还是有些胆量的。

 

 

为筹建海军,李鸿章奔走数十年,凡海疆大略、海防分区、舰船配制、港口泊位、炮台船坞、官兵俸饷、经费筹措等事,无不参与谋划。即使醇亲王奕譞以光绪皇帝生父身份入主海军衙门,要李鸿章“于存汇丰银行购买快船款内暂提银30万两,修三海工程”,他也推说“因购船尚不敷,请另诣他出有著之款拨付”,予以婉拒。

  但最终他还是加入了挪用海军经费的行列,甚至成为其中积极的筹措者,这首先是对自身政治地位的忧虑。李鸿章多年兴办洋务,在朝中政敌甚多。恭亲王奕失势后,李更失去支撑的台柱。与恭亲王多年不和的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入主海军,且光绪帝亲政在即,李鸿章不得不开始新的政治算计。

  他很快摸透了奕譞那两个心病,从而做出了抉择。在婉拒挪用汇丰银行买船款后不到一个月,李鸿章函“请奕譞在亲政撤帘后继续主持海军”,向醇亲王发出了明确的信号。5个月后因“南海工程款项不敷”,奕譞要李“称创建京师水师学堂或某事借洋款七八十万两”,李鸿章立即办理,从德国银行借款500万马克,约合银90余万两,超出奕譞提出的数目。

  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譞欲以海军经费换取光绪帝早日亲政,会办海军事务大臣李鸿章则欲借海军重新获得一片政治庇荫。1888年奕譞称万寿山工程用款不敷,要李鸿章以海军名义从各地筹款,李即分函两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曾国荃、湖广总督裕禄、湖北巡抚奎斌、四川总督刘秉璋、江西巡抚德馨等,从各地筹到260万两,以利息供慈禧修园,完全跌入了挪款修园的行列。

  李鸿章加入挪款行列的第二个原因,是对形势的错误估计。李本是清廷中最具危机感的大臣。1874年率先指出:“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1881年又称“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目标不能说不明确,警惕性也不可谓不高。

但随着“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的到来及北洋海军成军,作为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在一片夸赞声中李鸿章也开始飘飘然。18911894年两次校阅北洋海军,他感觉“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整个北洋海防,北至辽沈,南至青济,二千里间一气联络,形势完固”。18947月大战爆发近在眼前,他仍然认为“海军就现有铁快各船……似渤海门户坚固,敌尚未敢轻窥。即不增一兵,不加一饷,臣办差可自信,断不致稍有疏虞”。早年对日本的高度警惕,变成了晚年的昏庸和麻木。

1894725日爆发丰岛海战,81日中日宣战,直至829日李鸿章仍奏报“海军力量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则有余”。战前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要求配置速射炮,需银60多万两,李鸿章声称无款。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战败,他才上奏说明海军款项分储各处情况:“汇丰银行存银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存银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存银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开平矿务局领存五十二万七千五百两,总计二百六十万两。”

  无款的海军和藏款的李鸿章形成极其矛盾的对照。这个挖空心思为海军筹措经费的人,最终同样挖空心思“变通”挪用了海军经费。

  到底有多少海军经费被挪用了,一直是笔糊涂账。传说3000万两,显然夸大。较为接近的数字有两种:1200万至1400万两、600万到1000万两。与其说是慈禧挪用的,不如说是奕譞、李鸿章等海军主持者拱手让出去的。当初筹建海军最力的人,后来腾挪海军经费最力。当初反对修园最力的人,后来别出心裁暂借、直拨、挪用、吃息筹资修园最力。

  翁同龢:帝师的野心

  清末政治中这种极其矛盾复杂的现象,也出现在李鸿章的激烈反对派、暗讽慈禧“以昆明(湖)易渤海”的光绪皇帝师傅翁同龢身上。

 

 

翁同龢是甲午战争著名的主战派,其父翁心存是同治皇帝的师傅。父子两人成为“两代帝师”,在朝中的影响可想而知。但就是这位激烈的主战派,作为户部尚书,不设法去节简宫廷开支,反而将海军装备购置费停支两年,“所省价银解部充饷”,将这些钱用来缓解朝廷财政的紧张。

翁同龢如此行事,既有多年与李鸿章深结宿怨的官场现实,又有满足中央权贵排斥汉族封疆大吏的朝廷背景。清朝末年,满族中央政权衰弱,汉族地方官僚崛起,办洋务、兴局厂、练新军、求自强,李鸿章是其中集大成者。在“帝师”翁同龢及一批满族中央权贵的眼中,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个人资本。削弱李鸿章,就要削弱这支舰队。所以限制北洋海军就是限制李鸿章,打击北洋海军就是打击李鸿章,成为这些人的共识。

  “主战”与“主和”的争斗,不过是由承平延伸到战时的官僚倾轧。斗来斗去,吃亏的只能是夹在中间的海军。

  在没有认清那部庞杂腐朽的封建官僚机器之前,针对个人的结论往往是轻率的。奕譞、李鸿章、翁同龢三人,身份各异,观点各异,利害各异,却是晚晴政治腐败的一个缩影。

西方有人评论说:“此大机器……其诸组之轮,不依一共同之方向而旋转,乃各依其私独之方向而旋转。”结果是,在内外利害纵横交织、官场福祸蝇营狗苟的形势下,谁也不会将主要精力投入海军建设。外患未至,海军是政治角逐中的筹码;外患已至,方想起以海军为共同盾牌,却为时晚矣。一个政权将如此多的精力、财力用于内耗,自然无法有效迎接外敌的强悍挑战。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