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灾害风险治理能力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
第一,一些地方对于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的思想认识不足,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在落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第二,一些地方应急指挥体系、依法治灾体系、应急处置机制体系不健全,表现为应急指挥能力不充分、灾害风险防控法规标准不清晰、协同应急机制不灵活。
第三,城乡韧性能力建设不足,在城乡规划与建设上,一方面存在着对灾害风险防范的投入普遍不足,另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等华而不实的投入现象广泛存在。
第四,不少地方应急准备不足,应急队伍人员、救灾装备物资、公众安全教育等准备工作不扎实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
为此,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落实防灾减灾救灾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方针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的能力。
一是夯实认识基础。对灾害风险复杂性的认识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的前提。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对灾害风险的科学认识。
要深刻认识在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增大的风险形势;深刻认识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可能诱发城市运行紊乱、基础设施事故、公共卫生危机、社会稳定等方面风险的风险形势;深刻认识风险的传导、连锁、叠加会加大应急处置难度的困境。
为此,建议各级党委每年就灾害风险形势至少开展一次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深化对本地区、本行业灾害链、灾害系统的科学认识,做到心中有数、警钟长鸣。
二是落实源头治理。从源头上治理重大灾害风险是治本之策。各地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坚决落实好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要求与部署,切实把减轻灾害风险贯穿到城乡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要以落实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九项工程为契机,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应对极端灾害情况的需要,加大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加固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的力度,全面提升特大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综合抗灾韧性,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韧性。
三是推进综合减灾。各类灾害的关联性叠加性决定了综合减灾是减轻重大灾害风险的必由之路。要在构建全灾种大应急体系上下功夫,通过深化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创新推进综合减灾。
各级政府要加大推进协同治理的力度,探索减灾委、安委会、各专项应急指挥部等机制整合的有效途径;要着力整合资源、创新方法、提高投资效能,统筹开展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平安社区等活动;要加强协同联动,把自然灾害防控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传染病疫情防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与维护城乡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结合起来。
四是提升预警能力。预警响应的成效是化解即将发生的重大灾害风险的关键环节。要自上而下完善国家灾害预警体系,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要扩大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强化对全国预警响应工作的业务指导作用,开发并执行权威的国家灾害预警响应规范。
各地要切实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要加强动态风险监测与风险研判,完善预报预警机制,提升预警发布的精准度。
各级应急指挥部要在提升风险研判与果断做出预警决策能力上下功夫,在帮助广大公众对预警信息的准确理解上下功夫,在迅速有力启动实施预警响应行动上下功夫。
五是强化应急准备。系统扎实的应急准备是保障高效应急处置救援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灾害应急准备,提升综合应急响应能力。
要充分依靠法治手段,通过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标准预案的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提升应对灾害的法治保障力;要充分依靠科技手段,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急救援技术装备配备提升应对灾害的科技支撑力;要依靠公众教育、社会政策等手段,引导广大公众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学习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全社会减灾力;要加大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扶持与管理,提升应急救援力;要加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机制,提升应急物资保障力。
建议从国家层面发布权威的《国家应急准备指南》,加强对全国应急准备与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指导。
六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的根本动力与根本保障。
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灾害风险治理责任制;要加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工作力度,统筹领导好自然灾害及各类安全风险治理工作。
基层党组织要教育和带领广大党员自觉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各领域的基层应急准备工作,推动基层应急能力的提升。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应急圈”微信公众号,原载《中国应急管理报》2021年7月31日;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李雪峰 | 汲取郑州巨灾经验教训 提升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能力
2021-08-06•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