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鹿野 | 《小丑》证明,美国人民也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共产党
点击:  作者:鹿野    来源:“察网时评”微信公号【授权编发】  发布时间:2019-11-26 19:20:44

 

电影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80年代里根开启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时代。影片里边的一些细节,诸如大量削减社会救济和自私冷漠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流行等等,的确和80年代至今的新自由主义统治下的美国丝丝入扣,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小丑》是一部近年美国少见的优质作品。从根本上说,新自由主义统治下的美国和民国时期的中国一样,都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剥削社会。


1.webp (6).jpg

 

自打今年10月4日上映以来,美国的电影《小丑》就引发了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现在电影虽然已经上映了一个半月,全球票房也于上周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但是热度却仍然很高。在中国,冯远征、高晓松等名人“小丑妆”的图像也均引发了热议。不过个人感觉,对这部电影的评论有很多偏颇,因此笔者在这里也想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一、一个“杀人疯子”的回忆

 

首先,笔者想对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剧情。《小丑》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亚瑟一面用头撞着墙,一面回忆自己入院前的经历:

 

亚瑟原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喜剧演员,患有无法控制自己发出笑声的怪病。亚瑟一方面努力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另一方面立志像喜剧明星莫瑞一样为世人带来欢乐。但是他不仅经常受到各种人的欺负,甚至还因同事的陷害而丢掉了工作。随后,他因为对三个华尔街精英调戏一名女性不满而激动的发病大笑不止,这一行为被误认是挑衅而遭到毒打,在慌张反抗中开枪击毙了这三个华尔街精英。讽刺的是,在被迫还击杀人之时,他因工作而画的小丑妆容还没来及卸掉。这一事件震动了整个哥谭市,媒体与精英们对小丑大加鞭挞,而广大穷苦劳动者却将其视为反抗资本主义压迫的偶像,并且因为当时他正做着小丑的装扮,而纷纷画上了小丑妆走上街头。哥谭市的首富托马斯·韦恩则极为愤怒,表示要竞选市长并严惩小丑。

 

接下来,亚瑟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他就是母亲早年和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他兴冲冲地去找托马斯·韦恩去认亲,却被告知他母亲只是早年在韦恩家工作过,孩子是领养的,所谓私生子一说完全是精神失常的幻想。第二次认亲时,亚瑟还被刚刚看完卓别林影片的托马斯·韦恩一拳打在脸上。之后,医院与警方也纷纷拿出证据证明其的确是被领养的,养母不仅精神有问题,还从小就虐待他,才造成了他的种种疾病和苦难。得知真相后,绝望的亚瑟用枕头捂死了一心想要认亲的“养母”,并拿着她给他留下的有托马斯·韦恩亲笔签名的照片,再一次发出了狂笑。

 

接下来,亚瑟又杀死了当初陷害他的同事,并且在上喜剧明星莫瑞节目时,坦诚自己就是杀死三个华尔街恶棍的人。他在节目上有力的回击了莫瑞的质问:所谓对与错,不过是万恶的美国式资本主义体制与价值观决定的。像他这样的穷苦人如果死在街上,根本不会有人看一眼。托马斯·韦恩和莫瑞等人之所以把素未谋面的三个人渣说成是好人,为他们的被杀痛哭流涕,说到底不过是因为他们是华尔街精英,“命比较值钱”罢了。说完,他便拔枪击毙了莫瑞。

 

这个现场直播的节目让整个哥谭市沸腾了。人们纷纷带着小丑面具走上街头,并且砸毁警车救出了被捕的亚瑟。托马斯·韦恩夫妇也在混乱中被击毙,只留下了幼年的蝙蝠侠……最后,结束了回忆的亚瑟,或曰“小丑”,杀死了冷漠的医生,逃出了医院。影片到此结束。

 

二、文艺的光明与黑暗

 

从上面的情节当中不难看出,《小丑》是一部带有进步色彩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美国式资本主义体制与价值观的真相。虽然其未能在中国大陆上映,但是对于破除对美国的迷信是有很大益处的。

 

有的朋友可能不同意笔者的观点,会说“这部影片太黑暗了”。其实,文艺作品的好坏与它的风格是光明还是黑暗,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取决于其描写的光明与黑暗是否与现实当中的光明与黑暗相一致。正如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资产阶级艺术家与人民艺术家笔下其实都有光明与黑暗。只不过资产阶级艺术家认为资产阶级是光明的,群众是黑暗的,人民的艺术家则与之相反:

 

反动时期的资产阶级文艺家把革命群众写成暴徒,把他们自己写成神圣,所谓光明和黑暗是颠倒的。只有真正革命的文艺家才能正确地解决歌颂和暴露的问题。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对于革命的文艺家,暴露的对象,只能是侵略者、剥削者、压迫者及其在人民中所遗留的恶劣影响,而不能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应当用人民内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而进行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文艺的最重要任务之一。但这不应该说是什么“暴露人民”。对于人民,基本上是一个教育和提高他们的问题。除非是反革命文艺家,才有所谓人民是“天生愚蠢的”,革命群众是“专制暴徒”之类的描写。

 

有的朋友可能也感觉到了,《小丑》和近年来流行的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有很大区别,没有旗帜鲜明的批判小丑这个“头号反派”。其实,这恰恰是其优点所在。因为美国漫威和DC为代表的漫画及其改编的影视作品,绝大部分都符合毛主席所指出“光明和黑暗是颠倒的”的特点。其正面人物蝙蝠侠、钢铁侠等角色基本上都是亿万富豪,反面人物小丑和神秘客等角色则大多是贫苦的底层劳动者,甚至以《美国队长3》为代表的部分作品干脆让反派拿着红五星晃来晃去,通过极力扭曲和抹黑他们,毫不掩饰的表达对共产主义的刻骨仇恨。《小丑》的“另类”本身也体现了其对于美国文艺界这种病态价值观的不认同。

 

不少美国人也看到了《小丑》这部电影黑暗外表下的进步实质。这部电影上映以后,不仅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口诛笔伐,指责其“散布仇富思想,鼓励暴力犯罪”,甚至大批军警都出动严阵以待:

 

斯蒂芬妮·扎克雷克(Stephanie Zacharek)在电影获奖时和上映时分别两次在《时代周刊》发表评论,她正是深深忧虑该片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的影评人中的一员。她指出《小丑》对暴力的颂扬正是当代美国社会问题的体现。在剧中,小丑的暴力行为来源于亚瑟在生活中的所有苦难,这暗示的正是“看看你逼我做了什么”的陈词滥调,用“他只是缺爱”作为理由,期待观众能够同情他,进而正当化他的暴力行径。在影片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暴力出现,原本以无助可怜形象示人的亚瑟对生活也有了更强的掌控力,杀戮似乎让他变得更加强大,最后,他甚至能够鼓动一大群暴徒高呼“杀死富人”,成为平民英雄。……这样的危险似乎并非子虚乌有,在公映前,美国有数家影院接到军方提醒,称其可能会发生枪击案件,一些城市的影院已经宣布禁止小丑打扮的观众进入电影院,以防发生模仿霍姆斯的枪手。
人们为什么害怕《小丑》?
https://new.qq.com/rain/a/20191007A083RI

 

三、“剥削社会把人变成鬼”

 

随着小丑的热映,不少人也纷纷探讨这部电影的渊源与传承,但是个人感觉这些探讨大多没有说到点上。

 

像很多朋友认为,《小丑》是在衔接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特别是《蝙蝠侠:黑暗骑士》。但事实上,这两部影片是完全不同的。虽然《蝙蝠侠:黑暗骑士》也是黑暗风格,但是它控诉的对象是作为劳动者的穷苦底层人民,对蝙蝠侠的歌颂甚至超过了绝大多数超级英雄影片,这一点上它是完全符合美国文艺界“光明和黑暗颠倒”的主流思潮。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并没有被分到R级。把《小丑》和《蝙蝠侠:黑暗骑士》相提并论,其实就是用现象取代了本质,用艺术手法取代了思想内涵。

 

也有的朋友认为,《小丑》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有很多相似之处。应该说,在思想倾向上的确如此,但是两者在情节与艺术手法上却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鲁迅笔下的“狂人”并不是真的精神失常者,对于旧社会的批判也只限于口头上,而没有实质性的革命行动,最后还“恢复正常”了。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到五四之前那一代进步知识分子既向往革命,又不敢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和小丑这种“在压迫下精神越来越异常,反抗也越来越激烈”的作品差异性大于相似性。

 

笔者个人认为,《小丑》的内容很明显的模仿了曾担任过中国文化部长的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等创作的著名红色经典《白毛女》。这部戏不仅曾长期被选入语文教材,在社会主义国家当中享有盛誉,荣获过斯大林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在西方也有很大的影响。像前几年美国芭蕾舞团访华时,就特别编排了《白毛女》选段来上演:

 

该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夏莱内·凯慕贝尔·卡蕾,曾就职于美国芭蕾舞剧院和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她已为该芭蕾舞团编排了30多部芭蕾剧,在国际舞蹈界享有盛誉。为了满足南宁观众的要求,她特地编排了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段在当晚上演,娴熟的舞蹈技艺中尽显东方氛围和怀旧色彩,赢得满堂喝彩。
美国版《白毛女》赢得满堂彩_文化_腾讯网
https://cul.qq.com/a/20141105/025211.htm

 

从剧情的主线来看,《小丑》和《白毛女》前半段高度近似,都是讲述的“旧(剥削)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故事。两部作品都是从一个看似和睦温馨的家庭开始,随着其在富豪统治的社会当中逐步走向崩塌,主人公也逐渐“鬼化”。等到主人公“鬼化”完成之后,原本软弱可欺的喜儿与亚瑟反而变成了有着大量崇拜者的“仙姑”和“英雄”,黄世仁和托马斯·韦恩等富豪对他们的态度也由不屑一顾和肆意欺凌转向了恐惧。

 

两部作品当中很多具体的细节也有对应之处。比如说,黄世仁是民国时主流舆论吹捧的“积善之家”,托马斯·韦恩也是美国主流舆论吹捧的“大慈善家”。而黄世仁强奸喜儿的地方恰恰是在“积善之家”的牌匾之下,托马斯·韦恩殴打威胁亚瑟的地方也恰恰是在播放卓别林影片来显示自己“慈善”的影院当中。《白毛女》当中最震撼的一幕是喜儿对黄世仁的幻想破灭后,想掐死自己和黄世仁的孩子(有的版本删去了这一段,有的则是真得摔死了),《小丑》当中最震撼的一幕则是亚瑟对托马斯·韦恩的幻想破灭后,捂死了仍然崇拜韦恩的“养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甚至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白毛女》中的喜儿始终没有抛弃对黄世仁的幻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认亲的话,那么结果就会和《小丑》的情节完全一致了。因为黄世仁和托马斯·韦恩这种人在乎的并非血缘亲情,而是阶级利益。从托马斯·韦恩也只会对同一阶级的那三个华尔街精英流露出同情,而根本不在意真相到底是什么,在这一点上黄世仁也是如此。只要这种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改变,“把人变成鬼”的故事总是会发生的。

 

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这当然不是说,《小丑》就是一部抄袭剽窃的拙劣之作,更不是说应该让95岁高龄的贺敬之去美国维权。笔者在以前的文章当中曾经提到过,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的主要使命就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区分抄袭剽窃与学习借鉴的主要标准也应该是看其是否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能简单的看某些情节是否相似。

 

《小丑》在这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电影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80年代里根开启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时代。影片里边的一些细节,诸如大量削减社会救济和自私冷漠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流行等等,的确和80年代至今的新自由主义统治下的美国丝丝入扣,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小丑》是一部近年美国少见的优质作品。从根本上说,新自由主义统治下的美国和民国时期的中国一样,都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剥削社会。这种社会环境的相似性决定了具体情节的相似性。不这么写,又能怎么写呢?

 

近年来,中国引进的美国文艺影视作品,大多是《复联4》这种歌颂美国式资本主义体制与价值观的。长久以来,以“霸道总裁”为主题的意淫小说和影视作品则充斥于整个社会,不少年轻人甚至纷纷质疑“白毛女为什么不嫁给黄世仁”……而今《小丑》这样的作品让中国人看到,今天的美国也和《白毛女》所描绘的民国一样,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剥削社会,这让那些把美国吹上天的公知如何自处?

 

不过,要是对比一下《白毛女》这样的红色经典,《小丑》在“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上却又差很多:《白毛女》当中塑造的喜儿是民国社会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的一个缩影,其一开始是非常正常的,完全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鬼化”,带有极大的典型性与震撼力。《小丑》当中的亚瑟则只是一个美国社会的边缘人,一开始精神就有些问题,在典型性上面弱了许多,观众缺少代入感,对社会的批判也就不那么尖锐了。

 

五、美国人民也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共产党

 

除此之外,《小丑》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

 

第一是正如创作人员所说的,其并没有歌颂小丑,最多只是对其不幸遭遇有几分同情,还用了很大的篇幅渲染小丑及其支持者的暴力与其造成的混乱。与其说这部作品是对革命的歌颂,不如说其更多的表达了创作人员对即将到来的革命发自内心的恐惧。这就好像果戈里的《死魂灵》一样,书写农奴的悲惨遭遇并不是为了批判农奴制,而是看到了自己拥护的农奴制即将灭亡,用含泪的笑写下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第二更重要的方面是,《小丑》的创作人员只是看到了美国式资本主义体制与价值观的摇摇欲坠,却并没有指出一个替代的方案。影片似乎认为,小丑及其支持者为代表的反对美国式资本主义体制与价值观的人只是希望破坏旧世界,却并不打算建设新世界,甚至认为反抗之后的社会要比反抗之前变得更糟糕了。也就是说,其虽然和那些简单粗暴的吹捧蝙蝠侠、钢铁侠等亿万富豪的电影有质的不同,但是也并没有跳出“历史终结论”的桎梏,更没有超出美国“政治正确”的框架。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把责任推到创作人员身上,除了他们本人思想的局限性和要承担“政治正确”的压力,美国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广大劳动者也确实主要停留在自发反抗而非自觉反抗的阶段,如果过分拔高,反而变得不真实了。假如《白毛女》的后半段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登场,仅凭“鬼化”的喜儿自发的反抗,也是不可能建设一个新社会,最终把鬼再次变成人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小丑》还证明了,美国人民也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共产党,一个像革命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那样真正为普通劳动者解放而斗争的共产党。否则,美国社会就只会停留在“把人变成鬼”的阶段,在无尽的黑暗中一天天沉沦下去。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共产主义的向往更是持急剧上升的态势:

 

舆观调查公司的民调显示,现在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千禧一代赞同共产主义,而资本主义的受欢迎程度自2018年以来急剧下降。……对2100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发现,过去一年中这一有争议的意识形态的支持率上升了8%达到36%,资本主义的支持率则以同等幅度下降。
英媒:美逾三成千禧一代赞同共产主义

 

历史并没有终结,共产主义的幽灵仍然在徘徊!

 

2.webp.jpg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来源:“察网时评”微信公号【授权编发】) 

 

2.webp (1).jpg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