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1936年,小男孩为证明参加过长征,对毛泽东坦言:不信可以问贺龙
点击:  作者:逻辑文史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2-10-18 08:53:28

 

1936年延安,一名小男孩一路小跑向前进,直奔某单位,还时不时转头观察附近的情况。他这般小心翼翼,很快引起在放哨的儿童团注意,立刻冲过来将他围住。儿童团都觉得这名小男孩十分奇怪,就盘问起来:“你在这附近晃悠什么?”

 

 

小男孩满脸焦急,说:“我叫向轩,是红军通讯班的人,你们怎么抓我呀!我来给机关单位送信呢!”

 

“哈哈哈,你跟我们差不多大,怎么可能是红军!”

“你肯定在说谎,哪有你年纪这么小的红军!”

……

 

儿童团的小孩叽叽喳喳,全都在嘲笑向轩,丝毫不认为他是个小红军。向轩眼眶都气红了,委屈地说:“我真是通讯班的,我这次也是给红军办事,我还参加过长征呢!”

 

这话也没能让儿童团相信,反而更大声笑了起来:“都说了我真的是红军,你们怎么就不信呢?”向轩已经气得满脸通红。但儿童团依旧不肯放他走,纷纷说他吹牛不诚实,有古怪。

 

 

儿童团押着向轩往前走,说要去找领导,正好毛泽东经过这条路,儿童团立即围上去问好。毛泽东笑眯眯回应,突然发现了向轩,问起这是怎么回事。儿童团的小孩争先恐后回答,在他们的吵闹中,毛泽东将事情经过听了个大概。

 

走到向轩面前蹲下,问道:“你这么小就参加过长征?那可是很辛苦的,你有证据吗?”向轩看见领导来了,慌忙解释道:“我真参加过,还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呢!”毛泽东十分吃惊,眼前这小男孩难道还真和红军一起经历过长征?

 

毛泽东继续问道:“你参加过长征的话,确实是红军了。但口头说是没有证据,谁能证明呢?”向轩这才想起可以找人证明身份,坦言道:“不信可以问贺龙!他能替我证明!他是我舅舅!”听见这话,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难怪你脾气这么犟,原来是贺胡子家的人啊,跟你舅舅一个德行,现在我信你了。”

 

向轩不仅是贺龙的外甥,他母亲大家肯定也不陌生,正是“湘西双枪女英雄”贺满姑。

 

19263月,向轩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新生命的到来使这个家充满欢乐。一家人忙着投身革命,向轩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战场,母亲怀他的时候,在姐姐贺英的游击队工作,直到向轩出生才得以休息片刻。

 

1928年,贺满姑和队伍走散,只能选择先回家。但谁想敌军冲进家中,将贺满姑和3个孩子抓个正着。国民党反动派抓到贺满姑极其得意,立刻发电报、登报纸,将工农革命军妇女总队长贺满姑和其子被捕一事四处宣扬,吹嘘将彻底消灭贺满姑率领的部队。

 

贺满姑在牢里受尽敌人虐待,在各种酷刑下依旧死守秘密、宁死不屈。敌人对她一次次折磨,得到的只有贺满姑的谩骂,恼羞成怒的敌人没多久就对贺满姑处以极刑,贺满姑最终牺牲。向轩没了母亲,却被关在大牢,任凭他自生自灭。

 

贺英得知妹妹和孩子被捕后,立刻花重金想将人救出来,但贺满姑已死,救出来的只有3名小孩。向轩被折磨得不成样子,整个人臭烘烘的,衣服脏乱得看不出本来面目。本应活泼的小孩,甚至连哭都不会哭,没人知道他在监狱经历过什么,母亲牺牲后他又是如何活下来的?

 

向轩年纪尚小,贺英扛起照顾妹妹遗孤的责任,成为向轩的另一个母亲。向轩从小就被家庭环境熏陶,舞枪弄棒沾手就来,4岁就会用枪,但贺英从来不肯给他枪。小小年纪的向轩就趁贺英、贺龙不注意将枪给偷出来,来到林子开火,他也因为这事挨过不少打。

 

 

|贺龙

 

1933年,游击队来到湖北鹤峰县太平镇,此时正值插秧季节,不少队员回家帮忙做农活,贺英身边只有一些亲属和伤员。56日,太阳刚刚升起,村庄十分安静,只有偶尔一两句鸡鸣。突然,“砰”地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

 

贺英反应迅速,拿起枪,套上衣服就冲出门战斗。向轩也被枪声惊醒,这时贺英的腹部和腿部都已中枪,还是跪在地上拼命和敌军周旋。游击队此时人数较少,对方正好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眼看敌军就要攻进来,贺英便让小孩和其他人先走。

 

她将向轩叫到身边来,交给他一个包袱,里面放着一些食物银票和一把小手枪,认真对向轩说:“快走,去找你大舅!”向轩哭得泣不成声,死死抱住贺英,贺英将他用力推开,让他快走。向轩抱紧包袱,躲避枪林弹雨冲出去,贺英也在这场战斗中因重伤身亡。

 

另一边,向轩将手枪紧紧握在手中,向后面追击过来的敌人射击,飞快向山上冲。自小在山中长大,对地形十分熟悉的向轩,很快就甩掉了敌人。他不知道要去哪找大舅,贺龙参军四处征战,居无定所。向轩早就将力气耗尽,再也走不动了,刚往前走两步就彻底晕倒。

 

游击队的廖汉生等人逃出来后,来到山上寻向轩,最终找到昏迷的他。苏醒后,向轩和他们一起安葬贺英的尸体,出发寻找自己的大舅贺龙。在路上,向轩才知道游击队被偷袭,是内部出了叛徒,将游击队的信息透露给国民党,才遭遇这场突袭。

 

这也让向轩止不住眼泪,亲生母亲在他2岁时离开,姨妈为了照顾自己,一直没生孩子,把他当亲儿子对待。他才7岁,就失去了两个妈妈,向轩一路都在悲痛。再次见到亲人时,他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抱紧贺龙,将自己所有的委屈都倾诉出来。

 

向轩拿出姨妈的包袱,将东西和手枪都交给贺龙。贺龙抱着可怜的外甥,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抽烟,一句话没说。这个铁血铮铮半生的男人,听闻大姐的遭遇后终于落泪。

 

过了许久,贺龙总算开口,向众人说:“大姐她们都牺牲了,你们打算怎么办?还想不想继续干革命?”

 

“干!一定要干!”

 

廖汉生等人十分坚定,并举起手发誓:“干革命干到底!一定为贺大姐报仇!”

 

向轩也一起将手举起,稚嫩还带点哭腔的声音在大厅中响起:“干到底!”

 

“好!有你们这句话就够了,你们回去招人,把游击队重新建立起来,将那群家伙彻底赶出去!”

 

贺龙立刻派廖汉生等人回太平镇,继续建立游击队,向轩则留在自己身边照顾。

 

 

|廖汉生

 

向轩就这样成了一名红军小战士,他跟在贺龙身后当勤务员、通讯员,小手枪也天天佩戴在身上,平时就将枪中的子弹卸下来,打仗时才安上。军队中也有不少小孩,战斗时,他们几个年纪小的孩子,抱团一起冲上战场,跟在大队伍后面,冲敌人来几枪,更多时候还是照顾伤员和清扫战场。

 

不打仗的时候,他们才有孩子的顽皮,经常凑在一起打泥巴仗,玩得脏兮兮,全身都是泥巴。战士路过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小孩被打哭,游戏总是一出接着一出,看见有人哭了,立马就围上去逗笑人家。扮鬼脸,学动物,各种花样将哭得惨兮兮的小孩逗笑,用满是泥土的手抹一把眼泪,继续一起玩。

 

贺龙每次看见外甥一身脏乱,还有那调皮捣蛋的性子就气不打一处来,经常叫他不要打泥巴仗。但小孩哪里会听呢,总将贺龙的话当耳旁风,下次继续弄得一身泥泞。欢声笑语也给其他战士带来一点欢乐,缓解战争带来的压力。

 

平时,向轩总是仗着自己战场经验多,把自己当成孩子王。打闹完毕,就开始学训练的战士,开始喊“一二一”的口号,带领小孩走出歪七扭八的步伐,向轩也很快当上孩子兵中的副班长。

 

每次贺龙给他安排任务时,就向轩最听话认真。打土豪分田地那段时间,许多百姓都不敢接受分配的土地,战士便一家一户劝说,让他们知道这都是免费给他们的。向轩和小伙伴也需要家家户户去动员,让百姓收下这些土地。

 

向轩胆子很大,其他伙伴连门都不敢敲的时候,向轩已经和别人聊起来了,大声喊道:“为什么不要!这些土地本就不是地主的,本来就属于咱们穷人,如今归还给我们了,那一定要收下!”向轩带着其他小孩就这样忙活几天,让百姓都收下土地。

 

19351119日,贺龙部队也踏上了长征路,年仅9岁的向轩也一起参加长征。这条路程艰难险阻,战士经常挨饿,向轩就会到处去寻吃的,回来分给战士吃。他随队伍爬雪山、过草地,贺龙特地分给几个孩子一匹马,向轩他们轮流骑一段路,再走一段路。

 

队伍走到云南时,向轩看见一匹漂亮的小花马,几名小孩顿时起了兴趣,冲上去纷纷想骑这匹小马,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这次贺龙发了特别大的火,将向轩狠狠教训了一顿,质问他如果一不小心脱离部队,彻底跟队伍走丢了怎么办,这也将向轩彻底骂醒。

 

 

舅妈因为忙碌,经常没睡个好觉,舅舅贺龙更是忙得见不到人影,向轩也在行军路上逐渐成长。碰巧这时,舅妈刚生下一个女儿,名唤贺捷生。通常舅妈负责照看孩子,背上贺捷生,手拉向轩。向轩十分懂事,在舅妈做宣传工作时,认真照料妹妹,丝毫不敢走远。

 

长征路上,让向轩记忆最深刻的事件是伙伴父亲的牺牲。几名小孩中,向轩年纪最小,一名叫辛先柱的小孩比向轩大一两岁,对向轩很照顾,向轩特别喜欢跟他待在一起,因为辛先柱父亲是炊事员,总背着口大锅。部队一到驻地,炊事员就起锅烧饭,辛先柱的父亲也将食物全分配给战友,自己只留一点点。

 

但物资本就稀缺,不少战士都被冷死、饿死、病死,辛先柱的父亲总是顾战友,苦自己,最终在路上饿死。父亲的去世对辛先柱打击很大,向轩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的朋友,他又想到自己两个母亲相继牺牲,两个小孩都失去了亲人,不管心中多难过还得继续前行。

 

向轩彻底没了调皮的一面,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偷懒,只有他快撑不住,要晕倒时,才肯其他人把他放到马上休息。冬天战士又冷又饿,还得一人扛起几十斤的煤前行,向轩也扛起了煤,说自己是个男子汉,跟随大家一起前行,他也因此落下了不少伤病。

 

脚上的水泡就没消过,总是刚好又起泡,也布满不少疤痕。几名小孩都想让他骑马前进,向轩却说:“我得多活动活动,走路就是最好的活动。”说着,又走了一小段路。

 

休息的时候,向轩在队伍中四处忙活,立志当个优秀的小红军,不给舅舅丢脸。队伍需要放哨时,小孩10岁以下的是3人一班,轮到向轩三人时,他让其他两人睡觉,他一人盯就好。

 

给小红军分配的任务都是一些勤务员、宣传员之类的活,向轩也是一名宣传员,他天天头戴一顶大帽子,背个斗笠,四处去人群中央宣传,让人家加入红军队伍。一名娃娃红军,确实让许多百姓感到新鲜,围着向轩问东问西的人也不少。

 

他没有一点露怯,反而看见身边的人群增多十分高兴,立刻边唱歌边比划,吸引更多人,最后将在部队学到的说辞和百姓讲,动员他们一起跟队伍前进。这一方法还真挺有用,一次向轩继续去街上宣传,直接带回来37人。

 

向轩越来越懂事,贺龙也比较满意,逐渐想培养自己的外甥,于是找上他:“服务管理处的文书没人干,你去怎么样?”

 

“舅舅,我连个字都不认得,你让我去当文书?这得有文化的人才能干吧,你还是让我继续当个通讯员吧。”

 

 

向轩嘴上虽说自己不行,但心中还是憋着一股劲,他开始一边在队伍忙活,一边缠着军中识字的人教他写字认字,他也不是那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向轩了。部队到达陕北后,向轩被留在了延安,继续自己通讯员的职责,为部队送信。

 

也就是这时候,他遇见了毛泽东,发生了开头那一幕。年纪尚小的他,很快就被组织送往陕甘宁边区中学附小学习,他在学校很刻苦,发誓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为亲人报仇。

 

他一边当通讯班班长,一边在学校学习,一直读到延安抗大。毕业后,他立刻回到部队继续为国效力。向轩先是担任通讯员,几次战斗下来,表现得十分英勇,很快就晋升为副连长。从小鬼点子就极多的向轩,在战争中也有奇特的想法,好在反响都不错。

 

这次,他又想到一个和敌人对战的想法,提出了“大老虎”和“飞雷炮”的构想,该想法立刻得到了众人肯定,凑到一起探讨起来,几次意见修改下来,他们终于动手制作。众人挖空心思,全身心投入制作拥有极大威力的“大老虎”和“飞雷炮”,终于成功研制出来。

 

新研制的“飞雷炮”很快就被搬上战场,威力极大的土炮立刻就向敌营发射,一次可以发射5公斤炸药,射程达500米。顷刻间,敌军的营房立刻被炸得稀碎,战士也欢呼起来。听见外面的炮弹声和战友的欢呼声,向轩也十分开心,转念一想他又十分生气。

 

原来他有伤在身,再加上这个炮弹威力不能确定,为了向轩的安危,战友都建议他先休息。向轩想到这是自己参与研制的炸药,就很想亲眼见识一下,不顾战友阻拦,带伤冲上前线,亲自操弄起土炮和敌人对抗。

 

敌人在我方的攻击下,已经倒下一大片,但仍有部分残余兵力负隅顽抗。向轩也带领队伍继续对敌人射击,突然敌人的枪榴弹射了过来,直接射中向轩,向轩脸上都是鲜血,倒下前还是向敌军方向轰出了炮弹,最后倒在血泊中。

 

战士立刻将向轩抬下战场,他的右眼窝密密麻麻全是炸弹碎片,右脚也正被敌人打中,鲜血直流,全身负伤21处。向轩的英勇让战士钦佩,纵队司令员贺炳炎也为他的勇敢骄傲,想起向轩的父母全都牺牲,他又感觉十分对不起向轩。

 

 

|贺炳炎

 

贺炳炎给贺龙致电,将向轩重伤和眼睛受伤一事告诉他,贺龙在那头说:“别人的孩子能受伤,我的孩子就不能受伤了吗?虽然我很难过,但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我们作为战士,即使牺牲又如何?”

 

解放战争中,向轩所在的炮兵班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获取胜利。淮海战役期间,在他的出谋划策下,我军顺利将敌军包围并获胜。向轩也在部队中逐渐成长为一个高大强壮的男子汉,看着他长大的许多战士,都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向轩一生都在南征北战,一家都参与革命,对得起国家和百姓,全身几十处负伤充分说明了他的贡献,至今身体中依旧还有取不出的子弹。

 

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机关批准,向轩的军龄从193356日算起,这一天,他拿起姨妈交给他的枪,第一次和敌军对战。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向轩在抗战中的付出,也受到组织的肯定,被授予中校军衔。他曾荣获多枚勋章,在晚年接受采访时,诚恳地说:“是革命的骡子驮大了我。”他也在成都军区一直勤恳工作,直到1982年退休。

 

向轩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跟随家人为革命奋斗,年仅7岁就拿起枪和敌人对抗。他的家族先后有109人壮烈牺牲,亲生母亲遭受惨烈的极刑,他自己也留下一身伤痕。但他并没有被绝望打倒,反而在苦难中坚定自我,拿起武器成为了一代英雄,不愧为名门之后。

 

 

|向轩

 

向轩如今仍然健在,他对自己的遭遇从不多提一句苦累,只说希望所有人都有和他一样的信念,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让向轩十分开心,和平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追求。相信每个中国人也都会将先辈的努力和受过的磨难铭记于心!

 

作者:逻辑文史;来源: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