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林嘉云:红旗渠精神独特性价值之浅见
点击:  作者:林嘉云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9-02-11 09:25:33

 

近一段时间,接连拜读了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平台上发表的关于红旗渠精神的文章。李旭之、贾清吉、辛家义等学者对红旗渠精神提出的建议,观点鮮明,论证充分,阐述透彻,打动了不少读者。

 

贾清吉先生文中提到安阳学者路阳曾指出:“当前红旗渠精神的表述,没有从红旗渠精神独特性出发探讨红旗渠精神的本质,揭示其根本的特征”,应当说有不少人有同感。

 

李旭之研究员对当前认定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内涵进行的详细分析,很有说服力。

 

特别是贾清吉先生文中提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那个时代倡导的共同精神,在那个历史阶段我们国家建设发展取得的所有成果,都充分体现有这些精神!伟大的红旗渠工程的建成也不会例外,无疑是时代精神作用的杰作。但是概括红旗渠精神也以时代精神相类同的语言来表述,很难体现红旗渠精神的特点,更易降低红旗渠精神的实际价值”

 

这样的见解一语中的,让人茅塞顿开,思想豁然开朗。

 

有人说红旗渠精神早有定论,怎么还提再定位的问题?我过去也曾持这样的观点。当看到几位学者的评说后,我才感悟到追求事物的完美是人类发展的助推器,人云亦云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研究准确表述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内涵是对历史的负责,是对民族的贡献。仅仅因为过去已经这样宣传了相当长的时间,感情上不愿接受现实或怕麻烦,其结果难免会使红旗渠精神的实际价值打折扣,特别容易减弱它成为中华优秀文化、民族精品的历史地位。

 

受几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启发,就红旗渠精神内涵的表述问题也试谈如下拙见:

 

一、用人民的观点看,红旗渠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既随时迎候着人民的观瞻也同时接受着人民的评价,人民的共鸣和心声是检验红旗渠精神表述是否准确到位的最佳尺度。

 

有这样一种现象非常耐人寻味:只要是正常的人,凡是第一次到红旗渠实地考察或参观的都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你和你身边的同行者会不由自主地发出“震憾、惊叹、难以想象、不可思议”的啧啧称道。

 

据林州有关资料记载,2003年以前前往林州视察或陪同外宾参观红旗渠留下题字墨宝或影像资料的党和国家领导人34人、中央各部委负责人51人。他们皆对红旗渠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表达出了震惊和赞叹之意。比如一位领导说:

 

我以前看过红旗渠电影,这次到红旗渠上亲自看一看,感觉大不一样。在我们国家最困难时期艰苦的条件下建成这样宏伟的水利工程,真了不起。

 

还有一位领导视察后感慨万端,动情地说:

 

红旗渠了不起,真了不起,当年林州人民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能把红旗渠修起来真了不起 。

 

一句话中说出了三个“了不起”。

 

综合领导人的评语主要集中在以下词语上:

 

“红旗渠确实了不起,林县人民有智慧、有志气、有能力、很能干,修建了一条幸福渠”。

 

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使我很受感动。”

 

“红旗渠真是人间奇迹,人间天河。”

 

“红旗渠精神可佳,林县人民伟大。”

 

“林县人民真行。”

 

“林县人民在60年代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修建出红旗渠这样著名的水利工程,确实了不起,工程伟大,是一个奇迹”。

 

“红旗渠真是了不起,林州人民真是了不起。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我们更加深了对毛主席说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论断理解,林州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将会极大地鼓舞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创造中奋发前进。”

 

无独有偶,国际友人、国内民众对红旗渠工程的反响也高度的一致。据有关方面统计,自1965--1980年来红旗渠参观的国际友人、全国各地干部群众达162万人次。1990年—2003年参观者达80万人次,无不感叹:

 

“林州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修成红旗渠这样举世闻名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奇迹,真了不起。”

 

巴基斯坦科学院卡兹博士说:

 

这条红旗渠是人类向大自然搏斗的里程碑,是人类的巨作。

 

孟加拉国新闻团雷查说:

 

红旗渠是个伟大的奇迹,林县人民以难以想象的精神,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

 

日本友人日中技术友好协会理事长深谷克海先生1976年5月来参观红旗渠回国后,亲自给时任中国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写信,称赞:

 

“林县人民在困难的年代,在艰苦的太行山上能建成红旗渠,只要用这种精神也一定会把中国改造好”。“红旗渠精神加上西方科学技术就是世界发展的方向”。

 

他到处说:

 

“如果来中国,不来看看红旗渠,就等于没有来”。

 

尼泊尔朋友说:

 

“红旗渠是世界上的奇迹,显示了中国人民力量的强大。

 

索马里共和国副总统伊斯梅尔说:

 

林县人民是改造大自然的主人,是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红旗渠是当代世界的奇迹。

 

土耳其革命工党主席多乌.贝林切克说:

 

林州人民修建红旗渠的锤声响遍了全世界,红旗渠将永远是世界上的一面红旗。

 

斯里兰卡水电部部长麦帕拉来林县参观,麦帕拉激动地说:

 

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太伟大。

 

美联社评论说:

 

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看后令世界震惊。

 

多么相似的感受,多么一致的惊叹!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红旗渠工程是伟大的,它已经是世界的,它也一定会成为传世的!那么人们赋予它的精神能不能成为传世的?显然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红旗渠本身的问题,而是有能力赋予它精神内涵的人的水平问题。

 

二、用历史的眼光看,红旗渠工程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精神孕育了红旗渠伟大工程的诞生,红旗渠毫无疑问饱含着伟大的时代精神,但红旗渠精神内涵的表述未必要与时代精神表述相类同,一种精神能否经受住时间的检验,保证其强劲的生命力,关键在其自身特点。

 

国人都十分清楚,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注重民族精神研究的人们都十分清楚:

 

早被理论界证明且被社会广泛认同的井冈山精神内涵所概括的五个方面,其中第五条为:艰苦奋斗的作风;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的五个方面,其中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大精神把“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定为抗大精神的特色;勇于牺牲自己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确定为抗大精神的崇高风范;

 

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定位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沂蒙精神定位于沂蒙革命老区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

 

太行精神定位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西柏坡精神定位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景观”、”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的建设正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当时中华民族刚刚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国家处在一穷二白,百废待新的境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大肆捣乱破坏,加上全国性自然灾害频发,国家有国家需要集中力量办的大事,地方有地方百姓呼声极高亟待改善的民生工程。当时别说国家拿不出钱物支援地方建设,就是国家确定必须集中力量去干的事情,也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向全社会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干快上”的口号,制定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个时期从新生的共和国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人民政权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地实际,实事求是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苦干实干加油干的自主发展思路,建成了一批轰动国内外的国家工程和民生工程

 

比如周恩来总理一再向国际社会推荐的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红旗渠工程,比如两弹一星的研制、核试验基地的建设、大庆油田的开采、大寨的农田改造等等。同时也提炼了相对应的精神产品:

 

两弹一星精神定位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登攀”;

 

马兰精神定位是核试验人“信念坚定,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大庆精神定位是大庆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其中以王进喜为代表形成的铁人精神定位是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经得起子孙万代检验的认真负责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大寨精神定位是大寨人自力更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无私奉献精神。

 

上述诸多精神内涵被已载入相关文献的表述,多是与时代精神的表述相类同,特别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用语反复出现,不能不说让那些本来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表述类同使人不知其然。

 

我们这样讨论这么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决不是别有用心地有意识去否认精神的地位作用,恰恰是为了研究如何增强其精神的生命力。不是说时代精神就不能与具体精神表述相一致,也不是说具体精神中没有时代精神相一致的表述就是否定其具有的时代精神,而是强调尽可能地充分体现某种精神的突出特点。旗渠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无疑离不开时代精神的哺育和召唤,但用极其相近的四、六句加以表述,千人一面,难辩伯仲,特别是放到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去考量,其价值的衰减程度将难以估计。

 

三、用系统论的原理看,红旗渠是一项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综合性伟大工程,它能让举世震惊必然有独到之处,红旗渠精神的表述若能抓住其最本质的特点,定能彰显其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贵价值。

 

我理解,学者们对红旗渠精神相继提出各种各样的完善建议,除了想使红旗渠精神有个更完美更准确的表述,以增强其民族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性问题。就是红旗渠工程和红旗渠精神的逻辑关系问题。红旗渠工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地方政府,一个区域人民在一个历史阶段自发的从动意到论证,从规划到筹备,从组织到实施,从攻坚到竣工经历了一个十分完整的过程如果说红旗渠工程震惊中外,其伟大之处应当贯穿在红旗渠建设从动意到竣工的全过程。红旗渠精神的提炼就应当把红旗渠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这个整体作为基础。但是,从目前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四句话的表述只是反映了红旗渠建设其中的一个实施阶段。实际上不了解情况的人,只知道红旗渠工程修了十年,不知道红旗渠工程从人民代表提出“引漳入林”提案到破土动工也用了十年时间。只知道十年施工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知道筹备阶段的艰辛也非同一般。戏剧界有句名言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红旗渠工程没有前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就不可能有“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巨大成果。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不能没有前十年所下的功夫

 

 

由此看来,贾清吉先生提出的:敢于梦想,敢于信仰、敢于拼搏、敢于胜利;即“敢想、敢信、敢拼、敢赢”为基本精神内涵的“红旗渠精神”有四点值得称道

 

第一,符合历史顺民意。红旗渠的修成,咋一看,似乎就是一条引水渠而已,其实不然。有领导写文章称其是一本教科书,有学者撰论述说它是一部社会史。红旗渠这么一项伟大的工程之所以能在河南林州诞生,决不是偶然或巧合。它的孕育受到漫长自然环境的磨难,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该区域人群在长期约定俗成的社交规则熏陶下具备了特别的品格修养。比如林州人骨子里表现出来的:“饿死不要饭,累死不服输,亏死不失信,宁死不撒谎”的风尚和品格不是用轻飘飘的几句口号所能表现出来的。贾清吉先生提出红旗渠精神“敢想、敢信、敢拼、敢赢”的基本精神内涵正是从这些特殊因素中抽象出来的,完全是历史的真实。

 

第二,概括全面有力度。贾清吉先生提出红旗渠“敢想、敢信、敢拼、敢赢”的基本精神内涵,前两句立足于红旗渠建设的筹备阶段,后两句立足于红旗渠建设的实施阶段,有动机,有目标,有依靠,有实施,有结果,特别是钳入“敢”字当头,明显增加了其精神内涵的势,让人感受到了精神的力度。

 

第三,用语朴实接地气。在以往的典型宣传中,人们习惯用四、六句以朗朗上口的文法赋予典型主体时代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其实真正能成为民族的、世界的、传世的恰恰不在花哨的词藻,反而越是大众的语言,越是朴实无华,越便于传播,越宜于民众接受,越有生命力。贾清吉先生提出红旗渠精神“敢想、敢信、敢拼、敢赢”的基本精神内涵,虽有几分土气,但一个字就像一个钉,能牢牢地钉在民众的印象中。

 

第四,世代可鉴不过时。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品的筛选积淀中形成了一个基本定律:精神产品特色越鲜明,其精品价值生命越长久!时代烙印表现越深刻,其精品价值衰减越快速!贾清吉先生提出以“敢想、敢信、敢拼、敢赢”为基本精神内涵的“红旗渠精神”,完全运用白描的手法予以客观写真。从字面中看不出任何时间的印记,看不出任何政治的倾向。只要有心想干点事,想干成件事,都可以接受红旗渠这样精神内涵定位的指导。如果是在有意去干事之前能到林州红旗渠去看看,那一定能凭添无限的勇气和激情,从而增强莫大的信心和决心。相信以此定位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时下当代能起作用,即使到下一代或更久远的未来任何时代,这样的精神定位都不会过时。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