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乡村治理 > 阅读信息
张喜龙:榜样的力量将更加强大 ——大寨行
点击:  作者:张喜龙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发布时间:2019-12-08 23:44:34

 

1.webp.jpg


我们几个年近花甲的中年人,对大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想去一趟,亲眼看看大寨的模样。这个夙愿,终于在今年初秋实现了。

那天,我们是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赶赴千里之外的大寨的。抵达大寨,已近傍晚,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刚刚立秋的虎头山下,凉风习习,清爽宜人。我们忘记旅途的劳顿,下车漫步在大寨的街道上,观赏道路两旁的建筑及带有时代色彩的标语。路边红色旗帜造型上的黄色毛体“农业学大寨”引人注目,路旁绿底红色镂空的“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的标语令人回味。

吃罢晚饭,我们住宿在大寨供销宾馆里。宾馆清静凉爽,我们很快进入梦乡。第二天清晨,我们早早起来,利用早餐前的一段时间,通过顶上写着“大寨”,左右两旁分别横写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楼洞进入院子。院子靠近大门的两侧,是一家挨着一家的农家饭馆。再向里走,左侧是一栋三层楼房,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此办公。楼旁,有一棵造型奇特的百年古柳,主杆从地面“V ”字形分开,向上斜长,十余米高,树枝向周围伸张,形成遮天蔽日的树冠和“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境界。据介绍,这是一棵见证大寨百年沧桑的古树,也是一棵有故事的树。柳树下,懂得“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老一辈大寨人,经常在这里向年轻人讲述发生在柳树上悲惨的往事,讲述昔日大寨的血泪史、苦难史,忆苦思甜,教育下一代珍惜幸福生活,发奋图强。以柳树命名的旧民居柳树院,前方和左右两边都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房子,上下两层,下层为四方石块砌成的石窑,上层是平房。房子古朴陈旧,岁月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听住在窑洞里的一位老人讲,柳树院的房子是特大自然灾害过后的1964年建的,现在只有几个老年人住在这里,其余的人都住到半山上的楼房里去了,这儿成了旧村保护点。看完柳树院,我又来到国栋院。国栋院两排房子相对,中间是石铺的街道,曾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故居就在国栋院。陈永贵故居由两孔窑洞和三间瓦房组成,1968年到1986年,陈永贵曾在此生活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墨西哥等外国政要、日本等国外宾客曾在这里做客。这个看似普通的北方院落,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却有过一段不平凡的光辉历史。

1.webp (1).jpg

吃过早点,我们沿着大寨制衣厂左侧的公路,向大名鼎鼎的虎头山驶去。虎头山,以“七沟八梁一面坡”著称的虎头山,经常有野狼出没的虎头山,小时候在纪录片里多次看到的虎头山,如今是什么模样?我在心里想象着、勾画着它的面貌。

从虎头山景区大门进去,我们开始步行。石块铺成的步行道两旁,是成行的柏树,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松香阵阵,沁人心脾。步行道两旁的山体上,满目青翠,林海无边。昔日的穷山恶水、荒山秃岭,早已在大寨人的不懈奋斗中变成了绿水青山。沿着景区的步行道,我们首先看到的景点是军民池。这是1967年冬到1968年春驻晋某部队官兵和大寨干部群众一起,共同修筑的大型蓄水池,并通过修建14华里的盘山渠,把郭庄水库的水引上了虎头山。再向前走,看到的是周恩来纪念亭。周总理一生曾三次陪同外国元首来大寨参观访问,指示大寨要绿化造林、兴修水利、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办好农民夜校,并对大寨的根本经验作了精辟概括。大寨人没有忘记总理的殷切关怀,他们修建亭子纪念总理,表达对总理的缅怀之情。

1.webp (2).jpg

陈永贵墓地,是虎头山景区又一个重要景点。墓地背靠青山,面向大地,由墓堆、墓碑和墓陛组成。看罢碑文,游人对陈永贵不平凡的一生,就有了粗略的了解。展览馆前,陈永贵的半身雕像后,是通向墓地的三段石砌台阶,分别由38阶、72阶、8阶组成,依次象征着陈永贵一生的党龄、寿命和在中央工作的时间。郭沫若生前对大寨情有独钟,他带领中科院工作人员参观大寨,即兴创作了《颂大寨》,并为大寨展览馆、大寨田题字。郭沫若逝世后,家属遵其遗嘱,把骨灰撒在了大寨的土地上。1992年郭沫若百年诞辰日,大寨党支部 、村委会为其立碑纪念。此外,虎头山上还有孙谦纪念碑。孙谦,这个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的文艺工作者,1963年大寨特大洪灾害之后,带病深入大寨采访,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以后,他又多次到大寨深入生活,写下了大量作品。1996年3月孙谦病逝后,遵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在了虎头山上。1998年4月5日,大寨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他立碑纪念。“生前笔下英雄谱,身后大寨安忠魂”是大寨人对孙谦贡献和归宿的写照。

1.webp (3).jpg

在虎头山景区,1974年7月建成的团结沟渡槽也是一个颇能见证大寨人聪明才智和改造自然成果的景点。渡槽横跨在两沟之间的深谷之上,槽墩从谷底建起,数十米高,一柱柱耸立在山谷里,架设在上面的渡槽,宏伟坚固,至今仍完好无损,游人可从上面安全通过。这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人造景点”,成了游客拍照的绝好背景。

游览虎头山,面对狼窝掌、背靠金银垴依山建的大寨文化展示馆值得一去。这座于2001年建造的场馆,通过现代化的造型艺术和大量的图片、实物等再现了大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展示了昔日大寨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和饮食文化,展现了大寨辉煌的昨天、全面腾飞的今天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1.webp (4).jpg

设计独特的大寨展览馆更值得一游。这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图片,展现了英雄的大寨人民搬山填沟造地、抗洪救灾、治理河道、兴修水利、科学种田、发展经济等场景,展示了一个个英雄人物、英雄群体的英雄事迹,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对大寨精神、大寨经验的内涵有了直观的理解。此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大寨视察,外国元首、友人到大寨访问、参观,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到大寨学习取经的照片、图表等也应有尽有,让游人感受到大寨在辉煌时期的独特魅力。

1.webp (5).jpg

走出展览馆,我们乘车沿着通往山下的柏油路下山。抵达山麓,我们被路旁的“大寨田”吸引,于是下车观赏。只见一座山前一层一层的梯田上绿意盎然。每层梯田,平整如砥,被绿色笼罩着,边缘,白色石块砌成的一人多高的塄埝整整齐齐,平平展展;梯田上的玉米,株株挺拔,杆粗叶茂,硕大的棒子已长大成形,丰收在望。近处的梯田上,油葵绿油油、密麻麻,看不到裸露的土层。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大寨田”!我们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一一在路边刻有郭沫若题写的“大寨田”的石碑旁留影纪念。

1.webp (6).jpg

回来的路上,我的大脑陷入久久地思索之中。大寨,这个地处太行山腹地、松溪河畔的小山村,过去,以穷山恶水出名。解放后,英雄的大寨人民,不向高山低头,不向贫穷让路,他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穷则思变,从1955年春起,开始了向狼窝掌的艰难进军,通过三战狼窝掌,搬山填平了三里多长、两丈多宽的深沟,担土造地,使“狼窝成良田,凶年夺大熟”(郭沫若《颂大寨》)。1963年8月上旬,大寨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田地被冲毁,房屋、窑洞几乎全部倒塌的情况下,在县上开会的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冒着生命危险抢渡咆哮的松溪河,回村指挥干部群众抢险救灾、恢复生产,党员干部七天七夜连轴转,实现了生产自救,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肯定。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里,高度概括了大寨精神: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在以后的岁月里,大寨人全面落实周恩来总理对大寨的指示,绿化荒山,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办农民夜校,使全国农业战线这面红旗高高飘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到大寨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源源不断,总数达千万人次以上。无疑,大寨的昨天是辉煌的。改革开放后的大寨,曾有过一段彷徨和寂寞,但不甘落后的大寨人民,在新一届党组织的领导下,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农工商贸游协调发展,实现了全面腾飞和共同富裕。新的历史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着光荣传统的大寨人民,将再展宏图、再创奇迹、拥抱未来,开拓更加灿烂的明天!

1.webp (7).jpg

大寨之行虽已过去数月,但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如同电影般清晰。我坚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坚信榜样的力量将更加强大,坚信陈永贵等老一辈战天斗地的英雄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系陕西临潼人,1984年7月毕业于渭南师专,从教13年后,先后在中共潼关县委办公室、政研室,潼关县考评办、考核办,潼关县民宗局工作,有多篇调研文章、文学作品获奖并被有关书籍收录,出版有作品集《乡关情思》;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5.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