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王强:毛泽东斗争艺术的哲学智慧
点击:  作者:王强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01-20 09:40:57

 


“斗争”一词,是毛泽东同志文献中的关键词之一,作为文献标题出现的就有《井冈山的斗争》《又团结,又斗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等篇章,作为概念出现的有“革命斗争”“伟大斗争”“武装斗争”“群众的斗争”“党内思想斗争”“胜利的斗争”等。毛泽东同志关于“斗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了斗争作用、立场、原则、策略的基本观点,在长期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展现了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哲学智慧,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思想根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矛盾论与辩证否定观。

从斗争方法和方向看,毛泽东斗争艺术蕴含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运动既受客观规律支配,又体现为历史活动主体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二者相互制约。其中,“合规律性”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强调掌握斗争规律、运用斗争方法、提升斗争艺术。“合目的性”解决“应当如何”的问题,属于价值判断,强调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毛泽东同志的斗争绝不是漫无目的的乱斗,而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把人民的自发斗争变成自主斗争,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从斗争目的性看,取得斗争胜利,不仅要洞察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更要把人民作为胜利之本、历史发展的动力。为了人民,始终是毛泽东鲜明的政治品格和价值取向。毛泽东同志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正是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以广大劳动人民为战争的主体,充分运用人民战争的优势条件,把一切战略战术建立在人民支持革命战争的基点上,从而依靠军民整体力量战胜一贯依赖优势武器装备的反革命武装力量。

【1937年5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和当年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从斗争规律性看,取得斗争胜利,前提就是认识斗争规律,掌握斗争规律。重大斗争往往随着斗争时机、斗争地点、斗争条件、斗争状态的变化,斗争策略和实践也会发生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同志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论述中指出:“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斗争的实践告诫了我们,斗争不能不循章法、盲目蛮干,而是有原则、有规律的,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真正做到灵活机动。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必争,在因势而变、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同时,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坚持刚柔并济、多手并举、综合施策,加强军事行动同政治外交行动协调配合,形成斗争整体合力。

从斗争的本领和意志看,毛泽东斗争艺术蕴含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精神是高度统一,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切斗争甚至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20世纪60年代后期,毛泽东同志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无论哪一年,我们要准备打仗。手榴弹、步枪、轻武器,各省都可以造,“这是讲物质上的准备,而主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强调不仅有一流的武器装备建设,更要有高强的胜战本领。“精神上的准备”,根本在于看穿历史发展基本规律,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搞清楚为什么而斗争、为了谁而斗争,从而增强斗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践证明,物质是战争的“刀柄”,精神是战争的“刀刃”。

一场战争,既是“钢”代表的物质力量的较量,又是“气”代表的精神力量的较量。从斗争本领看,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横扫千军如卷席”,再到“百万雄师过大江”,毛泽东同志用枪杆子战胜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大渡桥横铁索寒”,到“山高路远坑深”,再到“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从容应对恶劣自然条件的严峻挑战。从斗争精神看,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要想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必须有敢打必胜的决心信念。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深刻指出,人民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历史充分表明,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机盎然的成功密码。

新征程上,斗争形势越复杂,越要有步骤、有策略地用好军事这一手。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注重在艰苦严格的训练中淬炼实战能力,抓紧建强联合作战的体系支撑,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强化关键时刻不惜一战的决心意志,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

从斗争性质和条件看,毛泽东斗争艺术蕴含着坚持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相统一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其中,对抗是矛盾斗争激烈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非对抗性矛盾集中体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矛盾的性质和斗争形式看,有的矛盾是由非对抗性发展成为对抗性的,有的矛盾则由对抗性而转变为非对抗性的。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斗争策略,既善于斗争,又善于妥协,强调“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特别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1)我们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3)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历史证明,这一斗争策略原则的正确实施,避免了统一战线的“左”倾、右倾错误,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策略基础。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斗争,才能换来和谈,只有打赢战争,才能维护和平,我们既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也重视矛盾的斗争性。

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决不能有丝毫幻想和退缩,鼓足敢斗的精气神,拿出善斗的制胜策,打好巧斗的组合拳,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作者系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国防大学”)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王强:毛泽东斗争艺术的哲学智慧

    2024-01-20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