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侯立虹:毛主席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点击:  作者:侯立虹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0-09-24 09:54:53

 

1.webp (13).jpg

庚子鼠年的中秋,踏着秋风吹送战疫硕果的香径,迎着秋色装扮抗击水旱蝗灾的美景,携手新中国71周年的喜庆,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个多年不遇的特别中秋,也是今年多事之秋的特别团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对经过世界大疫和多灾多难考验的社会主义祖国,势必倍加怀念开国领袖毛主席,享受天伦团圆的中华儿女,不能不想起一代伟人所度过的特殊中秋节,尤其是他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八月十五,乃中华民族传统佳节。这天的月亮分外的圆,蕴含着合家团圆美意,自然成了中秋佳节的主角,成为人们寄托诸多愿望的神圣载体。于是她被古希腊神话称为女神,被古老中国神话传说披上神秘的色彩,引得无数文人如此如醉咏月寄情,涉“月”的唐诗宋词中多达16044首,诗仙李白上千首诗词竟有400多首咏月寄情。而毛泽东,虽是扭转乾坤的千古伟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大救星,也是具有悲欢离合情感的凡人,也通过咏月做诗寄托心系天下苍生的无限情思。

毛主席唯一自由自在的吟月,是1917年中秋的夜晚。那年他和十个同学携带月饼水果,泛舟湘江,划过水陆洲,来到岳麓山下,面对皓月当空,湖光山色的美景,提议大家背有“月”字的唐诗赏月。同学们争先恐后,或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或诵“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气氛异常热烈。毛主席却完整背下张若虚想象奇特,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春江花月夜》,通过这首以月为主角描绘的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创造的深沉、寥廓、宁静境界,暗寓的深邃人生哲理,表达了立志改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境况,实现“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抱负,与他的“问苍茫大地,说主沉浮”,以及他领导下所呈现的“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景象,形成了更加壮丽山河的美景。而在毛主席琅琅诵声的激荡下,同学们的欢笑声,齐力划桨声和滔滔水声,与明月湘江交相辉映,又构成难得的情景交融画卷,成为毛主席度过的极少有的欢快中秋节。

毛主席虽是超越千古的文章大家,也以经天纬地的胸襟赋予月神前所未有的神姿神意,留下千古不朽的咏月诗词。这些表达改变中国和世界壮志,讴歌烽火连天革命岁月,感怀革命伴侣和革命战友的吟月经典,无不传递出人民领袖的家国情怀。其中1918年与蔡和森等游历洞庭湖滨所作的《归国谣·今宵月》,通过游历情景直抒为人民打天下的胸臆,那“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的精句,便是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的渊源;1935年2月遵义会议后所作的著名《忆秦娥·娄山关》,尽管仍面临着蒋介石百万大军围追堵截的“西风烈”,但党和红军已经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束缚,走上了正确轨道,呈现出“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黎明,开启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征程,所以毛主席充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豪感;伟人写给革命伴侣杨开慧的两首的咏月词,却丝毫没有古代文人那种情意缠绵的离别愁绪,而是升华到为人民牺牲个人情感的境界,1921年的《虞美人·枕上》,以“一钩残月”,“不抛眼泪也无由”,道出了因革命工作东奔西走顾不得与爱妻杨开慧的聚少离多,为了劳苦大众只能牺牲抛却这种挚情,而1923年的《贺新郎·别友》,则以“半天残月”,表明“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心迹,真挚感谢志同道合的妻子对革命的理解支持;1957年见到当年战友的爱人所作的脍炙人口《蝶恋花·答李淑一》,以“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深厚感情,终于实现革命先烈的“伏虎”遗愿,因而杨柳等革命忠魂“直上重霄九”,赢得嫦娥在皎洁月宫为烈士舒袖起舞,吴刚为烈士捧出桂花酒,全国人民也因此“泪飞顿作倾盆雨”,反映了毛主席对柳直荀、杨开慧无数为祖国为人民牺牲烈士的深切怀念,再次重申“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之强烈愿望;1965年所作的流传极广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豪情,激励中华儿女不畏艰险勇于奋斗,至今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广为传唱,那“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的壮志,始终鼓舞如今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中国探月工程,中秋仰望明月,我们可以告慰他老人家中国的月亮分外明。

毛主席一生度过了83个中秋节,但有记载的非常稀少,除了上述1917年吟月的那次,可查的仅有四次,而且每次都记录下他所过中秋节的特殊,既凝聚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呕心沥血,也见证着他充满革命豪情和凡人柔情的交织交融,更折射出他对中华民族强大和人民幸福团圆的孜孜追求。

中秋佳节凸显的是团圆,可毛主席却在丧母的悲痛中度过了1919年的中秋节。当时毛泽东同志正在长沙组织起义,闻悉勤劳善良的母亲不幸逝世,由于他要主持诸多大事,还由于他认为为劳苦大众谋解放比办理母亲丧事更重要,所以3天后亦即中秋节才赶到母亲的灵前。那天晚上他想起母亲种种平凡的伟大,想想自己一直希望母亲能和所有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母亲却没有等到这一天,禁不住失声痛哭,以泪和墨写下感人至深的《祭母文》,虽然是赞扬母亲敦厚诚实、勤劳俭朴的美德,实际上抒发了他像对母亲一样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爱戴之情,报母恩化作拯救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动力,直至1959年6月他回韶山故乡,还想起当年中秋的一幕,留下“前人辛苦,后人享福”的名言。

中秋佳节的传统是吃月饼赏月亮,而毛主席1947年的中秋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又以马上创作令人叫绝的咏月诗《喜闻捷报》,成为前所未有的欢度中秋经典。那时毛主席转战在陕北途中,中秋之夕喜闻西北野战军作战大捷,喜不自禁在马背上吟成这首“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五律诗。自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跋涉千余公里,与10万强敌周旋,自然把捷报当作中秋的最好礼物,那充满革命豪情的“凯歌奏边城”胜利喜悦,远胜过杜甫闻悉“剑外忽传收蓟北”的“漫卷诗书喜欲狂”格调,而盼望人民幸福团圆的“满宇频翘望”亲民之情,更放射出中秋文化的光芒,因而成为他度过的最有纪念意义的中秋节。

中秋佳节主要是亲人团圆,而毛主席1950年的中秋节却是在忙碌犒劳英雄亲人中度过的。1950年的中秋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正值全国胜利后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毛主席不仅代表党中央向英雄们致祝词,而且在9月26日中秋节这天亲自宴请英模代表,激励人民英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这些英雄代表,既有解放军战斗英雄,也有民兵英雄和工作模范,还有国民党起义部队代表,极大鼓舞了全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和保家卫国的战斗热情,激励人民英雄永远保持革命战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热情,那么一种斗志,也就奠定了抗美援朝、中印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和西沙之战等一系列的胜利。

毛主席的最后一个中秋节,是1976年老人家在病床上度过的中秋节,那种矢志不渝坚守的风范,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那种催人泪下的情势,真的是令江河呜咽、高山仰止。他与上文构成一幅为人民幸福团圆奋斗牺牲的完整画卷,创造了健在毛主席与生命垂危毛主席情系华夏情系人民的完整诗篇,特别彰显了老人家最后一个中秋节的撼天动地之美,特别突出了一代伟人为国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感人至深。

中华960万平方公里大地永远记得,生命垂危的毛主席,依旧念念不忘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为此拼尽了最后的努力。当时毛主席的病已经到了危重地步,可他依然坚持“自力更生”——依靠自身的抵抗力,不靠“外援”——打针吃药,既不愿意吃药也不愿意打针,几经医生劝说方才同意插鼻饲管。8月26日心脏病又一次发作,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由多家医院选派专家和优秀护理人员组成医疗小组负责救治,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轮值病房,当他见到叶剑英元帅时眼睛突然一亮,动动手臂、翕动嘴唇竭力要说些什么,但又说不出来,似乎成了谜,但联想到他对治病的执着坚持,不正是他对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吗?毛主席拼尽全力坚守中国必由道路的情节,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从他反对不敢坐站惯了的贾桂天生奴才相,“反对奴才思想,提倡独立思考,要有自尊心”、“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引自《贾桂的奴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搜狐2018-02-14)的批示中,从他反对把外国月亮看得比中国圆的洋奴哲学,怒斥“中国的月亮也不那么很好,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清爽一点”(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尤其是他去世后出现的跪舔美国的行径,不能不为他生命最后一刻还坚持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道路而潸然泪下,真是应了王震老将军所说的“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由此更不难看出,这位曾想把教书作为终生职业的人民领袖,从亲身感受“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韶山农民的艰辛,亲眼目睹“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遍地哀鸿满城血”的阶级矛盾尖锐,到痛感“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中华民族的苦难深重,扼腕军阀混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的不管人民死活,不断升腾起“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使命担当,义无反顾地把为民族求独立,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当作毕生追求。而他拼却生命最后一息坚守亿万人民永远幸福团圆中国道路,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

中国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永远记得,毛主席在病魔肆虐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还在关心国家大事。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中秋节,毛主席的病情已经非常危急,但他还向工作人员索要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还在关注日本的大选。据毛主席卫士兼理发员周福明回忆说,毛主席9月8日这天还用铅笔在为其端着的纸上划了3横,又在床头点了3下,当听到周福明问“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吃力地点点头。三木即当年日本首相三木武夫,当时正参加日本大选,病情如此危重的毛主席依然关注着三木的动态(参自《读报参考》2008年4月中第61-62页《毛泽东“三大卫士”之周福明》)。毛主席从少年时代就关心国家大事,期望学生和年轻人也关心国家大事,以最后中秋节的最后努力做了完满的诠释。人们不禁从他“唤起工农千百万”呈现的“中华儿女多奇志”,看到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画卷,看到人民战争“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力量,感受到新中国“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天翻地覆慨而慷”,体悟到毛主席始终反对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期望老革命“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高瞻远瞩,而他自己更是以生命尽头为党为国家操劳的典范,留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丰碑。

中国的三山五岳永远记得,毛主席已经灯枯油尽还在顽强地与死神搏斗,还在为党为人民工作。毛主席从1976年9月8日这个中秋节零时起,便开始腹部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压到180低压到80,11点左右心律失常,下午4点插上鼻咽管,晚上8点半神志模糊,可谁能想得到,就是在如此上下肢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插着鼻食管的情况下,据他的女儿李敏回忆说:9月8日,医务人员几次将他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可他精神稍好,就坚持要批阅文件、读书,前后阅读了11次,阅读时间合计为两小时50 分钟,平均每次不到16分钟,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看的,而9月8日下午4点37分的阅读,也成了这位同书和文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一代伟人,最后一次阅读。因为7个多小时后,刚刚跨进9月9日的门槛,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这真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老人家的确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哪怕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让人们想起,毛主席为“改造中国与世界”,面对“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国际形势和帝国主义的封锁,以“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的大无畏气概,千方百计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不遗余力改造自然和人的思想灵魂,呈现出“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的景象。他以震天撼地的“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解放全人类胆略,以扭转乾坤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为世界人民谋福祉气魄,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也成为世界人民的导师。

中华儿女永远记得,毛主席在最后一个中秋节还念念不忘中国人民的团结。据他的外甥女孔东梅在书中追忆,李敏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毛主席已经不能说话,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在女儿面前画了个满月似的“圆圈”。这个饱含深意的动作,充满神秘的符号,既暗示自己将圆满走完人生向马克思报道,也是最后强调保证党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还是期盼当家做主的人民永久的团圆,因为他一直痛惜积贫积弱旧中国的一盘散沙,始终把“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当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至关重要。不过,孔东梅猜想圆圈代表乳名叫“桂圆”的贺子珍,也不无道理。因为1976年这个中秋节,是贺子珍66岁生日,尽管他们夫妻名分不在了,但他难忘相伴近10年、患难两万里的战友情,在特别的日子特别的时刻思念贺子珍也合乎毛主席的风格。然而,就在第二天,他丢下了他挚爱一生并呕心沥血为之谋幸福的人民,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据孟锦云回忆,9月8日晚7时10分,毛主席对她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很难受,叫医生来!”接着昏迷、血压下降,使用药物都难以维持。9日零时4分,他的口鼻抽吸了两下,血压测不到,零时6分,自主呼吸完全消失,零时10分,这位伟人走完了他非凡的一生,正应了“十五月亮十六圆”的古话。

毛主席的伟大一生,经历的痛苦离别远远大于欢喜团圆,但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毛主席的光辉一生,为革命牺牲亲人牺牲感情,但却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有首歌叫“颂歌献给毛主席”,讴歌了“东海扬波红日升,南岭起舞飘彩云,珠穆朗玛雪峰献哈达,草原上赞歌唱不尽”,“马列主义光辉普天照,毛泽东思想暖人心”,其真谛就是毛主席和各族人民心连心,指引革命航船乘风破浪,五湖四海回响着毛主席的声音。还有首歌叫“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唱出了为什么“东风劲吹晴空万里,革命航船乘风破浪,英雄的人民所向无敌”,“锦绣河山更加壮丽”,“鲜红的太阳永放光辉”,就是因为毛主席和革命人民永远在一起,大江南北留下了毛主席的足迹,亲切关怀鼓舞人民,任凭征途风云变幻都率领人民奋勇前进。所以,他所度过一个个特殊中秋节,也成为人民领袖奉献人民的珍贵经典。他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见证了他为中国和世界人民谋幸福的呕心沥血,也回答了他和人民共同的敌人胆寒而敬仰根本原因,更启迪他终生服务的人民怎样过好中秋节。

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毛主席的最后一个中秋节应当成为人民的永远记忆。

参阅文章:
毛泽东的“文艺范”:中秋赏月背《春江花月夜》 ,中国新闻网2012年10月18日,来源:三湘都市报;
李敏《我的爸爸毛泽东》第353-354页,辽宁出版社,2001年;
黄奇志《月寄人间无限情——读毛泽东诗词中的咏月章句》,中国共产党新闻>>史海回眸,来源:《广西日报》;
苏少壬《工作人员忆毛泽东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人民网>>文史>>史海钩沉2015年08月18日,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陪伴毛主席度过最后一刻》,《中外文摘》2008年第四期第41页;
汪建新《闳中肆外 国尔忘家——毛泽东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2019年07月01日,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