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三者相结的产物,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结晶,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在新时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重要的一条是学习和运用好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泽东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要义和精髓主要有:
深刻阐明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思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相一致,才能真正掌握和善于正用客观规律。毛泽东将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与客观关系问题。他善于从主观与客观关系上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认为战争的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就能打胜仗,不符合就打败仗,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必然会导致在政治上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他响亮提出,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形成了在实际斗争开创新局面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于党内错误路线造成血的教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大声疾呼:实事求是,是党性的表现,共产党靠马克思主义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主观主义,是共产党的大敌,民族的大敌,党性不纯的表现,只有打倒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1953年,他在一次谈话中把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提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高度来认识。因此,领导干部在学哲学用哲学时始终要紧紧抓住解决好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这一根本问题,要经常问一问,我们的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是否符合实际,以便少犯主观主义错误,做好工作。
系统地阐述和发展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毛泽东同志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新的认识只能来之于社会实践;阐明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阐明了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只能在搞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地认识,要辩证地对待成功与失败;阐明了真理是在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阐明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揭示了人类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他特别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认为自己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由此建立了新中国。善于总结经验是毛泽东的成功之道,也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和优良传统。
系统而深刻地阐明和发挥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并具体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矛盾以揭露为好。他创新性地发挥了矛盾特殊性理论,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如何分析矛盾特殊性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
他阐明了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强调发挥自觉能动性促成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做好转化工作。他深刻地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他强调,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研究问题要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防止简单化、公式化和绝对化,防止一种倾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集中表现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论十大关系》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著作中,而且还集中表现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和《愚公移山》等人生观、价值观的著作中。毛泽东思想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党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要有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学习哲学不仅要化理论为方法,做一个有智慧的聪明人,而且要化理论为德性,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内涵丰富,但归结起来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时必须深刻理解和牢牢握的精髓。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昆仑策网”!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来源:“思想火炬”微信公号,原载中宣部《党建》杂志2019年第六期)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