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江苏教育厅长葛道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放到改革的重点上
点击:  作者:葛道凯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8-06-25 08:53:38

 

 

  【编者按】江苏教育走到今天,要再次回归,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放到改革的重点上。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特长与兴趣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到江苏后,调研了七八十所学校,感受到了江苏各级党委政府、老百姓和老师们对教育的期盼。我认为,“适合的教育”比较贴近目前社会各界对江苏教育的总体期待。

 

1  如何理解“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工作过程中,“适合的教育”曾经是讨论的一个题目。但是基于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适合的教育”没有最终表述为国家的一个总体目标。但在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现在提“适合的教育”,就是要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没有解决好的,或者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合的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在新时期新阶段的一种应用,应是问题导向,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对政府来说,要发展“适合的教育”;对学校来说,要提供“适合的教育”;对学生与家长来说,要选择“适合的教育”;对社会来说,要支持参与“适合的教育”。

 

  当今的江苏教育不是零起点,不是低起点,而是高起点。如果没有高起点的教育,我们就无从谈“适合的教育”。现在提“适合的教育”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过去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不仅要继承、坚持,还要发扬光大。所以,“适合的教育”是针对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个解决思路,是一个技术路线。

 

 

2  “适合的教育”适合谁

 

  “适合的教育”适合谁?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今天与会交流的所有校长都提到要适合学生,这是从个体的角度讲的。如果从对象讲,适合社会才是适合的教育。从区域讲,适合的教育要适合地区、适合国家。中国的教育要适合中国,不能把美国的教育搬到中国来。因此,习总书记反复讲,一定要办中国特色的教育。换一句话来说,“适合的教育”就是要把教育放在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谋划,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太多。教育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匹配。从时间的角度说,“适合的教育”就是当下的,或者是即将到来的当下的教育。

 

3  如何才能知道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究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当我们提到“适合的教育”的时候,本身就有个假设——世界是不同的。不同就是承认有差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前提。只有知道差异在哪儿才能知道如何对待差异。如何发现,或者是准确发现差异,这是“适合的教育”的核心问题。要发现不同,最好的办法是比较。只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当前的教育较少教学生去比较

 

  要想孩子成长,一定要让孩子去认识、去尝试、去感受、去体会。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孩子发现自己所长的唯一可靠途径。当然,仅仅实践是不够的,还要辅之以理性的思考和教师、家长的引导

 

 

4  如何做到适合不同

 

  如何做到适合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而言,回答是不同的。

 

  对于政府而言,有两件事必须要做,一是要提供足够丰富的教育资源,二是要提供足够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当然,丰富与多样化是要基于社会发展阶段的。

 

  对于学校而言,富有特色与符合教育规律的灵活是“适合的教育”的关键。一个学校的多样化再多也多不到哪儿,重要的是要有自身的特点,办出特色。

 

  对于家长与学生而言,要做到适合,一是选择,二是尝试。只有选择没有尝试,不是真正的选择。

 

  对于社会而言,支持与参与“适合的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尝试实践,不能仅仅理论推理

 

  同时,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思考。终极的适合是孩子知识、能力、素质与社会角色的适合,这才是真正的适合。真正的孩子对自己角色的适合,要靠尝试来实现。既要通过实践来发现不同,又要通过实践来解决不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重视实践是“适合的教育”的重要抓手。这也是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体会。习总书记特别重视教育中的实践,他只要谈到学习必谈实践

 

 

5  如何把握“适合的教育”

 

  宏观层面,“适合的教育”其实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细化为贴心的教育服务。让老百姓学得舒服、学得快乐、学得享受,拥有获得感,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

 

  中观层面,“适合的教育”就是把满足选择作为教育改革的坚定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走到今天,各方面都常讲“以人为本”,但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教育者与管理者为中心。“适合的教育”要把学生的选择和社会的选择作为考虑的第一因素。从序列上,应该把学生和社会放在前头,教育者和管理者放在后头。

 

  微观层面,就是要把推动学生认识社会、感受职业作为改革的重点。换句话说,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江苏教育走到今天,要再次回归,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放到改革的重点上。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特长与兴趣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来源:昆仑策网,根据网文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